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红木”这个词,不仅属于中国,还满载一池的中国文化。

家具

“红木”便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缩影。

曾是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用品,亦是紫禁城的必需品,又一度被欧洲贵族疯狂追捧,拥有一件中国家具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2018年,故宫里的最大文物库房正式对外开放,存有明清家具6200余件,数量为世界之冠,价值不可估量。

拍卖场上,古典家具也是最主要的中国艺术拍卖品类之一,且价格都不菲。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中国家具发展史,其实就是“百家争鸣”到“两家争先”的过程。

古人对家具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一些出土的商周器物到后来某些古典家具的雏形,一些家具上的装饰手法也已经出现,如髹漆、嵌象牙、嵌松石等。

百舸争流


虽说百舸争流却寥寥可数?明清之前,家具形制虽多却变化不大。

春秋战国,家具的种类丰富,诸如箱、柜、椅、墩等家具开始出现。

秦汉,漆木家具的全盛时期。但人们的起居方式仍然是跪坐或盘膝坐,垂足坐始见萌生却未普及。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开始流行,及至唐代,垂足而坐由上层阶级开始逐渐遍向全国,还出现了高型的案桌。

宋代,国人不觉之间悄然改观,价值重新体现,以唐宋为界,此前享受了千年一变的起居文化。

于家具而言这是个伟大的时代,家具上,经典制式已经成型。

明 清

随着历史的车轱辘走到了中国家具发展的高潮阶段,明代,随着一些硬质良材不断涌入进入中国,家族迎来了一位新人——黄花梨。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漆木家具和硬木家具。在这个朝代,诞生了举世闻名的“明式家具”。至今,亦被现代人不断追求和还原。

硬木家具成为主流,这是家具里程碑式的跳跃。

清代时期,家具制作再次达到高峰,形成了“明式”与“清式”两大美学体系。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此时,紫檀等家具制作良材通过海运、河运直达京城,统治者直接参与家具设计,宫廷家具不计其数。

中国古代家具有过革命性的改变,席地坐转为垂足坐,视野的变化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观念的改变。

古家具之宗

中国人是全世界使用漆最悠久的民族,至少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有漆碗出现了。大漆家具乃中华古家具之宗,所谓“明式家具”仅从中撷取一枝,简明扼要地体现明晚期社会富足时拜物心理。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随着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家具风靡以后,漆木家具的“统治”地位才被撼动。

大漆之大乃尊称,中国人称高尚之人之物为大;大漆即天然漆,我国特产。由于漆膜坚硬耐磨,作为家具的保护层,中国人至少使用了三千年。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明式家具”一词自问世后,学者及藏家便掀起一股热潮,学者极尽所能将“明式家具”擎起,藏家蜂拥而至搜罗天下美器。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国人惯以材质论高下,喜闻乐见的紫檀黄花梨等成为时代宠儿,于材质第一,美学第二。

三架马车

古典家具领域有三驾马车,一是黄花梨,二是紫檀,第三个是红木。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黄花梨

黄花梨,一个木头界的传奇。它出生于中国的海南岛,由于其根部经过腐朽潮化就成为“降香”,所以最初它是作为香料进入到宫廷的。

后因颜值太高,色彩鲜艳、纹理美丽,成为了最早进入皇家视野的高档珍稀木材。不过作为海南岛的特产,黄花梨的数量十分有限。到了清代中期原材料就渐渐的接济不上了。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到雍正、乾隆时期宫廷里的窗户大部分已经改用了玻璃,而采光条件的变好,同样质地优异的紫檀带来了机会。

紫檀

自清代始,黄花梨这位同志的风头退居次席后,紫檀成为名副其实的木中之王。

紫檀加入明清家具行列,即刻引领时尚之先,且五百年不衰。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中国最喜紫气东来,历来认为紫色祥瑞,故宫原叫紫禁城,这是个老名字,缘于紫微星垣。

红木

红木从最初被郑和当做压船底的大料从东南亚运进中国,一直被皇家忽视,直到“魏紫姚黄”一料难求,才逐渐被重视。

老红木是中国硬木家具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木材,它不仅材质好、油性大,颜色也喜庆,尤其是在价格上,可以说性价比最好,几乎适应各种层面的人群。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然而在2000年《红木》国家标准的出台后,发生了转折。

在这时候,“红木”这一词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由专指老红木即大红酸枝这一种材料,变成了29种材料的统称。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红木”的定义可从两方面来理解:

广义红木:泛指《红木》国家标准中5属8类29种;

狭义红木:历史上传统使用的老酸枝木。

卧类、坐类、置物类

储藏类、屏风类、支架类

(此类暂不做详解,大义区分种类)


卧类

木床、木榻、凉榻、围子床、折叠床、架子床、拔步床、罗汉床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坐类

宝座、交椅、圈椅、太师椅、官帽椅、玫瑰椅、挂灯椅、靠背椅、杌凳、方凳、圆凳、春凳、滚凳、条凳、脚凳、修墩。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置物类

长方桌与长条桌、方桌、圆桌、坑桌、酒桌、画桌、琴桌、棋牌桌、炕桌、条案、画案、架几案、炕几、茶几、香几、套几、漆几、花几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储藏类

书箱、衣箱、官皮箱、百宝箱、文具箱、其他箱匣、橱、橱柜、方角柜、圆角柜、顶格柜、亮柜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屏风类

坐屏风、曲屏风、挂屏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支架类

衣帽架、盆架、梳妆台、灯架


三分钟揭秘中国家具文化

家具收藏

自清政府覆灭后,宫廷器多物散落民间,由此便催生了古玩市场。

在上世纪30年代,德国人艾克著《中国花梨家具图考》在国际上掀起了中国古典家具热潮,后西方藏家纷纷来华大量收购古典家具。

1985年,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在香港出版,大量的港台收藏家涌入内地购买家具,古典家具收藏成为一大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