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是多由慢性炎症引起的肠道局部黏膜增生肥厚导致的隆起性病变的总称。一般来说,大部分的肠道息肉出现在结肠,是

结肠里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

肠道息肉很少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大多数人就算长了肠道息肉也不会发现,主要是内镜检查时才发现。

至于肠道内为何会长出息肉

目前病因并不十分明确

但一般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不可忽视的肠道息肉

四个因素

1.饮食因素

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者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平素大鱼大肉的朋友们需警惕!

2.感染因素

肠黏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可导致肠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而形成息肉。容易腹泻或有肠炎的朋友们要小心!

3.遗传因素

多见于家族性息肉病,患者的下一代中约50%有被遗传的可能。如果是家族性的话,那就做好定期检查吧!

4.物理刺激

长期干硬的粪便或便中异物对肠黏膜的刺激或损伤,使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正常死亡、脱落、增生过程中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息肉。长期便秘的朋友注意了!

虽说肠道息肉很少有明显不适

但出现以下症状记得及时就诊

症状

1.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继发感染时可出现黏液脓血便。

2.便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或仅有粪潜血试验阳性,或黏附于粪便表面,出血量一般不多。

3.脱出低位直肠息肉若蒂部较长,可脱出肛门外。若息肉较大须用手还纳,如不能还纳则可能出现嵌顿,坏死,甚至蒂部撕裂引起大出血。

4.多发性或息肉瘤体较大时还可产生腹痛、便秘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不可忽视的肠道息肉

虽说肠息肉是肠癌的“元凶”,但也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容易变癌的。请记住容易变癌的息肉的名字叫: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又包括了: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这三种。

息肉容不容易变癌,就看息肉的病理结果、大小和数目。根据这个,息肉变癌的危险性是不同的:

低危险:1-2个;小于1cm的管状腺瘤;增生性息肉。

高危险:3个及以上;大于1cm的管状腺瘤;绒毛腺瘤或者管状绒毛腺瘤腺瘤;病理有高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