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相对论那么伟大,为什么没有获得诺奖?

人类你真能


1905年刚大学毕业的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做了一个小职员,同年3月他将自己名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的论文投给了德国《物理年报》


由于该论文详细阐述了光电效应的产生机理,并且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说,所以1921年诺贝尔奖协会就把物理学奖授予了爱因斯坦,但熟悉爱因斯坦的人都知道1906年的狭义相对论和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才是爱因斯坦理论物理生涯的最高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诺奖委员会宁愿让光电效应获奖也不让狭义和广义相对论获奖呢?

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爱因斯坦,而在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

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质能相当公式和时间膨胀公式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根本无法验证,直到二战原子弹爆炸和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后,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才得以确定,但此时爱因斯坦已垂垂老矣。

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黑洞和引力波以及引力透镜等现象都是宇宙中的现象,虽然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当年通过日全食时太阳周围恒星的位置勉强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但诺奖委员会嫌弃验证过程太粗放不够精确,因此广义相对论也没能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实相对论也罢光电效应也罢,这些独属于爱因斯坦的基础理论成果并不需要诺奖委员会来为其增加“含金量”,就算爱因斯坦生平一个诺贝尔奖都没得过,他在现代物理学界的地位也是无可撼动的。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首先明确一点,诺贝尔奖并不能与伟大划等号,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意味着一定伟大,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伟大!不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确实有很高的含金量,尤其是物理学奖。

那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如此伟大,为何没能获得诺贝尔奖呢?

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是,诺贝尔奖规定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只能获得一次诺贝尔奖,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主要研究的是物理学领域,这意味着不管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有多少发现发明,都只能获得一次诺贝尔奖。

而在相对论之前,爱因斯坦已经凭借光电效应拿到过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意味着只要是在物理学领域,爱因斯坦就不可能再拿到诺贝尔奖了!

还有一个原因,相对论在当时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被广泛认知认可,也远没有在实践中被广泛证明,更没有成为物理学界的两大基石之一。说白了,在爱因斯坦刚提出相对论时,物理学界的反应更多的是不解和质疑。

当然,诺贝尔奖还有一个规定:不颁给去世的科学家。如果爱因斯坦没有因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他的相对论拿到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毕竟在爱因斯坦去世之前,相对论被认可的程度已经很高了!


宇宙探索


迷信相对论的还真不少!

狭相一一车轮悖论! 比如说,大地上跑着一列火车。火车(设为A惯性系)、大地(设为B惯性系)。再假设火车速度为0.5C(C为光速,C=300000000m/s)。火车每个车轮周长为1.5m。火车上有一个10ns(纳秒)钟,每10ns,该钟指针转一圈。 如按牛顿力学:无论对于A系(火车)或B系(大地):每过10ns,钟(指针)与车轮都同转一圈,按车轮周长算:火车向前行走1.5m。也就是火车速度都是0.5C,无问题。 可是,假如按照狭义相对论,对A系观察者速度无问题(V=0.5C),而对B系观察者:按照相对时间公式计算,对于B系(大地)观察者:自己时间每过11.547ns,火车上的钟(指针)与车轮才能转一圈(对B系观察者:A系时间慢,A系钟只能走10ns),由于实际车轮1.5m的周长限制,火车在11.547ns(B系时间)时间内,最多走1.5m。而1.5m除以11.547ns,这速度不等于而是小于0.5C(1.5m/10ns=0.5C)了,速度对不上帐了!这就等于对狭相公式构成悖论! 这是我做的车轮悖论! 总结:狭义相对论说,对于B系(大地)观察者来说,对方(A系)的时间慢了,既A系上的10纳秒钟(指针)与车轮都转的慢了,导致对于B系观察者,火车速度与原假设的0.5C速度对不上账了。可由此判定:狭义相对论错误!

如果换低速问题一样存在,只是速度差的小而已!

广相一一高山悖论!

设:在净高为3000米的高山上,有一台电风扇,山脚下有一台发电机,用电缆把它们连接起来。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带动风扇不停的转动。按照广相,发电机(低海拔)时间慢,电风扇(高海拨)时间快。发电机发出的电能慢,电风扇消耗的电能快?违背能量守恒了吧?根据电工学: Pt(风扇消耗)+Pt(线路损耗)=Pt(发电机发出电能),t(时间)必须相等,否则公式不成立!

