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在大方县牛场乡采访时,我们一直盘算着写一篇与牛有关的稿件,可计划最后落空。但牛场之行也并非一无所获。听牛场人讲,在大方西片区,

牛场、马场因六冲河一衣带水,两地关系紧密,从牛场乡政府到马场镇政府,开车不过一刻钟的时间。


但就是这一刻钟的距离,造就了牛场乡和马场镇全然不同的景象。牛场人重视教育,人文气息浓郁;马场人重视经商,经济发展位于全县前列。马场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马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故事,得从境内的千岁衢说起。据《大方县志》记载,千岁衢是贵州宣慰史安万铨效仿奢香夫人修通龙场九驿之举,斥资所筑,人们为祝他长命千岁,故得此名。因为千岁衢,马场成为大方通往纳雍县的重要驿站。自此,马场的集镇建设和经济发展成了西片区的翘楚。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马场镇道班社区洋芋土梁子


与马场镇相比,一棵树村(现道班社区)村民(居民)对路的感受更为深刻。十多年前,连接大方县与纳雍县的县道及连接鼎新乡和猫场镇的乡道正好在此交汇,把纳雍、水城、遵义的商贩引了过来,带火了这里的经济。


与居住在大路边的村民不同,居住在一棵树村(现道班社区)15组、16组的村民(居民)因通组路不通,只能看着别人热闹,自己却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马场镇道班社区产业路


一棵树村(现道班社区)老支书莫国昌回忆说,“以前,村里姑娘往外跑,外地媳妇不肯来。”


好在,一棵树村(现道班社区)15、16组贫困的面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了改善。2016年,莫国昌买了800元钱的天麻种子,在沙柳成荫的洋芋土梁子上进行试种,获得了丰收。那时,马场正力推“村社一体”经济,莫国昌的成功示范,在镇政府看来很给力。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马场镇道班社区天麻种植合作社带头人莫国昌


随后,镇政府包村(社区)领导请莫国昌当致富带头人,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动员大家积极入股“村社一体”合作社。没想到,居民们的热情高涨,连外出务工的居民都赶回来开会,有37户居民每户现场分别拿出1000元入股,作为合作社的启动资金。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上山挖天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道班社区开始规模化种植天麻后,镇政府出资修通了7公里的产业路,15、16组的居民结束了人背马驼的困窘境遇。同时,大方县扶贫办为一棵树村(现道班社区)22户贫困户提供入股资金22万元,莫国昌的合作社得以进一步壮大。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天麻


按照约定,县扶贫办注入的扶贫资金是“以产业还产业”的方式置换到合作社当中。即,前3年22户贫困户每户每年10月30日可获得分红1000元;3年到期后,合作社把产业还给贫困户,每户可在合作社分250窝天麻进行栽种,剩余部分天麻属“村社一体”合作社所有。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天麻


“这几年,我不仅从合作社得到分红,还跟着莫国昌学会了天麻栽种技术。今年天麻的长势好,分给我的250窝天麻很快就要丰收,预计可增收1万余元。”因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从“山旮旯”里搬到马场镇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王林幺对易地扶贫产业感到满意。


现在,大方县九龙天麻公司、乌蒙藤菌业有限公司竞相采购莫国昌林下种植的1500余亩、2万余窝天麻。但莫国昌并不急着出手,他说,“去年,在农工党中央的帮扶下,我们销售了几万吨天麻到北京,市场反应还不错,我想再观察一下市场,以最合理的价格出售,让社员们有更好的收益。”以“产业还产业”,实现双方共赢,成了马场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途径。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马场镇民丰村聚鑫旺农业专业合作社



2016年,民丰村成立了民丰村聚鑫旺农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场管理员宋吉文原本是民丰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村里唯一懂得养殖技术的人。为了发展产业带富群众,宋吉文毅然辞去了村“两委”的工作,并贷款入股养殖合作社。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扶贫车间


“养鸡是个苦差事,每天都得晚睡早起。”因为合作社里联结着全镇394户贫困户,宋吉文不敢掉以轻心,每天起早贪黑,生怕怠慢了圈里的“脱贫鸡”。宋吉文的合伙人之一,民丰村村主任罗植权告诉记者:“2018年,政府帮助贫困户入股帮扶资金50万余元,在投入的前3年,合作社每年要拿出6万余元作为贫困户分红资金。目前,合作社已累计投入资金230万余元。”为避免“垒大户”现象,养殖合作社每年都根据贫困户家庭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对每户分红资金进行调整。就2018年而言,贫困户分得最多的有600余元,最少的只有200余元。经过3年的摸爬滚打,养殖场逐步走向正轨,每天可产鸡蛋8000余枚,装箱运往大方、纳雍等地销售。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饲养员给鸡喂食


眼下,合作社已经注册了“聚兴旺”品牌商标,逐步走上农业品牌化路线,年销售额约100万元左右。平日里,养殖场优先从村里聘请贫困户务工,工资在每天100元,养殖场每月开出工人工资近2万元。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包装鸡蛋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鸡蛋


罗植权说:“待养殖场3万2千羽全部投产后,每天可产出80件鸡蛋。下一步,合作社准备到大方、纳雍租门面开专卖店,打造马场的蛋鸡品牌。”


重访乌江 | 告别牛场,记者来到了经济发展位于大方前列的马场

养鸡场饲养的鸡


如今,以“产业还产业”的发展模式正凝聚起一股力量,这股力量助推马场在脱贫攻坚路上踏步前行,实现了与全县一道脱贫“摘帽”的目标。但在乡村振兴的路上,马场还需在这种团结向前力量的促进下,策马奔腾,一路向前。


11月14日

黄昏

我们告别了马场

搭乘轮渡横穿六冲河

到河对岸的大方县理化乡

继续找寻新的脱贫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