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聚酯航母競逐新時代,民營化纖企業發展已分化為兩大陣營

近幾年國內聚酯市場景氣觸底回升。2011–2012年是我國聚酯產能投放的高峰期,導致行業供需失衡,行業產能投放速度逐年走低,至2016年滑落至谷底。隨著國內消費穩步增長和結構不斷升級,對聚酯、尤其是差異化功能產品的需求一直保持穩定增長,市場供需逐步改善,目前行業維持著高開工、低庫存和高價差的運行態勢。


當前聚酯產能進入新的擴張週期。由於投資強度不高,以及產品盈利向好的刺激,從2017年開始,聚酯產能又重新進入擴張區間。2017–2018年聚酯產能年增長率均超過了10%,截至2018年底,國內聚酯產能接近5500萬噸/年,其中產能超過100萬噸/年以上的生產企業有14家,佔總產能的66%(見表1)。


14家聚酯航母競逐新時代,民營化纖企業發展已分化為兩大陣營



從目前德國巴馬格和日本TMT公司卷繞頭訂單的排隊等候週期看,到2020年底之前聚酯產能擴張局面仍將持續,預計2019年新增產能480萬噸,總產能近6000萬噸/年,2020年新增產能450萬噸,總產能接近6500萬噸/年。相對對二甲苯(PX)和對苯二甲酸(PTA)擴張,聚酯供給擴張相對有序,考慮近兩年的高速增長以及中美貿易戰的影響,預計2021年以後聚酯產能增速將下降到5%~6%。


新的市場競爭格局正在形成。從聚酯行業競爭的規模成本、技術研發水平以及產品差別化情況來看,恆力、盛虹以研發和差別化著稱,桐昆、新鳳鳴以規模化聞名,恆逸、榮盛以佈局中上游為主,以上6家企業主要配套生產滌綸長絲,三房巷和中國石化在滌綸短纖產品上暫時領先。


目前聚酯及滌綸裝備已完全國產化,但國產和進口設備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差距仍然比較明顯,未來2年,海外2家卷繞頭供應商—德國巴馬格和日本TMT的訂單多被桐昆、新鳳鳴和恆逸3家企業壟斷,聚酯市場競爭格局逐步形成以桐昆、新鳳鳴和恆逸等為主的大企業競逐新時代。


民營企業發展道路分化為兩大陣營


當前,國內聚酯行業形成了以恆力、榮盛、桐昆、恆逸、盛虹、新鳳鳴、三房巷和中國石化等8家企業(集團)為主導,若干中小型企業為補充的行業格局。未來2~3年,國內聚酯產業鏈的擴張表現為完善產業鏈並追求規模效應,從而增強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榮盛、恆力和盛虹的重心都轉向上游,從PTA–聚酯滌綸跨越至更為重資產大規模的煉化行業,意味著其短期內將沒有餘力大規模擴張聚酯行業。因此,未來幾年真正聚焦於聚酯行業的僅有桐昆、新鳳鳴和恆逸3家,其中,桐昆和新鳳鳴本身就是行業的領先者,這2家企業一直堅守滌綸長絲主業做精做強,憑藉成本優勢在過去幾年行業低谷期也實現了逆勢擴張,逐步拉開了與競爭對手的規模差距,未來在繼續擴建聚酯的同時還將向上遊延伸實現原料配套。


綜合來看,本輪煉化窗口打開後,未來三五年內,除中國石化和三房巷之外的聚酯六大巨頭已步入了2條不同的賽道,傳統煉化企業如果不抓住機遇發展,遠期再回頭繼續做聚酯必要性不強,難度也會比較高。


聚酯行業桐昆、恆逸、新鳳鳴鼎足而立的局面已愈發清晰,目前六大民營企業聚酯產能合計2008萬噸/年,產能佔比37%,預計到2023年產能佔比提升至近50%;桐昆、恆逸、新鳳鳴三大民營企業目前產能合計1510萬噸/年,產能佔比28%,預計到2023年產能佔比提升到33%。


本輪煉化擴產企業下游PTA市場佔有率很高(約50%),2020年PTA同步擴產後,PX–PTA–聚酯產業鏈將高度一體化,產業協同帶來的競爭優勢也將更強。未來國內很多小規模、配套單一的PX和PTA裝置將面臨淘汰,芳烴–聚酯產業鏈可能最終走向六大寡頭壟斷的格局(見表5),市場競爭由過去的產品競爭向產業鏈競爭轉變。


14家聚酯航母競逐新時代,民營化纖企業發展已分化為兩大陣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