注:

1、有功电能=Pt,如时间有快慢,电能就有快慢。

2、假设电路工作在串联谐振状态:串联回路电流相同,输出电压=负载电压(可以把导线当成负载一部分)。P=UI,输出功率=负载功率。

从现实的角度,思想试验可以采用以下办法改进! 换用小一点的风扇。在3000米高山上,修一个恒温恒压室,风扇在该室内转。在山脚下修一个大型恒温恒压车间,发电机在该车间里发电。连接该发电机与电风扇,可用超导电缆(现在已有生产的了)连接。恒温恒压室、恒温恒压车间、超导电缆所用电能由其他电源提供!

注:

1、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如果高、低处时间不等,岂不违反串联电路,电流相同的原则。

2、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流入某一网络(或节点)的电流和,等于流出该网络(或节点)的电流和!

3、电风扇也可换为发热纯电阻或电灯。


香烟飘渺35


爱因斯坦相对论那么伟大,为什么没有获得诺奖?

诺贝尔奖史上有几个著名的低估,比如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未能获奖,赵忠尧的正电子发现被忽略,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方程,也有几个著名的乌龙,比如安东尼奥·莫尼兹的脑前额叶切除和对瑞士化学家米勒DDT(杀虫剂)的诺贝尔奖,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解读。

爱因斯坦的两个相对论为何未能获诺贝尔奖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两个,分别是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前者假设的前提有两个,分辨是光速不变和狭义相对性原理,它假设了一个理想条件下,匀速直线运动中的物体电动力学,因为有匀速直线运动这个大前提,因此被称为狭义相对论!

在1905年狭义相相对论发表后,爱因斯坦一直想把匀速直线运动的狭义相对论推广到任何速度下都适用,因此在十年的时间中,爱因斯坦以一人之力将其扩展到了任何运动模式下都适用的广义相对论,并且在1916年正式发表(1915年已完成)。

为什么要突出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一人之力?因为狭义相对论并不是一个爱因斯坦一人独占的,因为光速不变有麦克斯韦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为其背书,而狭义相对性原理则有洛仑兹和庞加莱已经预先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当爱因斯坦抛弃以太推出相对论后,他自己也觉得即使没有他爱因斯坦,最晚5年后也会有人推出狭义相对论,只不过这人可能是洛仑兹也可能是庞加莱。

而广义相对论则切切实实是爱因斯坦凭一己之力实现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狭义相对论就不伟大,这需要绝对的魄力才能打破经典力学的以太的桎梏,推出相对运动下的光速不变论。另一个意义狭义相对论的外一篇质能等价方程。而广相的划时代意义则尤其,因为其在开创广相宇宙学之后,甚至能将宇宙的前世今生和未来都能囊括其中,当然这也需要其他无数科学家为其铺垫,才最终得以了解宇宙诞生的真相。

相对论的问题在于如何验证,诺贝尔奖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成熟且获得验证的理论,但无论是广相还是狭义相对论,想要获得验证非常困难,而且关于诺奖评选委员会的守旧观念也是不小的阻力,但无论如何,爱因斯坦凭光电论文获得了诺奖,但他因约将诺奖的奖金赠予了已经和他离婚的妻子米列娃。

爱因斯坦不仅是科学史上的大佬,也是履行约定的真男人。

关于赵忠尧发现正电子却被忽视的诺奖历史错误

当时赵忠尧求学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密里根教授,在验证密里根教授一个关于克莱因-仁科公式的正确性的实验中发现的。硬伽马射线通过轻元素时的散射是符合克莱因-仁科公式,但通过重元素时,赵忠尧发现吸收系数比公式计算大40%,他将实验状况写成论文后递交密里根教授,但后者却因为怀疑赵忠尧实验的严谨性未能及时发表。

一直到1930年5月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正式发表了赵忠尧的论文《硬伽马射线吸收系数测量》。在论文发表后不久有3个研究单位也分别得到了与赵忠尧实验研究类似的结果,但赵忠尧很明显是第一位的。

