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穿“绿鞋”上市 有投资者开盘就跑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梅丹

“开盘我就卖了。”今天上午,邮储银行(证券简称“邮储银行”,证券代码“601658”)在A股上市。新股上市高开后,一位投资人火速以5.61元和5.58元的成交价分别卖出了2000股和1000股。“开盘就跑”成为了近期银行打新者的习惯动作。

鉴于近期几只银行股破发频频,不少投资者都等着看邮储银行上演“好戏”。但是,就今天上午邮储银行的表现来看,“好戏”并未上场。邮储银行发行价为5.5元/股,开盘价为5.6元,上午最低价为5.53元,最高价为5.65元。

邮储银行今天上午的股价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稳。这与邮储银行采取的一系列护航措施脱不开关系。

邮储银行穿“绿鞋”上市 有投资者开盘就跑

最大亮点:引入“绿鞋”机制

与其他银行IPO相比,邮储银行新股上市最大的亮点在于启动了“绿鞋”机制。何为“绿鞋”机制?这意味着在邮储银行新股上市后30天的后市稳定期内,如果股价因市场波动出现低于发行价的情况,承销商将从市场上买入股票,稳定二级市场。这一机让邮储银行套上了一层短期内远离破发的保护罩。

事实上,邮储银行并不是第一家“穿着绿鞋”IPO的银行。早在2006年工行上市、2010年农行上市和光大银行上市期间,均启动了“绿鞋”机制,且在这期间,三家银行的股价表现良好,平均股价涨幅超过了10%。

有了这三家银行的先例,邮储银行在“绿鞋”机制的行驶期内,股价或也可期。

“邮储绿鞋机制最高有43亿资金,相对于167亿的流通盘,确实有一定支撑力度。另一方面绿鞋的存在,对市场的信心也是一种提振,人们能感到一只无形的手在发行价以下托底。”喜诗投资工作室创始人章圣冶表示,“绿鞋机制只是在破发情况下的一种价格保护,能贡献一些买入资金,但在今天高开的情况下,绿鞋就按兵不动了。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建议不要过度关注绿鞋,还是应以基本面出发进行分析。”

四大行三桶油加持 大股东择机增持

邮储银行在公告新股上市的同时,也宣布大股东25亿元增持计划。

公告显示,控股股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计划自 2019年12月10日起十二个月内择机增持本行股份,增持金额不少于25亿元,本次增持未设置价格区间,邮政集团将根据本行股票价格波动情况,逐步实施增持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控股股东拟增持金额不少于 25 亿元,规模之大为近年来A股市场少见。

同时,邮储银行的投资者阵容也堪称豪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等“三桶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及山东、北京、湖南等各省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计划均参与了本次邮储银行A股IPO。另外,多家保险系旗下资管公司、证券公司、地方国有投资平台等也纷纷现身。

邮储银行后市:观点不一

邮储银行在今年可谓是“喜事连连”,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将邮储银行列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工农中建交同列,顶着“第六大国有行”的称号,邮储银行在今年年末又登上了A股市场。

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邮储银行净利润543.44亿元,同比增长16.33%,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每股净资产达5.71元,较上年末进一步提升0.45元。与此同时,邮储银行持续保持优异的资产质量,截至2019年9月末,不良贷款率为0.83%,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拨备覆盖率达391.10%,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有分析人士从邮储银行的零售属性,将其类比招行银行和平安银行,认为招行银行和平安银行的PB(平均市净率)分别为1.60倍和1.16倍,邮储银行本次发行PB对应今年6月30日每股净资产仅为1倍,以此类比,邮储银行估值和股价表现有望进一步提升。但章圣冶认为,邮储银行虽然在资产端较为倾向零售,这是一个亮点,但是低利率的房贷占比较高,信用卡业务不完备,使得邮储银行在同业竞争中缺乏明显的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