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一退天地闊

一進一退天地闊——長沙市天心經開區“騰籠換鳥”記

湖南日報記者 張福芳

12月2日,我省第一塊“人工智能產業園”的牌子,掛到了長沙市天心經開區。至此,該區已擁有地理信息(大數據)產業園、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人工智能產業園3大特色產業園。

一年多前,一場長株潭“綠心”區工業企業退出戰役在這裡打響。按照要求,這裡361家工業企業必須全部退出。

為了“綠心”,天心經開區以“退”為“進”,給園區來了場“騰籠換鳥”。

不捨的悲壯

2013年,省人大常委會頒佈實施的《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保護條例》規定,“綠心”範圍內,除生態建設、景觀保護建設、公共設施建設和旅遊休閒設施建設外,禁止工業和其他可能造成環境汙染的建設項目。

在“綠心”條例發佈前,處在“綠心”範圍的天心經開區已聚集幾百家工業企業。2018年初,“綠心”區工業企業退出戰役打響。“拿到退出通知時,我頭皮一陣發麻。”久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他們原在深圳,歷經3次搬家,2013年輾轉來到天心經開區,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新家。

“公司搬來後發展很快,好多員工在公司附近買了房、安了家。”天心經開區負責聯繫“久信科技”的工作人員姚雲說。

長樂建材是園區發展較好的建材企業,在退出前1年,還投資8000多萬元新建了自動化生產線。要求退出後,企業相關負責人輾轉找廠房無果,無奈含淚關停了企業,員工就地解散。“很痛苦,很不捨,可國家政策擺在這,為了子孫後代,為了生態綠心,只能關!”企業負責人頗有些悲壯地說。

為幫助退出企業,天心區制定了“一企一策”“一對一”服務,對企業搬遷損失進行補償,並積極聯繫協調,為企業新廠建設開闢“綠色通道”。

加班加點,全員努力,到2018年底,除經上級部門批准的9家企業今年底退出外,園區352家工業企業實現平穩退出。

涅槃的希望

好像一夜之間,園區突然安靜下來,夜晚沒有燈火通明的場景了。 12月1日晚,記者沿著天心經開區核心區走了一圈,沿途廠房關閉,顯得空曠、寂靜。

“陣痛過後,這裡將迎來新的希望。”天心經開區辦公室幹部翁開明說,園區內絕大部分企業搬到了我省其他地方發展,不少企業還擴建了廠房、升級了設備,發展空間更大。

搬遷企業湘江電纜集團在星沙置地200畝,目前已完成廠房建設,即將投產。“退出千難萬難,也要顧全大局,或許這是一次新的機會。”湘江電纜董事長侯少斌告訴記者,趁著搬遷,他們把廠房擴大了3倍多,設備也升了級,雖然目前經濟壓力大,但前景更廣闊。

老太爺食品廠搬遷後,留下的辦公場地被長沙華中信息科技中等職業學校看中,承租12年。記者看到,原來的車間改造成了教學樓,員工宿舍改造成了學生宿舍。

遠航企業廣場原有工業企業搬出後,留下6棟共十幾萬平方米的多層標準廠房,政府重新幫其定位為智能創新產業基地,目前已引進千視通、中馳車福、長沙酷哇機器人等30多家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企業。

園區內留下的醫藥物流企業也借勢向數字化轉型,從做醫藥健康物流向醫藥健康智能配送、銷售終端市場發展,今年產值有望過70億元。

綠色的產業

企業退出後,騰出了2800畝土地,怎麼發展?

“對標梅溪湖,建設現代化產城融合新區,實現騰籠換鳥。”天心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賀國權說。

“綠心”條例發佈後不久,省、市領導就多次深入園區調研,幫助謀劃產業轉型,佈局發展大數據及地理信息產業。

3年前,在“綠心”核心地帶,天心經開區湖南地理信息產業園開始強勢崛起。目前,園區集聚了132家企業,被評為省特色產業園。

一年前,在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合力推動下,長沙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也宣佈開園,當年就升級為省級園區,今年9月又升級為國家級園區,已吸引100餘家國內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企業)入駐。

“接下來,我們將搶抓機遇,在工業企業退出區全力打造‘天心數谷’,發展大數據等綠色產業。”賀國權說。

同時,作為長株潭融城橋頭堡,省及長沙市對這片區域的規劃也在不斷調整、升級。“以前沒有規劃一條地鐵,現在規劃了4條地鐵,還有已開通的長株潭城鐵。” 天心經開區負責招商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招商沒人來,今年上半年就引進了浪潮集團等重點項目20多個,總投資達100億元。

“我們下一個目標是把園區打造成千億級園區,向現代化產城融合新區邁進。”賀國權頗有底氣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