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上饶

上饶市,古称信州,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


城市简介----上饶

上饶下辖3个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两次)、中国最佳投资城市等多项城市荣誉。

辖境东西宽210千米,南北长194千米。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山地面积2342平方千米,丘陵区面积14436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6013平方千米,分别占上饶市总面积的10.27%、63.34%和26.39%。

上饶名山胜迹众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境内拥有丰富的山水秀丽景色宜人,更有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和古色文化遗存。

历史沿革

上饶上饶辖境可考的历史中,属扬州,最早为周之番邑,属楚东境。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吴伐楚取番,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楚灭越,复属楚。秦设郡县制时主属九江郡(玉山、铅山县部分属会稽郡,婺源县属鄣郡),汉属豫章郡(玉山、铅山县归属同秦,婺源改属丹阳郡),三国吴至隋主属鄱阳郡,梁承圣二年(553)改鄱阳郡为吴州,时区境主要属吴州,次属金华、新安、建安3郡,陈光大二年(568)罢吴州,复为鄱阳郡。

隋初改金华郡为婺州,并定阳县入信安县。开皇九年(589),改鄱阳郡为饶州,改新安郡为歙州。大业三年(607)复饶州为鄱阳郡,复婺州为金华郡,复歙州为新安郡。唐时改郡为州,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区境属江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始设信州,其时市境主属饶、信二州,其次分属歙、抚二州,均属江南西道。五代,区境初属杨吴,后属南唐,都归镇南军节度管辖。杨吴时,区境仍分属饶、信、歙、抚四州。升元元年(937)改饶州为永平军。

宋,开宝八年(975)废永平军仍为饶州。区境分属饶、信、歙3州,均隶江南东路。元贞元年(1295)后,区境分属信州路、饶州路、徽州路和铅山州,均隶江浙行中书省。明初区境分属广信、饶州、徽州3府。太祖丁酉年(1357,元至正十七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庚子年(1360,元至正二十年),改信州路为广信府,仍隶江浙行省;辛丑年(1361,元至正二十一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


城市简介----上饶

洪武二年(1369),复改鄱阳府为饶州府。四年,以广信府改隶江西行省。九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广信、饶州两府均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清代与明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各县直属于省。三年设道,区境主要属江西省豫章、浔阳两道,其次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38年6月,置赣东北行政区,驻地上饶县广平镇,下辖上饶、贵溪、鄱阳、乐平4个专区。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所属各专区划归江西省辖。建国后,1952年9月,并上饶、浮梁两专区称上饶专区,专署驻上饶市。1971年4月23日,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200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改设上饶市。 2015年2月16日,国务院(国函37号)批复同意撤销广丰县,设立上饶市广丰区,以原广丰县的行政区域为广丰区的行政区域,广丰区人民政府驻永丰街道府前街1号。

上饶周番邑南接豫章(今南昌市),东接姑蔑(今浙江省衢州市),北邻鹊岸(今安徽省鹊头镇),东北界鸠兹(今安徽省芜湖市东),西南毗艾(今永修县),西北连潜(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秦置余汗县,有兹、义、善、乐安、葛兴、葛阳、晋兴等壤。西汉时,番阳县实辖今波阳县、最德镇市及其所属浮梁县地,万年和都昌两县之各一部,以及安徽省至德(今安徽省东至县境)和祁门(今属安徽省)两县之各一部。余汗县实辖今余干、乐平、余江、上饶、弋阳、贵溪、横峰等6县,上饶、德兴2市,以及万年、东乡、广丰、玉山、铅山5县之各一部。东汉光和元年(178),余汗县分出乐安乡置乐平县。建安初,鄱阳县分出北境置广昌县,余汗分置上饶县,复分上饶以为建平县。建安十五年(210)鄱阳郡所辖9县,其中除邾阳、历陵为原豫章郡属县,乃鄱阳置郡后新增之疆域外,其余广昌、乐安、葛阳、上饶、建平等县均为秦番阳、余汗两县所分置者。


