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坑、两块板”到“三格池、清水流”——一场厕所革命 一村风清水净

一格,两格,三格……湖南省株洲市攸县酒埠江镇普安桥村谭爱珍家的粪污,找到了新的“归宿”。


3个相互连通的密闭化粪池,一格有一格的使命——沉淀、发酵和分离。净化后,水质达到国家B级排放标准。“旱厕改水冲,干净又方便。”谭爱珍喜上眉梢。
改厕,关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民生活品质提升。株洲市把这场“有味道”的革命列入2019年政府一号民生工程,现已完成卫生厕所改造54622户,提前一年实现中央提出的“二类地区达到85%”的目标。

改厕从革新观念开始

易根明总在想,如果早几年用上干净卫生的水冲厕所,妻子也不至于跑到广东打工,至今都没有音信。
他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90年代,厕所就在菜地边刨了个坑,支起两块木板。妻子每次不乐意去“方便”,易根明就带上她去邻居家里“借厕所”。
在普安桥这个偏远山村,老百姓长期使用旱厕,25个村民小组650户,到2018年底,还有上百户使用旱厕。村支书黄祖翔告诉记者,以往老百姓家里产生的生活污水,大多数经自家化粪池简单处理,然后排放到附近水体中,这些污水携带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很容易诱发各种传染性疾病。


后来,村里被列入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旱厕成了必须摘掉的“瘤”。可把老百姓的意愿摸底上来,黄祖翔心里凉了半截——“就算政府有补贴,自己还不是要花钱?”“厕所改来改去,会不会破坏家里的风水?”“菜地不能没有农家肥”……

“改厕关键是改观念。”几次村民代表大会下来,问题一一被捋顺——遵从村民的意愿,改厕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并预留缺口收集农家肥;按照分片原则由党员代表和小组长上门做思想工作,把改厕的好处制成宣传资料发放给老百姓。
等村里帮忙建好了屋外的化粪池,易根明也筹集了1000元钱购买装备,连通了屋内屋外。流水一冲,厕所臭味全没了,“一个坑、两块板”的如厕经历成为历史。村里100余户旱厕,到11月底全部改造完成。

从“一个坑、两块板”到“三格池、清水流”——一场厕所革命 一村风清水净

▲村民家中正在建造的水冲厕所。

事实上,动员走在了改造之前。各地按照“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要求,相继成立“两清两算”小组,既给老百姓讲清改厕补贴政策,帮群众算好“成本账”,又讲清改厕的环保健康意义,帮群众算好“收益账”。

厕所有“身份证”,谁家也不降标准

装完三格式玻璃钢化粪池,天元区三门镇的戴忠用,索性“把标准提一提”。
他把旱厕重新规划,铲掉了发霉的墙壁,地面全都换成了白色的瓷砖,又更换了铝合金厕所门,安装了热水器,铝扣板吊顶,新装了洗脸盆,前前后后花去1.2万元。“跟城里的厕所没有差别了。”戴忠用如今很是自豪,总有人上门取经。

从“一个坑、两块板”到“三格池、清水流”——一场厕所革命 一村风清水净

▲三格化粪池。

厕所改造完,还会被统一编号,拥有身份证号码。“具体到坑挖多大,材料用什么型号,都由老百姓签字说了算。”三门镇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设立“三不准”,即不准以次充好、不准翻旧改新、不准改变标准。
目前,我市已引入“一体化缠绕式化粪池”“三格式化粪池+污水处理终端”“三格式化粪池+人工小微湿地处理”等多种环保处理模式,实现“前端收集入管网、管网入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醴陵市东富镇的生活污水,流入东龙江前就被“层层过滤”。当地通过人工湿地和集中式氧化塘进行处理,一部分进入东富寺前的3.2亩净化田,通过种养荷花、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另一部分通过修建集中式氧化塘,然后流入占地0.5亩的人工湿地进行净化。
攸县普安桥村采取“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的一户一改模式,谭爱珍家的粪水经过三格化粪池处理后,被引入一旁的人工湿地进行二次净化。人工湿地上面铺着石块和沙子,下面土层富含污水处理菌种,净化后的水质达到国家B级排放标准。
此外,各地还按照“财政补贴、群众参与、先建后补”的方式,对改厕的农户给予资金支持,每户补助标准从500元到1500元不等。


记 者 | 王军

通 讯 员 | 熊英杰 尹照

编 辑 | 孙晓静

审 核 | 李支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