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企股市匯」 國瓷材料:多點開花並向5G拓展 大額商譽可能吞噬利潤

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今年股價創出歷史新高的國瓷材料(300285),成為不少券商機構推薦的熱門股。不過,公司在連續增長4年後業績突然降速,以及實控人等重要股東紛紛減持的情況,還是讓公司的前景頗令人擔憂。

國瓷材料註冊地位於東營,產品主要應用於電子信息和通訊、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等行業。而這其中不少領域的產品拓展,都是藉助併購實現的。

如,2017年國瓷材料8.1億元收購深圳愛爾創75%股權後,完成了對其100%的持股。愛爾創主營氧化鋯瓷塊等齒科材料的的研發和產銷,受到人口老齡化疊加消費升級拉動下的義齒需求快速增長,公司業務擴展迅猛。2018年6月愛爾創併入國瓷材料報表後,逐漸成為公司發展的新引擎。今年上半年,愛爾創就實現營收2.46億元、淨利潤7100萬元。

國瓷材料還有意藉助在電子材料領域的優勢,向5G業務拓展。

今年上半年,公司電子材料實現營收3.89億元,同比增長32.9%,其中MLCC介質粉和納米級複合氧化鋯粉體均保持了較快發展態勢。

公司在互動平臺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表示,其有5G相關產品的儲備,相關產品原來以出口為主,目前在國內客戶端已經驗證通過。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從今年半年報看,公司不少產品板塊都保持著較高的毛利率,其中公司著力拓展的電子材料、生物醫療材料分別超過50%和60%,且同比都有所增長。

這也是諸多券商推薦國瓷材料的重要原因。

不過,公司今年出現的重要股東減持情況,還是令投資者有些擔憂。

9月26日,國瓷材料實控人張曦減持1100萬股,套現約2.2億元。而在之前的6月12日至13日,張曦因資金需求已減持了1926.68萬股,套現約2.96億元。

公司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東東營奧遠工貿,也是減持不斷。2018年11月以來,其持股比例已從6.75%左右降至如今的5.10%。

值得關注的是,國瓷材料的業績也出現明顯下降。今年前3季度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3.59億元,同比減少9.18%,其中第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1.11億元,同比下滑3.42%,環比下滑13.80%。

更引起投資者注意的是,由於前期的多次併購,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的商譽已經達到15.34億元,佔淨資產的44%。雖然較高的商譽並不意味著公司損失,但若併購標的業績不達標,就有產生商譽減值進而吞噬利潤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