城市简介----上饶

三国中,鄱阳郡疆域仍前不变。吴永安三年(260)后,建平县自郡境划出改 属建安郡。均为原鄱阳郡原有疆域。惟武德五年(622)分鄱阳县西境益置都昌县;证圣间分弋阳东境益以常山、须江两县部分地置玉山县,隶衢州;开元二十八年(740),乐平县分怀金乡益婺源县;至德二年(757)分鄱阳北境置至德县;永泰二年(766)分浮梁部分地益置祁门县;元和七年(812),乐平县分丹阳乡归属婺源县。乾元元年(758)所置之信州各县大多原为饶州辖境,新增疆域,弋阳县有自建州划来之鹅湖、旌孝、招善3乡,自抚州划入之仁义乡;玉山县自衢州来属;永丰县有自须江西北划入之部分属境。五代中,永平军所辖新增德兴县,信州所辖新增铅山县,均为原饶、信二州属境分置。

宋复永平军为饶州,增设安仁县,信州复置永丰县,均在原二州境内增置。铅山县于开宝八年(975)曾自信州划出,直隶京师,不久还隶信州。元,饶、信二路辖境除铅山县自信州划出,益以上饶之乾元、永乐2乡和弋阳之新政、善政2乡升为州,直隶江浙行省外,其余不变。明,饶州府增万年县,广信府增兴安县,均为分境内辖区所置,惟铅山州降为县复入属广信府,为新增之疆域。余干县于正德七年(1512)分出习泰乡之一部以益置东乡县,从区境划出。清仍明旧。

中华民国元年(1912)废府,所属各县先直属于省,后分隶于道。21年,原饶州府治鄱阳县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辖境为鄱阳、余干、万年、德兴、浮梁、乐平6县;原广信府治上饶县为第六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辖境为上饶、玉山、广丰、横峰、铅山、弋阳6县。23年,婺源县由安徽省划归江西管辖。24年,第五行政区改驻浮梁,辖境为浮梁、婺源、德兴、乐平、鄱阳、都昌、彭泽、湖口、九江、星子、德安、瑞昌12县;第六行政区仍驻上饶,辖境除原有6县外,新增贵溪、余江、万年、余干4县。此时疆域当以第六行政区辖境为主。36年,婺源县自第五行政区划出归属安徽省第七行政区。


城市简介----上饶

自民国38年6月至1971年4月23日区境定名为上饶地区时止,其中20多年间境内区划建置与疆域盈缩变动频繁。1983年1月27日,鹰潭市及贵溪、余江两县自区内划出,同年10月16日,乐平县以及波阳县的鲇鱼山公社、荷塘垦殖场划归景德镇市所属。至此,上饶地区所辖为上饶市及上饶、玉山、广丰、铅山、横峰、弋阳、余干、波阳、万年、德兴、婺源等12县市。其境北毗本省九江、景德镇2市和安徽省黄山市及池州地区,东邻浙江省衢州市,南隔武夷山与福建省南平地区接壤,西南与本省鹰潭市和抚州地区为邻,西滨鄱阳湖与本省省会南昌市隔湖相望。总面积为22971平方公里。后经测量,土地总面积为22791平方千米。

自然地理

地势地貌

上饶市地貌以丘陵为主,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面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地形为南东高、北西低,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且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山脉呈不同高度之带状分布于信江两侧,自北而南依次为 鄣公山、怀玉山和武夷山,呈倒山字形排列。北部怀玉山脉呈北东东向蜿蜒于横峰-上饶一线,主峰灵山高达1223.6米,南北两侧广布丘陵,南侧信江流域为狭长的丘陵盆地,西部为广袤的鄱阳湖平原。中部为信江盆地,多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左右。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大部分属鄱阳湖水系。信江、饶河是上饶市的主要河流,纵贯上饶市,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信江流域面积16890平方千米,上饶市境内流域面积12221.3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72%,占鄱阳湖水系集水面积的7.44%;饶河主要由乐安河与昌江组成,流域总面积15428平方千米,占鄱阳湖水系集水面积的9.5%,饶河主流乐安河流域面积8989平方千米,昌江流域面积6222平方千米。

全市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2342平方千米。丘陵区面积14436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6013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0.27%、63.34%和26.39%。

