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男:沉浮半生,和任總上演了恩仇錄,小牛上市圓不了夢

小牛電動(NIU.US)近日公佈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實現營收 6.55 億元(同比+ 32.7%),單季度實淨利潤為 6640 萬元(去年同期虧損 216 萬元),環比增長 30.3%,超市場預期。受《新國標》影響,公司三季度實現銷量 14.9 萬輛,同比增加 23.5%,環比增長 50.4%,略低於市場預期。

中信證券發佈研報稱,小牛電動未來 3 年成長明確,技術壁壘高,極致的產品體驗是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優秀的管理團隊具有大格局,有望繼續拓展其他新領域。

2015年,李一男聯合創辦智能電動車公司,出任牛電科技CEO,將其視之為自己的最後一次創業。

李一男選擇的電動車行業,無疑是一個風口:在中國保有量2億輛,年銷售量1800萬的規模,養活了2000多家廠商,最大的愛瑪年銷量是250萬輛。

然而在他與世隔絕的兩年半,電動車的風口正在快速退去。在2018年小牛電動的年會背景板上寫著——持續建設有小牛特色的出行主義。夢想很大,前路漫長。

李一男:沉浮半生,和任總上演了恩仇錄,小牛上市圓不了夢

說起李一男,故事特別傳奇。

李一男,湖南人,1970年生,15歲就考入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1992年,李一男到華為實習,當時他還只是華中理工大學二年級的碩士研究生。

1

李一男入職華為

實習期間,李一男的技術天分給任正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來乍到的李一男對任正非的諸如“華為鼓勵人人當雷鋒,但決不讓雷鋒吃虧”等管理思想和見解感到非常新奇。

另一方面,任正非也慧眼識珠,還是實習生的李一男被委任主持研究開發一個技術項目。

任正非還決定為該項目掏錢購買一套價值20萬美元的外國設備。當時,還處於創業階段的華為財力並不雄厚,20萬美元對於任正非來說並不是一筆小數字。但任正非力排異議,依舊認可了李一男的項目。不過由於市場形勢急轉直下,李一男主持的項目意外擱淺,剛買來的設備也一下子成了廢品,20萬美金打了水漂。出人意料地,任正非很大度,並沒有責備還在惴惴不安中的李一男。在任看來,年輕人搞技術開發碰壁是常有之事,最重要的是能夠從中吸取教訓重新再來。

任正非的大度讓李一男心懷感激,1993年6月,碩士畢業的李一男義無反顧地走進了華為。

任正非堅持根據業務能力不拘一格提拔人才,23歲的李一男迅速成為掌上明珠:兩天時間裡,升任工程師;兩個星期後,解決一項技術難題,被破格聘為高級工程師;半年後,工作出色,升任華為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後,在C&C08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的研製中貢獻突出,被提拔為華為中央研究部總裁及總工程師;四年後,27歲的他一躍成為華為最年輕的副總裁。

李一男也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子百強企業中最年輕的副總裁,後經媒體報道轟動一時,成為中國IT界的名人。

華為內部私下有種說法,稱李一男當時的實際地位和權力僅次於“左非右芳”,不少人猜測他將成為任正非的接班人。任與李之間的關係更類似於師生或者父子的親情。

任正非幾乎每天都過來看望李一男,還經常和項目組的人在一起睡午覺,對李一男甚至直接用“乾兒子”來稱呼。

他在華為的股權一路攀升,最後到了僅次於任正非的第二位。

1998年,躊躇滿志的李一男正準備再次大展宏圖,卻突然被調離中研部,去負責市場部的產品推廣。在任正非看來,這只是一次很正常的調動,他希望李一男能夠從研發中走出來,走向市場,也希望通過這次磨鍊使他更加成熟,將來擔當更加重要的崗位。

而李一男是一個技術天才,這次調動對他而言根本就不適合,更不願意接受,因而,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

李一男開始淡出了引人注目的視線,遭到了冷落。巨大的落差,使他心理無法平衡,開始感覺到在華為已經走到了盡頭,感到無比的失望和沮喪,於是萌生了走出去創業的念頭。

對於李一男的心理失衡,任正非沒有與他做很好的心理溝通,李一男也沒有明白任正非的良苦用心,這為後來李一男出走埋下了種子。

李一男:沉浮半生,和任總上演了恩仇錄,小牛上市圓不了夢

2

李一男離開華為,創辦港灣

2000年年初,李一男正式向任正非提出了辭呈。感到驚訝的任正非百般挽留卻用錯了方式,這更加堅定了李一男離開的決心。

人的自我價值得不到實現,離開或許是最好的選擇。李一男最終選擇了離開,他徵得了任正非的同意。2000年12月,任正非率領公司所有總監級以上領導,在深圳五洲賓館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會。李一男離開華為,帶著從華為股權結算和分紅得到的1000多萬元人民幣和部分設備北上京城,在2000年年底創辦港灣網絡公司,作為華為的分銷商。