在论文发表后不久,赵忠尧重新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测量硬伽马射线的散射现象,从1930年3月份开始一直到9月份结束,他发现了硬伽玛射线在重元素中的反常吸收以及伴随的一种未知辐射,赵忠尧依据这个结果很快撰写成第二篇论文《硬伽马射线的散射》,于1930年10月在美国的《物理评论》杂志发表。

赵忠尧的论文发表后受到了科学界的的重视,1932年赵忠尧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同学安德逊在论文的启示下观察到了正电子的径迹。直到此时科学界对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才有了新的认识。但另外两位科学家随后的研究却误导了大家,勃莱克特、奥恰里尼两位科学家在《电子对湮灭》的论文中引用了赵忠尧和其他两位科学家的论文,却把赵忠尧在1930年发表的论文错误的写成了1931年

另外有科学家在验证赵忠尧的论文结果中错误的使用设备和方法,导致观测结果与论文并不是十分相符,也被勃莱克特、奥恰里尼引用,这结果直接导致了1936年的诺贝尔奖错误颁发,而且受到赵忠尧启发在云室中观测到正电子轨迹的同学安德逊也在获奖之列。

一直到50年后诺奖评选过程解密才真相大白,但即使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努力,还有赵忠尧同学安德逊教授的声明,但最终科学界是普遍承认了赵忠尧的贡献,但诺奖结果已经无法更改。

关于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方程

其实杨振宁因为宇称不守恒已经获得诺贝尔奖,因此更伟大的但在当时并不知道价值的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方程确实也受到了低估,前者直接导致标准粒子模型的诞生,甚至二十世纪后半叶都在为之粒子物理努力,可见杨米尔斯方程的引发的科学界地震之大,只是当时连杨振宁自己都不知道能干什么用。

杨巴克斯方程也同样如此,但比较好玩的是有一大波科学家在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方程而活得诺奖,大约有7个诺贝尔奖是因研究杨米尔斯方程以及衍生获得的,有6个数学界的菲尔兹奖是研究杨米尔斯方程和杨巴克斯方程衍生的数学问题而获奖的。

爱因斯坦和赵忠尧已经去世,但杨振宁仍然健在,不知道未来的诺贝尔奖是否会想起这位在高能粒子物理界的开山鼻祖,但无论诺奖肯定与否都不会影响杨振宁在理论物理界的地位。

关于诺奖乌龙脑前额叶切除术

匪夷所思的安东尼奥·莫尼兹的"脑前额叶切除术",是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安东尼奥·莫尼兹以这项成就获得了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

看着这操作就一阵恶寒,实在是太令人毛骨悚然了,但从安东尼奥·莫尼兹的"脑前额叶切除术"开始流行到这个手术被封禁之前,这个技术令几十万人成为了真正的白痴,诺奖再后悔也无法补救这几十万人的损失。

另一个DDT的问题这是毁誉参半,一种效果极佳的农药被滥用导致恶性循环,这个不应该算是诺奖的丑闻,但至少严谨性还是值得商榷,跟之前那些科学成就被低估相比,显得颇为讽刺,但无论如何,诺奖仍然是肯定科学贡献的重要存在。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诺贝尔奖的原则,一是只奖励给活着的人,二是奖励给确定的、证实过的理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颠覆性的,超出了当时评委认可程度,因为当时能够完全理解这个理论的人没有几个,受限于评委的认知程度,没有发奖给爱因斯坦也是必然的。等到相对论的结论被大量的观测和实验证明时,爱因斯坦已经去世了,所以自然也没办法发奖给他了。

相对论是第一个按照“对称性-->理论-->验证”的方式进行研究的理论,爱因斯坦的研究方法也是开创性的。

爱因斯坦之前的物理学家都是先通过实验或者观测积累大量数据,然后去研究这些数据里的规律,最后用一组数学公式来“解释”这些数据,如果解释得非常好,他们就认为得到了描述这种现象的物理定律,然后顺带着发现了隐藏在理论里的某些性质,比如某种对称性。在这里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实验-理论-对称性”这样一条线,这也符合我们通常的理解。但是,这种研究方法在处理比较简单的问题的时候还行,但是当问题变得比较复杂,当实验不再能提供足够多的数据的时候,按照上面的方式处理问题简直是一种灾难。