气候特征

上饶市气候温湿,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6.7℃至18.3℃之间,年均日照时数1781至2098小时,年均无霜期251至274天。由于气候温暖, 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主要灾害天气有冬季冰雪、干旱、雷电、暴雨等。

自有记载以来,上饶市全年平均气温为16.7~18.3℃,年最冷(1月)平均气温为4.6~5.9℃,极端最低气温为-14.3℃(余干县1991年12月29日);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8.0~30.0℃,极端最高气温为43.3℃(玉山县1953年8月10日)。

2003年夏是上饶市境内最热的一年,7、8月份上饶市有4个县(铅山、上饶、广丰、弋阳)出现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42.1℃、42.0℃、41.4℃、41.4℃,突破历史极端记录。还有3个县极端最高气温和历史极值持平。上饶市无霜期为251~274天。年日照时数为1780~2100小时之间,占可照时数的40~47%。

上饶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1850毫米,属降水较多地区。1998年达2619毫米。降水量的分布受地形影响很大,以怀玉山区各县降水量为最大,年降水量都在1800毫米左右;湖滨地区的余干为最少。


城市简介----上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上饶市已发现金、银、铜、铅、锌、煤等各类矿产107种,其中查明有资源储量的80种。其中探明储量占省总储量50%以上的矿种有铜、钼、金、银、镍、铌、隔、萤石等20余种。各类矿床或矿点1000余处,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成型矿产地有382处,其中大型矿床43处,中型矿床64处,小型矿床285处,矿种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矿产、燃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非金属矿产。已回收利用的有铜矿中的金、银、硫和铅锌矿中的银等。具有区位优势的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灰岩、煤、铅、锌、萤石、伴生硫、磷、蛇纹岩、膨润土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的矿产有钽、铌、冶金用白云岩、饰面用花岗岩、大理岩等矿产。

土地资源

土地总面积22791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65%。境内土壤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分异规律明显。不仅有地带性土壤,也有非地带性的隐域土壤,还有人工水成土壤。经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黄棕壤、山地黄壤、山地黄红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炭质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新积土)等11种。

截至2018年底,全市总区域面积2273725.0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58057.61公顷,占总面积的20%;林地1323949.8公顷,占总面积的58%;园地面积19204.63公顷,占总面积的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35072.26公顷,占总面积的1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5747.51公顷,占总面积的6%;草地面积43453.56公顷,占总面积的2%;交通运输用地30681.61公顷,占总面积的1%;其他土地面积37558.08公顷,占总面积的2%。

生物资源

上饶市林地面积2102.4万亩,森林覆盖率58.6%,林木绿化率61.5%,活立木总蓄积5202.6万立方米。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9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全市生态公益林面积854.3万亩,其中国家级432.4万亩、省级337.8万亩。

上饶市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是“珍稀植物王国,奇禽异兽乐园”。上饶市有种子植物近4000种,蕨类植物约420种,苔藓植物近100种,发现的药用植物有560多种。乔木树种多达50多科属150余种,其中有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香果树、南方红豆杉、水松等树种和列为国家二类保护的黄杉、南方铁杉、白豆杉、连香树、花榈木、鹅掌楸等树种。以怀玉山、武夷山为代表的林区所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20科、272属、629种、33个变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云豹、野猪、山羊、羚羊、刺猬、穿山甲、猕猴、蝮蛇、梅花鹿、熊、石鸡等等。境内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就有鸟类200余种,两栖爬行类1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娃娃鱼(大鲵)、黄喉躁鹛、中华秋沙鸭、黄腹角稚、短尾猴等20多种。


城市简介----上饶

人口民族

人口变化

2018年上饶市人口变动抽样调查主要数据通过江西省统计局核定。调查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上饶全市常住人口662.35万人,全年自增人口4.95万人,自增率为7.50‰,与2010年相比,自增率下降了0.21个千百点,上饶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人口总量增长自2005年以来,一直控制在每年净增长5万人以内,保持了低速增长的势头。