他應用了華為的戰略、戰術和企業經營理念,把力量集中到數據通信業務上。中國互聯網業務高速發展,網民成倍增長,這為數據通信業務帶來巨大的商機;同時,數據通信領域只有思科一家獨大,後來者進入相對比較容易。

在李一男的精心經營下,港灣聲名鵲起。港灣每年研發經費的投入佔整體銷售額的12%~15%,研發人員佔到員工總數的大半。高投入結出了累累碩果,2001—2003年,李一男憑藉技術天賦,在業界推出了多項頂尖技術成果。

港灣聲稱:“這些寬帶網絡建設中應用最廣泛、最主流的產品領先於國內主要競爭對手12—18個月的時間。”

李一男是位技術天才,領導港灣研發的首創性技術連創佳績,特別是在2001—2003年的三年裡發展迅速,2001年收入1.47億元,2002年4.1億元,2003年10億元,每年幾乎以翻番的速度增長。

港灣的迅速發展與當年華為如出一轍,因此港灣也被冠以“小華為”之稱。李一男渴望創業成功,並不滿足於只做華為的分銷商,他懷著更大的雄心,渴望能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但是,李一男畢竟是一個技術型人才而非管理型人才,港灣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問題。

通信業是個砸錢的行業,資金壓力是港灣的瓶頸。2001—2003年,港灣分別從美國華平投資公司和上海實業旗下的龍科創投等數家機構獲得總計1.16億美元資金。

當時讓任正非氣憤的是,“華為那時瀰漫著一片歪風邪氣,都高喊資本的早期是骯髒的口號,成群結隊地在風險投機的推動下,合手偷走公司的技術機密與商業機密,像很光榮一樣,真是風起雲湧,使華為搖搖欲墜。”

華為重金投入的3G研發只能苦苦等待,甚至在聯通CDMA招標中意外失手,忽略小靈通,讓老對手中興縮短了與自己的差距,還惹上思科的“世紀訴訟”。

而得到美國風險投資的李一男開始不滿足於港灣只是一家分銷商,他懷著更大的雄心,渴望能推出自己的產品。

李一男:沉浮半生,和任總上演了恩仇錄,小牛上市圓不了夢

3

成為華為對手

港灣成立一年內就迅速推出自己研發的路由器和交換機等數通產品,這意味著港灣從華為的代理商變為華為的對手。

2003年,港灣年銷售收入達10億元,港灣的鋒芒甚至一度蓋過了華為,李一男曾自負地宣稱港灣在多個產品領域先後創造多項國內、業內第一……華為員工一直不服氣,認為港灣之所以能迅速推出路由器等網絡設備,是由於李一男帶走了華為的技術機密、挖走了華為的頂尖研發人才……

但不管怎樣,港灣已經對華為形成了威脅,華為與港灣的衝突終於爆發。對於老東家而言,絕不會容忍昔日的夥計威脅自己的地位,打壓是必然的。

2003年和美國3COM公司合資,2004年結束與思科的官司,華為終於能夠騰出手來了,教訓一下港灣這位新崛起的“叛將”。

在任正非的帶領下,華為內部成立了“打港辦”,對於華為的市場人員來說,只要是有港灣參與的競標,無論多低的價格都一定要成功,否則就自動走人,雙方競爭的慘烈程度已經完全公開化。

事實上,雙方這種你死我活的競爭也埋下了可能兩敗俱傷的隱憂。任正非也承認:“華為逐鹿中原,慘勝如敗。”

進入2004年後,港灣開始出現“成長中的陣痛”:競爭日趨激烈、對手不斷擠壓、員工離棄。

港灣收入增長速度明顯放緩,2004年合同銷售為10億元,增長率為零,此外,假賬風波和匿名郵件事件也不時襲擊港灣,雖然最終被證明都是謠言,卻延緩了港灣的上市進程。

2004年對港灣公司來說似乎註定是糟糕的一年。風險投資商最不願意見到的是,由於面臨對手殘酷的低價格戰,港灣業績開始放緩甚至停滯。

進入2005年,華為仍然窮追猛打。對華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競爭策略,李一男找不到好的對策,畢竟華為有雄厚財力來實行這種“焦土政策”。

港灣依靠10億的營銷僅能勉強度日,經營依舊沒有起色。2005年3月,李一男成功說服風險投資人追加投資,由TVG投資攜帶馬錫控股及港灣原股東華平投資、龍科投資再次向港灣注資3700萬美元。但對於一家高科技高成長的公司來說,港灣仍然缺錢。

港灣逼迫自己必須連續幾年的銷售保持成倍增長:一方面是為了公司迅速成長,有實力和競爭對手相抗衡;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完成投資方的銷售指標。因為只有實現這個銷售指標才能夠儘快滿足海外上市的要求,投資方才能夠儘快地套現。

