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农民沙里“淘金”

自古以来,逐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的自然选择。李白曾豪情吟诵“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诗中这条古老的河流便是安平的母亲河—滹沱河。安平因''官民安居乐业且地势平坦''而得名。悠悠千载,这弯灵动之水绕城而过,平静便是福泽。它滋润了两岸肥沃土地,养育了沿河亿万生灵,不仅浸润了安平人的文化血脉,也鲜活了安平人的柴米油盐。尤其是有一种叫做“小白嘴”的地方特产白山药,那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既是一份记忆,又是一份乡愁。每当吃上它,人们心中总有万千滋味,那些如烟往事,便带着岁月的痕迹涌上心头。

据史料记载,山药已有3000年的种植和食用历史。(配一屏字幕《神农本草经》记载 “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小白嘴”白山药产自“博陵”之地,汉代就有人种植,继而兴于唐代,为历代宫廷皇室贡品,乃上品之药、食中之药。一说其得名门望族崔氏厚爱,食之耳目聪明、身体康健。崔氏一族出20余位宰相,故得“宰相山药”之美誉。又一说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钟爱“小白嘴”,久食生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

“小白嘴”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三百多年。滹沱河丰美水土育补益佳品,口感糯、软、甘、面,比之其他品种营养价值更胜一筹,产量少而弥足珍贵。

在边建停的记忆里,祖祖辈辈一直种植传统“小白嘴”。他所在的曹家庄位于滹沱河畔,紧靠药都安国,村子南面就是河滩沙地,非常适合种植白山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边建停成为村里最早的山药种植大户,曾有近百亩的山药基地。近年来,安平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广“小白嘴”白山药规模化种植。不少边建停这样的种植户成了经纪人,他缩小了种植规模,新装了大型冷库,转向山药的收购储存和销售。

安平农民沙里“淘金”

外地客商酌减钩机隆隆,农民们亦步亦趋挥锨铲土深挖“战壕”,收获时节,这场沙里掏“金”的农事激战犹酣。一米深的土,挖出品相完整的宝藏,他们必须小心翼翼把沙土掏空、刨散,捧出一根根视若珍宝的“金疙瘩”,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的重体力活儿,也是“小白嘴”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地头的卡车,翘首以待着这片沃土一年一度的馈赠。安平县元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邱书汗同样从小和“小白嘴”山药滚在一起。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邱书汗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给合作社的“小白嘴”注册了绿色食品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的“身份证”,“小白嘴”的身价涨了一倍,全国各地的客商闻名前来争相订购,可邱书汗对种植户的收购把关更严了。

“小白嘴”生长过程中大量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营养,土壤养分失调严重,故而生长条件苛刻,最忌连作,若重沟种植,易引起病害,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数年修整后才能复种,土地流转过程中,地价由四、五百元攀升到两千元左右,严重制约“小白嘴”的发展。很多农民自发实验,希望找到根治线虫和黑头病害的突破口。

2019年春,“小白嘴”播种季节,河北农大的专家教授一行,来到农民李建普家为土地把脉问诊,合理施治,并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对“小白嘴”山药进行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在施肥、水源等田间管理环节加强管控。看到教授们种田舍不得用农药、化肥,李建普打心眼里着急。

收获时节,教授们所做的重茬连作实验获得巨大成功,这片地里长出“小白嘴”一根卖到了18元,这可让李建普对科学种田心服口服。

和传统农民不同,郝娜双十一前忙着把田地里的丰收场景传到网上,从土地里挖起来的“小白嘴”,带着泥土的气息,如何装运、清洗、分拣、打包,一览无余,她希望消费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小白嘴”如何走到大型商超。

涉水电商助力农产品上行,郝娜这样的新型农民,极大地扩展了农产品流通半径,减少了流通环节,顺应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影响和改变着“小白嘴”山药未来的流通方向。

目前,安平“小白嘴”白山药种植规模已发展到四十多个村,辐射带动安国、蠡县等县市,种植面积覆盖十万多亩,产量达二十万吨,经济效益十亿元,种植户亩均纯收入过万元。全县90%以上的“小白嘴”白山药销到北京、上、广、天津等大中城市,成为带动一方的富民产业和金字招牌。

2019年10月,一场关于“小白嘴”的盛宴,通过河北农民频道和众多自媒体进行了全程直播。现场观众尝美食、品文化,其中一道“乾隆一品山药”圈粉无数,过去只有乾隆爷才吃的上的皇家贡品“小白嘴”,而今也成了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家乡的味道纵使朴实无华,也能牵动人心,让人体会到至深的乡情。它不仅是一份乡愁,更是一份见证。见证着安平人对传统的继承,一口软糯,齿间香甜,却让一种温暖再次溢满心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