经济概况

综合

上饶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主要经济来源呈现出农、工、商三足鼎立之势。农业,以产粮著称于世;工业,铜在历史上闪光;商业,因交通称便繁荣于吴楚之间。解放后,上饶在经济上发生了大的变化:工农业产值在提高,工农业比重在变化,商业在日益繁荣。解放初,上饶工农业总产值仅14328万元。至2018年全年生产总值为2212.78亿元,增长11.5%。1953-1990年,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2.6%,农业平均每年增长4.2%。1986-1990年,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3.3%。农业平均每年增长4%。在工、农业产值不断提高的同时,其比重也在发生激剧的变化。1949年工农业比重是14:86;1990年是61:39;2018年三大产业比重为15.2:52.4:32.4。


城市简介----上饶

2018年,上饶市完成财政收入23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4亿元。其中市本级完成24.973亿元,占全市全年财政收入比重16.3%(市直完成24.973亿元,经开区完成9.0155亿元,三清山3.8561亿元)。

第一产业

上饶市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茶叶、油料(油菜、芝麻、花生)、蔬菜、瓜果为大宗。1953-1984年,平均每年向国家上交公粮87798.13吨。1953-1971年,平均每年调出粮食78567.37吨。2011年,粮食生产连续第八年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2.7万吨,粮食总播面达到879.8万亩。上饶产茶“始于唐,盛于宋,浸淫乎有明”。明,婺源、德兴已经是“满山茶折嫩芽鲜”了。上饶、铅山、广丰、玉山4县所产茶叶,素以“小种”、“河红”著称,尤以铅山桐木关一带所产“小种”最优,外销历史远在祁门红茶之前,为“第一次问世之华茶”。1949年,全区茶园面积有7.47万亩,产茶1362.92吨。至1990年,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36.55万亩,产量增加到8052吨。1990年承接国际贷款低改先导工程,在区内布点6个,低改面积3500亩。

2018年,上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5.71亿元。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畜禽、渔业等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89.1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13.25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7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55.29千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37.92万吨,连续九年增产。油料产量18.8万吨。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上饶市涌现了一批绿色、无公害的名特优新产品,形成了粮食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畜禽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万年贡米、弋阳大禾米、铅山紫溪红芽芋、广丰白银鹅、黄耳鸡、余干乌黑鸡、婺源荷包红鲤鱼等一批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多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优质农产品,大障山绿茶、瘦肉型猪、烤鳗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已成为全市主要出口创汇产品。


城市简介----上饶

第二产业

区内工业源远流长,但以往每振不起。一直到全区解放时,国民党遗留下来的,电力只有上饶、铅山、婺源3个民用电灯公司,装机容量总共不到100千瓦;煤炭只剩下上饶坑口煤窑和一些规模很小的季节性小煤窑;机械只剩下一些小型手工修配厂。此外,就是一些散见于城乡的个体手工业。其时,全区工业总产值仅1996万元。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11900万元,比1952年增长49.52%。1958-1960年,工业处于大发展时期,新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县县办起了机械厂,社社有农机修配厂。这个时期,兴建了年处理矿石12万吨的七一三矿,年产50万吨的蛇纹石矿,日处理5000吨甘蔗的玉山县机制糖厂,年产万吨的磷肥厂和一批机械化生产的纺织厂、针织厂等。年产原煤量由解放前的7万吨增加到60万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的“大跃进”,如从1958年起,共建小高炉165座,搞“大炼钢铁”,造成巨大浪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区工业企业进入新的振兴时期,在把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的思想指导下,除德兴铜矿、永平铜矿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外,区内工业企业有煤炭、机械、电子、电力、有色金属、建筑材料、轻工、化工、纺织、品等,已开始形成门类比较齐全、初具规模、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

