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再犯”不可为,对此要“亮相”更要“亮剑”

前不久,一名男子在安徽金寨火车站乘坐火车,经过安检时被人脸识别无法通过。当民警询问其身份情况时,男子吞吞吐吐,显得非常可疑,民警将他带到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原来,男子陈某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经常乘坐火车。由于此前他被列为失信人员,一定时间内不能乘坐火车,于是他便用一张捡到的身份证开始购买火车票。目前陈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央视财经,12月7日)

“失信”之所以备受关注,就是因为其蚕食的是整个社会的“诚信红利”。近日发生的失信者乘坐火车事件更让人“大跌眼镜”,在已上黑名单的基础上继续逃票硬上车,如此“无耻”,简直毫无诚信素养可言,最后落得个拘留的下场也是“大快人心”。

从新闻上就能看出陈某是个“惯犯”,想必在被抓到之前也是重复种种“秀下限”的逃票行径。这种失信行为,完全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仅损害乘车秩序、让铁路蒙受亏损,更推升了社会正常运行的诚信成本。如果形成了失信跟风,更会出现以狡诈为美德、以虚伪为能力的“诚信滑坡”,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冒用他人身份证的,会被处以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者处10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将自己的身份证借给他人的,也将被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

冒名坐火车63次的背后不仅折射出诚信的丢失,更看出了“愚昧无知”。中国是一个实名制大国,微博实名、火车票实名、住宿实名、信用卡实名等等,一切都是为了“信息安全”。而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冒用身份证行为,已然构成了违法。一张小小的身份证涉及了家庭、生活、工作地点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信息,容不得半点“泄露”。笔者认为,对于丢失的身份证也可效仿银行卡一样作废掉,防范于未然,让不法分子再无机可乘。

其实,一个诚信社会需要每个人去“添砖加瓦”。失信黑名单的建立,对诚信乘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要形成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风气,光靠铁路教育、惩戒是不够的,更要靠相关部门毫不留情的“铁腕政策”,只有联合起来,补齐短板、形成合力,对“老赖”处处设限,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如此双管齐下,才能让“诚信之风”飘荡整个社会。

诚信必须从我做起,到群体,到社会,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的觉悟,懂信而立信,切莫心存侥幸,让“失信”堵住出行之路。(陈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