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費力哄娃半小時,以為孩子終於睡著,媽媽走進一看卻笑出聲

爸爸費力哄娃半小時,以為孩子終於睡著,媽媽走進一看卻笑出聲

不同的人帶娃有不同的方式,爺爺奶奶帶娃,只要吃飽穿暖就好,媽媽帶娃,娃一定要漂漂亮亮,而爸爸帶娃,只要孩子能活著就很好了。

爸爸費力哄娃半小時,以為孩子終於睡著,媽媽走進一看卻笑出聲

前一段時間,網上看到了一段小視頻,一位爸爸抱著孩子,孩子的臉埋在爸爸的臂彎裡,爸爸費力地左搖右晃哄著孩子睡覺,在客廳裡來回走動,足足哄了半個小時,可見這爸爸當得十分用心,想來孩子在這樣的懷抱中,應該很容易睡著把,過了一會兒,孩子就在爸爸的臂彎裡漸漸安靜下來。

爸爸費力哄娃半小時,以為孩子終於睡著,媽媽走進一看卻笑出聲

爸爸以為孩子終於睡著了,於是調整動作,輕手輕腳地把孩子抱穩了,想把孩子放進房間裡。孩子媽媽看到孩子在爸爸懷裡乖乖的,以為也是睡著了,於是走進趴下腰一看,從爸爸的臂膀裡看了孩子一眼,這一看,看到了孩子圓圓的大眼睛,大大地睜著,一動不動地在爸爸的懷裡,盯著地板。原來,孩子根本沒睡著,只是在爸爸的搖晃中,逐漸清醒,竟然睜著眼睛保持一動不動,不知道的以為真的在睡覺。

爸爸費力哄娃半小時,以為孩子終於睡著,媽媽走進一看卻笑出聲

估計孩子這是在裝睡,被媽媽發現了之後,孩子立馬笑彎了眼睛,萌萌的樣子讓媽媽忍不住笑出了聲音,爸爸這時候才知道不對勁,把孩子翻過身來,孩子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盯著爸爸笑,看起來就像是在逗爸爸一樣,爸爸也是苦笑不得。

很多網友看到這一幕,都在誇讚孩子可愛,好像是寶寶在和爸爸媽媽玩"猜猜我睡著了沒有"的遊戲,十分逗趣,在哄娃睡覺這件事上,許多家長也深有感觸,有時候哄著哄著自己就睡著了,而孩子反倒在一邊自己玩。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哄孩子睡覺也應該採用科學的方式,像文中爸爸這樣反抱著孩子晃的情況,容易讓孩子感到頭暈。


所以,怎麼才能正確地讓孩子快速入睡呢?

爸爸費力哄娃半小時,以為孩子終於睡著,媽媽走進一看卻笑出聲

  • 光線較暗且安靜的睡眠環境

讓孩子迅速地入睡,要先打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最好把房間的額窗簾放下來,把房門關緊,形成一個光線較暗且安靜的空間,也可以打開一盞溫柔的檯燈,營造出一種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慢慢感受到睏意,容易快速入睡。如果光線太過強烈,室外聲音太嘈雜,都不利於孩子入眠。

爸爸費力哄娃半小時,以為孩子終於睡著,媽媽走進一看卻笑出聲

  • 睡前故事

如果孩子入睡之前非常精神、沒有睏意,可以給孩子一些睡前的小活動,比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唱睡前歌曲、看睡前繪本,通過這樣的活動,會讓孩子睡前靈活的大腦慢慢安靜下來,通過仔細的聆聽和注意力的聚焦,激發孩子的睏意,如果加上一個光線暗、安靜的空間,孩子會更快入睡。

爸爸費力哄娃半小時,以為孩子終於睡著,媽媽走進一看卻笑出聲

  • 睡覺安撫物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情緒會比較躁動不安,沒辦法安靜下來,如果講故事和看繪本沒辦法讓孩子靜下來,還可以準備睡覺的安撫物,比如柔軟可愛的小熊、或者是孩子睡覺蓋的毛巾,也可能平常能讓他安靜下來的物品,都有助於平復情緒,快速入眠,但是要注意,只有平日裡比較熟悉的事物,才會有這種作用,如果是新買的玩具,可能會激發他的興趣,只需要適應一段時間,就能變成安撫物。

爸爸費力哄娃半小時,以為孩子終於睡著,媽媽走進一看卻笑出聲

  • 不需要過多地打擾

其實在長久的生物鐘養成這下,孩子慢慢會形成自出入睡的習慣,這時候家長不需要太多的打擾,不需要給孩子做太多的入睡行為,比如搖晃孩子、唱歌等等,反而會驚醒孩子,家長應該在學會養成孩子的生物鐘,每到睡覺點的時候,就哄孩子入睡,久了之後,孩子就能自主地入睡,這反而減輕了家長的工作,家長只需要在一旁輕輕地拍拍孩子,孩子就會很快睡著。

不過這也分情況,有些孩子十分好入睡,有些孩子卻很調皮,很少有規律的睡眠習慣,往往因為玩了一天,精神就十分亢奮而不想睡覺,家長就要有針對性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