2018年,上饶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52.5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350亿元,达到389.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54%;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继续快速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服装为5288.4万件,发电量为63.6亿千瓦时,十种有色金属为19.5万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1.10%,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07.93亿元;实现利税186.75亿元,其中,利润109.20亿元。园区经济集聚效应突显。实际开发面积达到81.0平方公里;已投产企业达858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2.69亿元;实现利税195.38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9.06万人。广丰、玉山工业园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横峰工业园升级为横峰经济开发区。建筑业持续较快发展。全市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10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30.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92.2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历史上,上饶地区的商业就曾占有一席之地。远在西周时,洛阳至广州的通京大道途经上饶,是历代通往海外的官商大道。秦时,境内番阳(今波阳)县治“帆樯四达,商贾辐辏”,称为“吴楚间一大都会”。唐、宋以来,随着采铜、炼铅、制陶、造船、纺织、造纸、铸钱以及粮、油、茶、渔等生产的发展,区内许多集镇成为周围各省区物资的集散地。五代时,余干瑞洪成为“闽越百货”集散地。明清时,铅山河口镇称为“八省码头”,有“买不尽的河口,装不完的汉口”之说。清时,以鄱阳镇及河口镇两大集散市场为中心,沿饶河、信江两大流域,形成区境内外物资交流网。自20世纪30年代起,公路、铁路修成,陆运不断发展,集散中心逐渐转向上饶市。新中国的成立,加强了专(地)区驻地上饶市中心市场的地位,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城市简介----上饶

上饶传统出口商品有茶叶、烟叶、活猪、羽毛、禽蛋、万年贡米、铅山连史纸、波阳脱胎漆器、婺源龙尾砚、玉山罗纹砚、婺源荷包鲤鱼、波阳瓜子和莲子、鄱阳湖银鱼干、上饶大青豆和早梨、玉山青丝豆、广丰绿豆、波阳黑芝麻、铅山赤芝麻和菜油、桐油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外贸出口额迅速增长。1978年出口额为2875.69万元,1990年上升到25657万元,为1978年的8.92倍。60年代以前,出口商品还是以茶叶、活猪等农副产品及禽畜产品为主。进入70年代后,工业产品出口崭露头角,出口额达150万元左右,占出口总额的8.6%。及至1980年,出口的工业产品扩展为机械、电子、五金、矿产、纺织、医药、食品等10大类,数百个品种。1990年工矿产品出口额达到8988.34万元,占出口总额的35.03%。进口贸易彻底摆脱了“洋人”的羁绊。外贸系统“以进养出”,50-70年代进口以机械设备为主。进入80年代后,进口逐渐转为以大型厂矿引进具有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设备和大型装载汽车(机械)为主。至2012年,上饶进出口总额27.0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3.5%。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65个。实际使用外资6.75亿美元。其中第二产业实际使用外资5.89亿美元;第三产业2.28亿美元。实际引进5000万以上省外项目资金305.67亿元。合同引资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项目274个,合同引资亿元以上的省外项目152个。上饶至宁波北仑港“五定班列”运行平稳。南昌海关上饶办事处升格工作进展顺利。

2018年,上饶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16090.8万人,货物运输量17528.6万吨;旅客运输周转量449935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3285413万吨公里。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493.6万吨。邮电业务收入28.3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5.61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67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1.6万门。本地固定电话用户7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06.8万户,其中:3G用户达58.13户。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43.3万户。99%以上的行政村通上宽带,所有自然村通上电话,基本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的自然村达到88.7%以上。全年接待游客4176.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2.83亿元;其中入境旅游25.0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9487.38万美元。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5.5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27.81亿元。2012年新增保险机构25家。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5.8737亿元。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鑫星农牧上市已报中国证监会待批。

社会事业


城市简介----上饶

文化设施

上饶市文体活动好戏连台,第二届市运会成功举办,央视心连心艺术团演出圆满成功,信州区荣获“全国先进文化社区”称号,玉山县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18年末上饶市共有建设农家书屋2205家;文化馆12个、群艺馆1个;公共图书馆13个,总藏数91.7万册(件);博物馆13个;共有广播转播发射台36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8.53%;电视转播发射台5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67%;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803个;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0.39万户。

卫生事业

建国前夕,全区仅有西医200余人,中医850余人,医疗设施非常简陋,当时规模最大的省立上饶医院,也仅有病床30张,县立卫生院病床充其量也才3-5张。建国后,上饶地区大力增设卫生医疗机构,积极培养卫生医务人员,逐年扩充医疗设施,不断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

进入21世纪,上饶市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医院获得成功,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光明微笑”工程有效推进,17760例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858名唇腭裂患者露出微笑。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扎实开展,上饶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共有卫生机构9183个。其中,医院113个,卫生院240个。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9764张,其中医院12635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1.7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4381人,增长19.9%。其中执业医师9492人,注册护士956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2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29人。全市医疗机构共诊疗3439万人次,健康检查161万人次。


