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文/阿九
2019年轉眼已經只剩下最後一個月了,時間過得很快,快得讓人不禁想要感慨一番,追憶往昔。在這個2019年裡,發生了很多事,有的人在這一年紅了,有的人在這一年糊了,有的人在這一年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今年的娛樂圈似乎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而在這個略帶憂傷的2019年,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一個詞就是“影視寒冬”。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爆火劇作無爭議,高要求出好質量

因為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今年的影視劇題材也是被大力整改,有了很多的要求,不過高標準出高質量,今年的影視劇質量似乎也比前幾年要好了很多,幾部爆火的熱門劇作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比如《都挺好》、《小歡喜》、《陳情令》,再到現在正在熱映的《慶餘年》,它們的成功都是有口皆碑的。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接下來我們就談一談今年這幾部熱門好劇。我們看到,這幾部劇的成功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裡面幾乎沒有流量明星的加持。姚晨在《都挺好》這部劇大熱之前,其事業因為一些原因停滯了很長時間,雖然她的知名度高,但還是遠不及流量,而郭京飛、李念、倪大紅等演員就更不用說了,在遍地小鮮肉的娛樂圈裡,他們根本就夠不上流量的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流量加持的劇組,卻讓這一部家庭劇走到了觀眾跟前,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無獨有偶,同樣是作為現實題材的家庭劇,《小歡喜》也是如此,雖然飾演家長的幾位演員的知名度都很高,在娛樂圈也頗有地位,但是卻不能算作是流量明星,而飾演孩子的那幾位演員,都很年輕,知名度也並不高,這個劇組的配置就是幾個實力派演員帶著幾個有潛力的“新人”,但是依然獲得了一片好評,成為爆劇之一。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陳情令》到《慶餘年》,爭議聲中成長

而說到《小歡喜》,就不得不提到和它同期播出的《陳情令》了,前面幾部爆款劇的配置裡至少還有幾位雖不是流量但是知名度很高的實力演員撐著,而這部劇的演員配置卻是“全員新人”!作為主演的肖戰、王一博雖然出道的時間都並不算短了,可是人氣卻並不出圈。

在這部劇之前,雖都他們也都有過幾部作品,但是都沒有打出太大的水花,所以他們兩個人彼時都還沒有什麼熱度,在流量圈裡只能算是半個小透明,其他配角就更不用說了,很多人都是因為這部劇才開始被人認識。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全員新人”的劇組配置下,這部劇不僅火出圈,也讓肖戰、王一博晉升成頂流的位置,還完成了海外文化輸出,成為某海外網平臺的排行榜上選出的唯一一部國產作品。直到現在,這個劇的熱度仍未散去,它還開創了點播付費觀看的新模式,可見其強大的影響力。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而《陳情令》之後的又一爆款古裝劇《慶餘年》,這部作品擁有著高粘度的粉絲群體,該劇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但是也因為太過被關注而不被看好。我們看一下這部劇的演員配置,其實和上面相比也沒有什麼差別。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一個是參演過多部作品、有知名度卻“戲紅人不紅”的男主張若昀。一個演技備受認可卻也始終在事業上沒有什麼太大突破的女主李沁。一個是拼搏多年但卻一直未能爆火的的女二宋軼,還有一個是“德雲社接班人”——名氣卻遠不如岳雲鵬、張雲雷的郭麒麟。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唯一比較能佔優勢的大概就是陳道明和肖戰了,然而這兩位並不是主角,陳道明也不是流量明星,而肖戰在這部劇裡按番位來說的話,都不知道該算多少番了,所以這兩位只能說是錦上添花,並不能為這部劇雪中送炭。但是這部劇卻在爭議聲中成長,隱隱約約有了爆劇的趨勢,熱度持續增高,話題討論度也跟上來了。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流量不是爆劇的唯一標準

通過上面幾部爆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流量不是一部劇能否爆火的唯一標準。

曾經的頂流鹿晗、吳亦凡也曾出演過影視作品,然而那些號稱幾億的大IP、大流量、大製作卻並未取得預期的成效,反而是這些沒有什麼大熱度的演員卻帶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熱劇,鮮明對比下,是否說明“非流量”更容易爆劇呢?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不得不說,這樣鮮明的對比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在影視製作上,還是應該“不選貴的只選對的”。我們認真去看一下那些啟用流量做主角的劇作,它們無疑都會出現一個問題:高成本和番位的爭議。流量能確定成本的下限,卻不能保證質量的下限。而在番位的問題是,誰也不願意低誰一頭。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不說之前,就說最近一直在傳開拍的劇作《青簪行》吧,劇還沒開拍呢,男女主吳亦凡、楊紫兩個人的粉絲卻先因為番位問題引起了一番熱議,這倒是把這部劇的知名度打開了,可是卻也因此讓大眾對這部劇頗有微詞。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證兩個人能夠愉快合作,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劇作的創作上呢?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番位之爭到底讓人有多煩躁?導演劉鎮偉曾經說過,《東成西就》是他最恨的一部劇,除了拍攝工期緊以外,演員們還要因為一些小問題而勾心鬥角,可見劇組演員的內部鬥爭對於劇作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從《陳情令》到《慶餘年》,無懼影視寒冬,流量不再是爆劇標準?

​這大概也就是“非流量”陣容卻能頻繁爆劇的原因,小明星知名度不高也不會撕番位,而真正有實力的演員更關注的是劇本本身也不在意番位,這樣的劇組,其劇本的話語權高於演員的話語權,所有人都在為了拍好這部劇而去努力,又何愁質量問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