华县桥峪水库的“尖子连”铁姑娘——杏林三溪连孙芳珍

杜明科推荐

在桥峪水库那七百多个日日夜夜

作者 孙芳珍

1969年10月,十八岁的我从咸林中学毕业后,响应党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号召,回到了我的家乡杏林公社三溪大队溪湾村。

一回到村,我就积极地投身于火热的劳动之中,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参加政治学习。无论是夏天收麦子,还是秋天掰玉米,我都一马当先,干在前边。当时农田基本建设如火如荼,我和同龄的年青人早出晚归,不论是打机井修田地,还是筑堤修坝,都踊跃参加,从不叫苦叫累,就好像深身有使不完的劲。我的泼辣能干,常常受到乡亲们的夸奖。

1969年,县委发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战三年,修好桥峪水库”的号召。县委要求各公社、大队、生产队上下一条心,团结协作,上全劳力。1970年的正月十五日,我也不甘示弱,与队里的青年人拉着食蔬,背着行李奔赴桥峪水库工地。当我沿着十里瓜坡塬的土地,风尘仆仆来到住地——金惠公社杜家塬村时,眼前的情景让我一下子傻眼啦!这是一个三面是深沟,一面靠大山的穷山村。

当时水库是按部队的营连编制,我们杏林营11个大队,近千人一下子使这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小山村热闹了起来。我们就睡在用麦草打的地铺上,恰巧那时桥峪又下了一场大雪,我们又每人只有一床被子,十几个人挤得紧紧的,还是冻的直打哆嗦,睡不着觉。我们吃的是包谷糁籽稀饭,包谷面杠子馍。所有水利战士喝的水是仅有擀面杖粗的一条小溪流水。为了能让大家喝上干净的水,各生产大队的炊事员每天晚上三点钟就起来排队桃水。特别是睡在一家房东木楼上的男同志,一到房东烧水做饭,那个烟啊呛得大家喘不来气,又是咳嗽,又是流眼泪。

华县桥峪水库的“尖子连”铁姑娘——杏林三溪连孙芳珍

杏林营全体干部学习落实元旦社论

安排好了食宿,火热的水库建设场面很快就吸引了我。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吓倒我,但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那时,我们上的多是白班,从西山坡往坝面拉土。拉重车都是下坡路,坡徒弯急,一不小心,拐弯时就会连人带车翻入山底。拉空车上坡倒不费劲,架子车就直往下滑。我当时就是下坡时,将车辕扛在肩上慢慢往下溜,或者是在车后面拉着绳子往后拽,唯恐出事。上坡时,我拉着空车一步一步向上爬,就这样,我们每班能完成十五车任务。

那个时候,工地的伙食较差,个别人饿了拉不动了就想起了“歪门道”。当时工程营专门有一个人记车数,拉一车土盖一个章子,盖够15个章子就算完成了任务。这些人就用萝卜刻了个同样的章子,冒充数。每当我看到这情景,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仍然和我的伙伴坚持,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任务。这样以来,我的衣服肩头磨破了,肩膀上留下了深深的血印,腰酸腿疼,但我从没叫过一声苦。

这样紧张超负荷的劳动,我一直坚持了四个多月。看到坝面在全县万名儿女大干苦干,辛勤劳作下,慢慢地升高,我心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1970年“三夏”大忙,大部分劳力回村参加夏收,三溪连只剩下十几个人,我也是其中一个。此时的桥峪水库似乎冷清了许多,但是人们的劳动热情更加高涨。为了给秋季大上劳作好准备工作,我们连承包了修筑山路的任务。我也和男同志一起在西山坡上抡锤。十二磅的大锤抡的呼呼生风。掌钎掌得稳稳当当。每天下班胳膊痛的抬不起来,手上打起了血泡,钻心的疼,但我从不吭气,任劳任怨,直到修路任务完成。

随后我们又接受了从“结合槽”扛石头的任务。从坝面到“结合槽”几十米深,从槽底把石头、沙子挑到坝面,路窄坡徒,非常难走,但我从没退缩畏惧,始终干在前,跑在前。有一次,脚底一滑,膝盖蹭破了皮,鲜血直流,但我用手绢一裹,又接着干。疼痛难忍时,抬头望到清明山上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明换新天”的标语时,又不禁热血沸腾,干劲培增,苦和累,早就抛之脑后。艰苦的生活条件,超乎常人的繁重劳动,却使我感到苦中有乐。我觉得,桥峪精神既磨炼了我的意志,又增强了我的体质,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使我终身收益。

1972年春节刚过完,桥峪口的下山风狠猛,天气特别冷,又下了场雨,河水很大,这时水库大坝要“合龙”。我们三溪连这时在水库上已是一支拉得出,顶得住,作风硬的小有名气的连队。指挥部便把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们连。大坝“合龙”,就是扛石头往大坝缺口处填。只见那河套里到处都是石头,连长一声令下,全连百十号人立马散开。大家扛起石头,在石头窝里深一脚浅一脚一路行走。大家争先恐后,但是问题又出现了,由于河水大,石头一扔进去,又被冲跑了。一看到这,连长和几个男同志立即挽起裤腿,跳进了水里,我也不甘示弱,跳进了水里和他们一起,用手接住大家运来的石头,我们全连战士的干劲倍增,群情振奋,大干苦干,提前完成了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受到了指挥部的嘉奖,三溪连被评为“尖子连”,我这个走出校门时间不长的黄毛丫头,也被评为杏林营的“铁姑娘”。

寒来暑往,从桥峪水库开建到水库胜利建成,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和先进连队。我也在这个大学校里也得到了锤练。我曾任三溪连妇女连长,做过工地宣传员、工程统计员。我也曾任过杏林营团支部书记,把杏林营的青年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火线入团已成为当时青年们迫切愿望。从1971年始,先后有三十多名青年在水库火线入团,杏林营团支部被评为“优秀团支部”。当年12月,我也荣幸的出席了华县第七届共青团代表大会。此后,我又出席了渭南地区、陕西省的共青团代表大会,这使我感到终生的荣幸和自豪。

桥峪精神培养了我,桥峪精神激励了我,桥峪精神磨练了我。在我后来的工作学习中,我只要一想到桥峪水库的那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就再大的坎也能过,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大的压力也能顶住,干任何工作都干有所成,取得好的成绩,受到人们的好评。

【作者简介】:孙芳珍,女, 1952年5月生,家住现华州镇铁马行政村崖坡北组。1970年---1972年桥峪水库杏林营三溪连水利战士,任工程连妇女连长、宣传员、工程统计员,杏林营团支部书记。曾参加省、地、县三级团代会。1973年起担任大队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等职。1980年后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