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沃尔克眼中的世界货币大变局

重温此文,纪念保罗·沃尔克。


所评图书:

书名:《时运变迁:世界货币、美国地位与人民币的未来》

作者:(美)保罗·沃尔克、(日)行天丰雄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保罗·沃尔克眼中的世界货币大变局


《时运变迁:世界货币、美国地位与人民币的未来》这本书的第一作者保罗·沃尔克曾出任美联储主席,在任期间力挽狂澜战胜了当时被视为无药可医的通货膨胀的历程。沃尔克更早之前在尼克松政府担任财政部副部长,不仅全程见证了尼克松政府终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过程,更是美国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和当今全球浮动汇率机制的主设计师。

沃尔克的功绩,是在后来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的。通货膨胀是美国长期二战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实践的严重副产品,并逐渐导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了所谓的“滞涨”现象。为走出困境,沃尔克引入货币大师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但在同期,里根政府为了政治需要,坚定推行减税加紧缩政策,尽管刺激了金融业发展,却让美国其他行业陷入雪上加霜的更大困难,几近风雨飘摇。沃尔克为此开始重新推出刺激性、扩张型的货币政策,一举扭转了国际债务危机,并开始对困扰美国多年的严重通胀产生作用,刺激了美国经济复苏,是美国经济迎来20世纪90年代高速增长的最大功臣。


保罗·沃尔克眼中的世界货币大变局

沃尔克2010年曾造访中国


沃尔克是民主党人,由民主党总统卡特任命为美联储主席,竭力修复美联储机构相对于美国政府的独立性。他推行了最终被证明让卡特在随后的总统连任竞选中大跌声望的利率政策和信贷控制政策改革,在短时间内造成了“意外的经济崩溃”。里根(共和党)政府不愿意接纳一个拥有高度独立性的美联储,经常为此以种种理由向美联储施压,并最终拒绝让沃尔克连任美联储主席。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沃尔克的后任、在任期间拥有更高权威的格林斯潘被质疑领导不力,还存在严重的认知偏见。“国难思良将”,人们又想起了曾力挽狂澜的沃尔克。奥巴马政府聘请沃尔克为经济顾问。

这本书的另一位作者行天丰雄曾长期出任日本大藏省副相,见证并参与了著名的“广场协议”签署过程。

沃尔克和行天丰雄是20世纪60-90年代(初)全球金融政策领域重要的参与者,是一系列金融危机、金融改革以及国家权力和资本权力激烈博弈过程的见证者。他们共同见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见证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的过程,亲自参与并操刀谋划了全球新的货币机制。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92年,最近又进行了修订补充,有助于读者更为全面、确切的认识二战战后的70年来,全球经济、金融秩序的沿革变迁特别是货币储备问题在经济全局中所发挥的复杂作用。

对于金融史、二战战后全球史研究者而言,也将通过此书厘清许多流传已久的错误。例如,一直以来,人们将1985年的“广场协议”认为是美国联合欧洲盟友及加拿大,威逼日本作出极大让步,以牺牲日元稳定利益为代价换取美元平稳的“阴谋”。这本书很清楚的记述指出,“广场协议”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和美国反复商议的结果,由日本主动提出,“日元对美元升值,且幅度超过美国预期”。

沃尔克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美国金融管理,始于1962年(进入美国财政部工作),而行天丰雄是在1955年开始进入日本大藏省工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已经开始出现问题,正如行天丰雄所说,日本经济腾飞带来了海外资产增长、日本金融机构商业利益在世界市场大幅扩张的结果,“这些因素促使日本抛弃长期忍受的符咒”——跟日本一样,经过战后重建走向复苏的欧洲,对于美国主导的金融、货币秩序也形成了挑战。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政府就曾公开发起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挑战;而在1968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前3年),英镑贬值,创造出对黄金的大规模需求,已经让美国不堪重负。沃尔克在书中指出,这一切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的世界金融、货币秩序频受挑战非常相似。

沃尔克1969年被任命为美国财政部负责货币事务的副部长,彼时的美联储几乎完全屈从于总统和财政部,这也意味着美国货币主要工作特别是应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坍塌将主要由沃尔克承担。而行天丰雄的记述则表明,日本官方特别是货币主管部门大藏省,因为不恰当的迷信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性,“过分天真”的相信了约翰逊和尼克松两任美国总统有关美国不会贬值美元的承诺,从而导致日本逆市购买了大量的储备美元,最终造成严重损失。行天丰雄不无苦涩的总结指出,当时的日本对于市场力量的低估,对于并不健康的汇率调整机制可能存在的潜在破坏性理解不足,造成了严重后果,也使得国际货币形势朝着更为混乱的方向发展。

《时运变迁:世界货币、美国地位与人民币的未来》书中详细叙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到新的货币浮动汇率机制建立之间,全球金融和货币秩序出现的剧烈波荡。沃尔克承认,浮动汇率机制的建立,本身是为了应对危机,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当时的决策者并没有想到这套机制依旧将造成不稳定。而行天丰雄则指出,浮动汇率机制建立后实施多边监督的设想也没有真正实现,当时的全球经济受到石油危机以及之后的伊朗问题、两伊战争等意外风险的冲击。

这本书也披露了沃尔克在任美联储主席期间,驯服通胀以及应对拉美债务危机的诸多细节内幕,颇具看点。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沃尔克在当时已经意识到,应对危机最重要的是达成相互信任基础上的金融合作。当然,从长期来看,“由一个善意且强大的国家力量维系的一国稳定的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体系)尚且无法持续维系,相对宽泛的国际金融合作,乃至将货币主权交由超国界的世界、大洲中央银行,借此来建立强有力的世界、大洲货币,就更具挑战性。这既是欧元的困境所在,也是其他货币在未来成长并替代美元发挥作用的障碍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