城市简介----上饶

环境质量

市城区声环境质量良好,属绿色园林宜居城市。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值范围61.3~72.9分贝,平均等效声级值为67.9分贝,达到4a类标准,达标比例为81.25 %,平均等效声级连续五年保持较平稳状态。受车辆急增的影响,市城区超标路段有所增加,有18.75%的路段等效声级超过70dB(A)。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范围48.3~59.7分贝,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1.9分贝,2类区达标比例为100%,未出现超标准现象。受益于城区道路拓宽及绿化、老城改选及居住小区化、商贸市场化,极大优化了城市声环境,使城市不断扩建和发展过程中,保持了较好的城市声环境质量。市城区开展了功能区噪声监测:1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8.44%,夜间达标率为100%;2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9.06%,夜间达标率为100%;3类功能区昼夜达标率均为100%;4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98.44%,夜间达标率为75%。总体声环境质量良好,但没有完全满足功能区的噪声要求,城区监管应按功能要求严格规范区域噪声环境,实现功能区噪声的全面达标。

教育

2018年,上饶全市职校(未含中专)在校学生2.79万人。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上饶师范学院、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2.1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职高,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5.13万人。普通高中80所,在校生12.82万人。普通初中379所,在校生31.94万人。小学1958所,在校生72.95万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县以上财政投入近6.58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保障公用经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除了107.38万名学生的学杂费和书本费,9.2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学生、2.38万名普通高中贫困学生、1.54万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得到了资助,扶助2888名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全市投入6.78亿元,新建改造校舍近55.3万平方米。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再创佳绩,录取率达86.08%。

交通

公路里程

上饶截止至2018年,上饶市公路通车总里程15877.261公里,其中:国道314.205公里(2条)、省道982.866公里(17条)、县道3247.322公里(177条)、乡道3407.888公里(392条)、村道7898.89公里(14245条)、专用公路26.09公里(6条)。按技术等级划分为:高速公路174.802公里(2条)、一级公路32.661公里、二级公路1405.373公里、三级公路814.674公里、四级公路2993.81公里、等外公路10455.941公里。

上饶市公路密度为69.66公里/百平方公里,上饶市乡镇通公路率达100%,通水泥(油)路率达92.3%;行政村通公路比率达87.8%,通水泥(油)路比率达50.2%,构建了“三横二纵三斜”的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了环鄱阳湖较高等级公路交通圈和上饶两小时经济圈。境内另有在建的景婺黄(常)高速公路113.5公里、景鹰高速公路92.77公里、上饶至武夷山高速公路52.966公里。南昌至德兴高速公路206.516公里、上饶至德兴高速公路61.2公里。

内河航运

1、上饶市共有港口9个(鄱阳港、余干港、万年港、弋阳港、铅山港、上饶港、信州港、玉山港、横峰港),水路货物吞吐量为354.2万吨,旅客吞吐量为82.9万人。

2、上饶市共有码头168个,其中客运码头20个,货运码头148个。

3、上饶市共有运输船舶330艘,其中客船48艘,1166个座位,货船282艘,16029个吨位。


城市简介----上饶

铁路建设

上饶境内主要有浙赣铁路、皖赣铁路、横福铁路穿过,京福高速铁路、沪昆高速铁路、九景衢铁路(在建)等铁路线均从上饶经过 。建有上饶站、玉山站、弋阳东站、横峰站、婺源站、德兴站、上饶高铁站、五府山站等火车站。

航空运输

上饶正在修建三清山机场,该机场将服务于三清山、婺源等旅游风景区。该机场属于支线机场,建设标准将达到4C级,可供波音737飞机起降。经过上饶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争取和专家的多次踏勘论证,2007年3月江西省发改委明确了赣东机场正式落户上饶。经论证,南空、民航华东空管局、设计单位以及市委、市政府一致认为,根据地理位置及场地发展条件、规划符合度、机场自然和技术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尊桥、皂头和茅家岭交界处的后门堂符合《民用航空支线机场建设标准》规定的条件,作为拟建机场场址最为合理。同时经会议研究协调,同意开辟机场往返景德镇、南丰、桐庐方向进离场班机航线。

