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县黄龙镇易地搬迁户脱贫致富典型----倪新康

傍晚时分,安置区楼下一个男人扛着一把锄头,与旁边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孩子并肩的走向家门,一路上两人亲切的交流,脸上洋溢的笑容与醉人的晚霞相得益彰,甜美的画面的让人不由得欢喜,入户走访的帮扶责任人都不忍叫他,生怕打搅了这份美好。

扛着锄头的男人叫倪新康,天台村1组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人。其父母早逝,18岁开始在外务工,家中旧宅年久失修倒塌,年少的他常年在外漂泊。2000年在工作车间因操作不慎,又被机械压断三根手指,造成肢体残疾,命途多舛的他直到34岁才组建家庭。因没有房子,一家人像雨打浮萍不得安定,而倪新康因肢体残疾,务工收入不高,妻子又要照顾小孩,房屋租金等生活开支的巨大压力曾让一家人生活难以为继。

随着“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倪新康的生活迎来了转折点,经过村干部对其进行政策解读,2017年3月1日倪新康向村自主申请纳入易地搬迁,天台村于2017年6月27日召开民主评议会,经民主评议通过,乡镇集体研究,上报县扶贫办、县易地联席办审核纳入,2017年年底搬迁入住。

入住黄龙镇塘底集中安置区100平方米的新房后,倪新康一家人半生的奔波得到了喘息,更重要的是一个安稳的住所带来的心灵慰藉,一家四口终于有了一个避风港湾。而为了使搬迁户“搬得出、住得下、能致富”,天台村村委将身残志坚、持股耐劳的倪新康介绍到广东务工,每个月工资3500元,并帮助他申报外出务工人员交通补贴,让其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同时黄龙镇人民政府积极引导扶贫车间的创办,为搬迁对象提供就业岗位,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倪新康的妻子夏重春因此得以在车间上班,每个月有2500元的稳定收入,并且两个孩子就在离家不到一公里的学校就读,照顾孩子非常方便。

2019年在外务工回来的倪新康回到老家天台村,在荒芜已久的地上又种上了油茶,获得产业奖补1500元。“虽然现在和妻子通过务工,生活逐渐走向安稳,但种地是庄稼人的本能,我还要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稳步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倪新康如是对帮扶责任人说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