上市無望、士氣低落、遭受著資金吃緊等流言的困擾。李一男甚至打算把港灣賣給西門子,這是華為不能容忍的。此項收購若能達成,華為將多出西門子這樣強有力的對手。西門子利用在中國採購低廉OEM設備,在全球電信項目競標中不斷對華為造成威脅。在2005年尼泊爾電信招標中,西門子的報價就低於華為;在另一次電信項目競標中,西門子同樣以低報價戰勝華為。

更令任正非擔憂的是,諾基亞也打算收購西門子旗下的通信業務。如果諾基亞藉此機會吞併港灣,那麼諾基亞無異於如虎添翼,將極大威脅到華為的全球戰略。

不得不說,薑還是老的辣。得知西門子欲收購港灣之後,華為先下手為強,瞄準了最賺錢的語音IP(VOIP)業務。在2005年10月有傳聞稱,華為以1000萬元代價挖走港灣深圳研究所一語音研發小組,以致李一男不得不急忙南下安撫軍心。

華為還敲山震虎,打算起訴港灣在知識產權方面對華為侵權,2005年9月2日,一封信件由華為發出,最終送抵港灣法律部。信件很簡單,主體內容不到1000個字,但措辭相當強硬,要求港灣公司儘快解釋對華為多項產品的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如若不然,不排除訴諸法律。

任正非的策略再一次奏效。知識產權訴訟讓西門子放棄收購港灣,西門子此時正在與諾基亞洽談合併業務,不想因為華為與港灣的官司而讓自己節外生枝。

李一男:沉浮半生,和任總上演了恩仇錄,小牛上市圓不了夢

4

華為收購港灣

到了此時,港灣的路已經走到了盡頭。任正非以勝利者的姿態向李一男伸出橄欖枝——華為收購港灣。

港灣仍有員工對此次收購不滿,在北京上地軟件園,港灣大樓一片沉悶散夥的氣氛,一位員工沉痛地說,他對“男哥”繳械投降表示失望,“他丟失了自己一生中最後翻盤的資本”。

2006年5月10日,任正非與李一男在華為3COM的總部杭州見面。這次見面促成了華為和港灣的合作備忘錄。2006年6月6日,港灣網絡與華為聯合宣佈,就港灣網絡轉讓部分資產、業務及部分人員給華為達成意向協議書並簽署諒解備忘錄。

業內估計,隨後的整合中,華為支付了近5000萬美元的現金,並且調撥了大量資產。這也意味著,華為與港灣在歷經多年“恩怨”後,如今又“重歸於好”。

之後,任正非在杭州會見了李一男等港灣管理層,誠懇地說:“我是受孫董事長委託而來的,是真誠歡迎你們回來的,如果我們都是真誠地對待這次握手,未來是能合作起來做大一點事情的。不要看眼前,不要揹負太多沉重的過去,要看未來、看發展。”

任正非甚至於表示了歉意:“這兩年我們對你們的競爭力度是大了一些,對你們打擊重了一些,這幾年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我們自己活下去,不競爭我們也無路可走,這就對不起你們了。為此表達歉意,希望你們諒解。”任正非同時強調,“如果華為容不下你們,何以容天下,何以容得下其他小公司。”

2006年9月,李一男重新回到深圳坂田華為公司總部,出任“華為副總裁兼首席電信科學家”,工號:59056。12月末,華為公司發出內部公告,任命李一男為華為終端公司副總裁。2007年年末華為傳出傳聞,李一男將再度離開華為。

5

李一男再次出走華為

2008年10月6日,李一男加盟百度,被任命為首席技術官(CTO)。

李一男離職華為加入百度,是華為收購港灣的一個很理想的結局。加盟與華為沒有直接競爭關係的百度,對李一男本人及其恩師任正非來說都無異於一種解脫。

2010年1月18日,百度公司正式在內部宣佈,李一男將辭任百度CTO一職。離職後出任中國移動旗下12580業務的運營商北京無限訊奇CEO職務。

李一男:沉浮半生,和任總上演了恩仇錄,小牛上市圓不了夢

之後李一男離職創辦小牛電動,李一男是一個少年得志的技術天才,憑藉過人的頭腦,李一男“吸睛”和“吸金”的能力自然不弱,甚至成為一股備受“熱錢”追捧的強勁勢能。

這一點,從李一男的電動車產品仍未出世,就已經獲得GGV、IDG、紅杉、創新工場李開復、真格基金徐小平、明勢資本、梅花天使等多家明星機構5000萬美元真金白銀的投票便可窺一斑。不過李一男後又因內幕交易入獄兩年半。

2018年3月,前牛電科技創始人、CEO李一男已加盟梅花天使創投並擔任合夥人職務。

可見李一男的前半生不可謂不傳奇,他最輝煌的時候是第一次任職華為的時候,他要是不走,憑他的股份,現在每年分紅都上億了,後面的創業都沒能達到之前的高度。猜想,這也是他為什麼一直想圓夢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