历史文明

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上饶万年县仙人洞就有人类的生产活动;余干县华林岗小石山的洞窟里,曾刻有尧舜时期记录治水的古篆文。截至2006年,上饶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475处,其中古文化遗址121处,古建筑966处,古墓191处,古窟寺及石刻9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3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6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00余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文物20327件,其中一级品96件,二级品608件,三级品1624件。

方言

上饶市境内居民语言丰富多样、通行汉语。多种方言汇集上饶市。

1、上饶西部赣语区鄱阳、余干、万年、弋阳、横峰、铅山人口约354万人。

2、上饶东部吴语区上饶县、信州区、广丰县、玉山县、人口约235万人。在一些地方还包含了一些方言岛,通行闽南语、赣语、客家话。

3、上饶市北部徽语区(吴语徽州片)德兴市、婺源县,人口约92万。

十大文化瑰宝

弋阳腔、河红茶、连史纸、朱子理学、鹅湖书院、瓦屑坝、湿法炼铜、禅宗黄龙派、仙人洞遗址、道教文化。


城市简介----上饶

特色特产

上饶菜

上饶本地特色菜属赣菜系、饶帮菜一支。饶帮菜发源于古信州,并以古信州为中心,兼纳上饶、婺源、广丰、铅山、玉山各县美味佳肴而成。饶帮菜“喜鲜香,味偏重”,下分信州、铅山、广丰、弋阳、余干、鄱阳等流派。饶帮菜选料广泛新鲜、注重刀工、制作精细,辅以传统“烧、焖、炖、蒸、炒”的烹饪技巧,因“食”制宜,或清爽、或酥脆、或鲜辣。

上饶市的饮食有代表性的是以江西地方风味,京津和江浙为主的上饶市饮食业和以安徽风味为主的婺源饮食业。上饶市饮食业兴起于明代,其时规模甚小,多以经营地方小吃为主,擅长炒煮,偏重辣味。以后京津和江浙风味传入本地,很快流行于市,沿袭至今 。

特色小吃

特色小吃有龟峰扣肉、万年贡米、饭麸果、葛源豆腐、铅山灯盏果、弋阳大米粿、肉馅烧饼、油条包麻糍果、清明果、糯米子糕、烫米粉、猪肝粉、大排粉、羊肉粉、肥肠粉、酱香鹅、清蒸荷包红鲤鱼、粉蒸肉、糊豆腐、全鱼宴、黎蒿炒腊肉、清炒白玉豆、弋阳龟峰国道鱼等。

风景名胜

上饶上饶拥有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世界自然遗产弋阳龟峰;睡美人——灵山;市内有云碧峰国家森林公园,公园的云碧阁为市区内最高点,可俯瞰信江及市景;西部的鄱阳湖,碧波浩瀚、风光旖旎,建有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鄱阳湖候鸟保护区”。

截止2018年,上饶市有11个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级旅游区,其中婺源江湾景区,三清山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龟峰、上饶集中营景区、婺源汪口、婺源篁岭景区、婺源大鄣山卧龙谷、婺源灵岩洞、婺源文公山、婺源鸳鸯湖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广丰九仙湖、万年神龙源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区,为江西省第一。灵山已成功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9年,三清山、龟峰创5A景区,铜钹山创4A景区,葛仙山创3A景区的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其中2011年,三清山入选5A景区;2013年1月16日,婺源县江湾景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城市简介----上饶

旅游攻略

景点概况

简介

上饶市简称饶,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联浙江、南挺福建、北接安徽,处于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三区交汇处,是江西省对接长三角的最前沿。上饶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自古就有“上乘富饶、生态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上饶市是江西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市,名山胜迹星罗棋布,早在唐朝就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境域拥有丰富的绿色自然风光、红色革命遗址、古色文化遗存、蓝色淡水湖泊。你可以到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看油菜花海,到道教名山三清山看“奇峰怪石、古树名花、流泉飞瀑、云海雾涛”,还有龟峰、彩虹桥、石城等景点也瑰丽无比。

最佳旅行时间

春秋两季最佳

建议游玩天数

2天

当地气候


城市简介----上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语言

吴语、赣语、徽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