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能否玩轉高端出行市場?

12月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管理的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吉利科技”)、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共同宣佈,雙方合力打造的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本月將在杭州正式啟動。

據悉,“耀出行”前期服務車隊將投入100輛高端專車,包括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E級轎車和V級MPV等車型,配備經驗豐富的出行管家。未來,“耀出行”也將使用吉利控股集團旗下高端純電動車型。


耀出行”的前世今生

2018年10月,吉利與戴姆勒宣佈將在華組建合資出行公司。2019年5月9日,“耀出行”的運營主體蔚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吉利科技、Daimler Mobility Services GmbH各自認繳出資8.5億元,持股比例為50:50,合計投資17億元。蔚星科技的法定代表人為吉利科技總裁、曹操專車創始人劉金良,董事會成員則包括劉金良與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Joerg Lamparter。

整車能否玩轉高端出行市場?

整車能否玩轉高端出行市場?

(圖源 | 天眼查)

蔚星科技的經營範圍包含汽車租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普通貨運,道路旅客運輸服務等。

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由“吉利集團有限公司”更名而來。據媒體報道,吉利此前聲稱,更名為科技公司的原因是吉利自身定位的轉變:未來,公司將更多聚焦於大出行生態領域的新能源、新技術、新模式的產業投資,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出行生態領域產業投資商與運營商”

Daimler Mobility Services GmbH即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是戴姆勒金融服務公司的子公司,涉足多項移動服務。

首先,從投資主體來看,這次落地的“耀出行”服務不是雙方一時興起的投資,合資雙方都有過出行業務實踐,代表性的如吉利的曹操出行、戴姆勒的Car2go和mytaxi。

但不同於以往的出行服務,“耀出行”的理念是吉利、戴姆勒都沒有深度嘗試過的出行服務模式。我們不妨先看看它的佈局:

在投入車輛上, “耀出行”只使用高端專車;在特色服務上,“耀出行”為用戶提供“出行管家”服務,出行管家往往要接受頂級的私人駕駛員培訓,並持有網約車駕駛證,其中一部分高級服務人員需具備中英雙語交流能力,以滿足國際客戶需求。

業內人士指出,“耀出行就是戴姆勒和吉利佈局高端化出行服務的具體實踐”,高端化的品質出行是吉利和戴姆勒都沒有嘗試過的出行業務新模式,它的落地將進一步擴充雙方的出行業務版圖。


電商向下,出行向上

上個月,“汽車諮詢中心網”報道過主機廠紛紛入局出行行業的新聞,認為車企將自家產品投入自家出行平臺,主要是為解決產能過剩的難題。不過,從吉利和戴姆勒的合作模式看來,目的顯然不在“賣車”上。

簡單點來講,二者選擇更為細分的高端出行市場,絕對不是為轉移產能。

整車能否玩轉高端出行市場?

那麼,雙方合作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不只“耀出行”,滴滴、首汽、神州都試圖分高端出行市場的一杯羹。就在11月,滴滴還宣稱將在東京部分地區推出“DiDi Premium”高端網約車服務,用戶可以打到特斯拉Model S轎車、奔馳S級轎車、雷克薩斯LS系統轎車等高端車型。

為何在電商們紛紛播報雙十一“下沉市場”喜訊的當下,出行市場都開始打“上面”的主意了?

車市下滑和整個出行市場的未來潛力是最基礎的原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汽車行業利潤率為7.6%,同比下降5%,主機廠賣車環節的紅利已經逐漸消失。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高盛集團預測,到2030年出行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850億美元。

高端出行在此基礎上要再進一步。

一方面,是網約車新政推動著市場必須升級。2016年11月1日,《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實施,明確將網約車納入出租車體系,規定網約車平臺公司不得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市場秩序,同時,平臺、駕駛員、車輛均擁有嚴格的准入條件。艾瑞諮詢認為,網約車新政之後,倒逼補貼大戰結束,高端、合規、品質出行成為網約車市場新機會。

另一方面,是高端出行市場的空白。隨著行業巨頭滴滴與Uber中國的合併,滴滴在大眾網約車市場裡一家獨大。要想分食出行蛋糕,必然要進行差異化競爭,而隨著中國中高端人群的商務出行需求激增,其市場正處蓬勃的發展期,潛力更為巨大。


蛋糕並不好分

隨著國內消費不斷升級,高端網約車入局者眾多,出行公司、交運公司、出租車企業、汽車廠商甚至是互聯網公司都在一口鍋裡,未來必然少不了一場大戰。不過,比拼將不再依靠紅包,而是服務質量。
艾瑞諮詢指出,出行的多樣性和舒適性是高端網約車用戶的主要價值追求,身份和檔次的象徵是其頂層價值追求。對於高端網約車用戶來說,舒適度和服務是其首要考慮因素,而非價格。

整車能否玩轉高端出行市場?

高德集團董事長俞永福認為,解決共享出行市場出現的問題,以汽車廠商、交運公司和出租車企業為代表的傳統出行企業是突破口。“傳統不代表落後,他們擁有專業的司機、豐富的線下營運經驗、規模化的合規車輛等優勢,恰恰是共享出行行業破局的關鍵。”

這意味著擁有品牌優勢、出行經驗的豪車企業們,更容易在較量中率先建立“護城河”。但對國內車企來說,或許面臨的難題更多:如何在沒有優勢的情況下打贏這場中高端專車市場大仗?像吉利一樣,與豪車企業建立聯盟關係真的可行嗎?

答案還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