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大学校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当了中国人民大学17年校长

本文由《天择杂谈》原创,欢迎关注。《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的知名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高校,人民大学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一个人分不开,他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首任校长吴玉章,而且吴玉章参加了南昌起义,还是起义人员中年龄最大的。

他曾是大学校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当了中国人民大学17年校长

吴玉章于1878年出生,是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人,1892年,年仅13岁的吴玉章追随二哥吴永锟的步伐,进由四川政学张之洞创办的四川尊经书院学习,这座学校也是四川大学的源头之一。在校学习半年后,由于母亲病故,他和哥哥中断学业,为母亲守墓三年,随后留学日本。

吴玉章在尊经书院学习的时间虽然短,但是对他影响却非常大,吴玉章曾说:“我在尊经书院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给我留下的印象却极深刻。这对培养我的民族气节和革命气节,都曾起过积极作用。”

他曾是大学校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当了中国人民大学17年校长

1922年9月至1924年3月,吴玉章应川军总司令部的邀请,担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虽然他当校长的时间不太长,但是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人称之为著名的大学校长。

在那个年代要想当一个有作为的校长,首先必须要有革命精神,大胆改革创新,敢于顶住各方面的压力,这是绝大多数校长达不到的,而吴玉章做到了。


他曾是大学校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当了中国人民大学17年校长

吴玉章就任校长后,明确提出了“崇尚学术,启用新派”的办学思想,引进和任用了一批新派人物,尤其注意延聘学有专长的具有理工科知识背景和海外学历背景的教师。

根据资料:1923年,成都高师有教职员工81人,其中有海外学历背景的32人,有外籍教师7人。教务主任和各个学院的科主任,很多都出国留过学。师资力量的强大令其他学校不敢想像。

他曾是大学校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当了中国人民大学17年校长

通过改革,有力革除了落后的封建陋习,改变了学校重文轻理、蜀学宿儒掌控学校的局面,成都高师向现代综合性大学发展,改革后的成都高师课程体系,与今天的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几乎完全一致。

吴玉章认为无论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吴玉章刚担任校长两月,即派出教员邓胥功取道德国去美国留学,当时学校的经费非常紧张,他力排众议在留学期间发放半薪,这在学校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四川地区高等学校中当时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曾是大学校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当了中国人民大学17年校长

同时,他还组织高年级学生在毕业前赴日本及长江各地考察教育,制定了《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参观团组织及进行方法》。1923年和1924年,吴玉章多次派学生去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北京以及朝鲜和日本等地考察。

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很多大学都难以达到组织学生走出国门,而且吴玉章在当校长期间,大力支持马克思主义进步思想的传播,使成都高师成为进步势力的大本营。而且他还积极帮助共产党员,当恽代英在泸州被军阀赖心辉扣押后,吴玉章立即去电保释,并聘请他到校担任教育学教员,还让他在礼堂给学生讲《阶级斗争》。

他曾是大学校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当了中国人民大学17年校长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当一个校长,创新的力度越大,阻力就越大,尤其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更是引起了反动军阀的警惕,1924年3月,由于军阀混战,成都易帜,吴玉章被迫去职。

1925年4月,吴玉章经赵世炎、童庸生、李国暄介绍,李大钊批准,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他已经47岁了,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成为我党参加南昌起义最大的人,已经49岁。

他曾是大学校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当了中国人民大学17年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各种建设干部的需要,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人民日报》称中国人民大学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新型正规大学”。

鉴于中国人民大学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名,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德高望重的吴玉章为第一任校长。吴玉章同志领导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建和发展工作,直至1966年12月12日去世。吴玉章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达17年之久,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曾是大学校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当了中国人民大学17年校长

天择:国家的希望在学校,而大学教育更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都大学教育先进、勇于创新的国家,因此必须任用一批敢作敢为、敢于担当的人走上领导岗位,而吴玉章就是敢于作为和担当的校长,这是成功的经验,需要发扬光大。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带你进入精彩的军事历史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