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是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通过归纳凑公式是不可能凑出来的。而且广义相对论与日常实际的牛顿万有引力方程差别极小,也没有大量的数据供爱因斯坦猜方程。爱因斯坦是通过广义相对性不变原理和狭义相对论,然后直接用数学工具推导出广义相对论场方程的。

这个理论是否正确需要大量的观测和实验去证实,目前来看在大尺度宏观物体的观测结果来看,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但是,这个验证结论直到今天仍在进行。

相对论无论是理论或者研究方法都远远超出了当时物理学的水平,是爱因斯坦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尤其是他的新的研究方法:“对称性-->理论-->验证”,更是极大的促进了理论物理的研究水平提升。可以说没有爱因斯坦,人类至少50年内都无法认识到广义相对论,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爱因斯坦没有因相对论获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奖的巨大遗憾和损失,而不是爱因斯坦的遗憾。当然,相对论理论过于颠覆当时人们的认知,其推论很多很难验证,诺贝尔奖评委很慎重也是应该的,毕竟当时的条件很难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广义相对论发布后,很多物理学家都不理解这个理论,直到英国物理学家爱丁顿在1919年对日全食中背景恒星光线弯曲的观测基本符合广义相对论,这是第一个验证案例,当时这个结果轰动了世界,记者采访爱丁顿时问他,听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能够理解广义相对论,您觉得怎么样?”,爱丁顿看着记者思考了一会,说,“我在想你说的那第三个人是谁?”

物理学家装起逼来,也是没谁了!


风的力量wf


首先,爱因斯坦获得诺奖是在1921年,因为光电效应的发现而获得的,属于量子力学范畴内关于光本质的一种研究或者说思考。

1887年,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1900年,在德国皇家科学院院长普朗克提出量子力学后,成功解释了黑体辐射现象后,又认为光在辐射和吸收时会呈现“能量包”形式发送,即光量子假设。1905年,爱因斯坦又进一步提出,仅仅认为光在辐射吸收时呈现量子化是不彻底的,他认为光本身就是不连续的,并且提出了光电效应方程,该假设最终被密立根以更加完善的试验得以证明,爱因斯坦也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奖。


至于相对论,无论是1905年的狭义还是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在当时的争议都太大,因为它毕竟动摇的是建立了200多年的经典物理学大厦,而且一个理论必须要有严格的试验证明才能验其正确与否,爱因斯坦提出了几个验证方法,其中引力红移和水星近日点移动得到了较快的验证,时空弯曲假设经过爱丁顿率领的英国天文观测队多次在日食时观测,反复计算最终也证明是正确的,而在100多年后,引力波和黑洞的发现也间接证明了爱因斯坦理论的正确性。

总之,诺奖能颁发给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天才,是诺奖的荣幸。


风居住的街道Zard


爱因斯坦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不是因相对论而是因他所提出的光电效应定律。

相对论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时空理论。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就是迈克尔孙-莫雷验证以太存在的光学实验,爱因斯坦就是依据这个实验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并以洛伦茨变换取代了伽利略变换,以闵可夫斯基几何学取代了欧几里德几何学。

很难说,相对论所带来的究竟是几何学革命还是物理学革命。当爱因斯坦以等效原理为基础,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扩展为引力场方程时,本质上是将几何学的欧几里德空间扩展到了黎曼几何空间。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在时空理论方面,本质上就是几何空间由平面向曲面的转换;可以说,爱因斯坦就是非欧几何物理学的创始人。

但是,从几何的观点看,欧几里德几何学与非欧几里德几何学,在逻辑上是兼容的,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公理体系,并不存在谁比谁优越的问题。

爱因斯坦的自相矛盾就在于,他以相对空间否定牛顿的绝对空间时,却以光速不变的假设肯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光速是绝对不变的,暗含的逻辑必然是决定光速的时间与空间也是绝对不变的。所以,光速不变原理,其实就是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另一种表述。

因此,相对论在物理学意义上并没有真正的革命性意义,只是对十九世纪物理学成就的一种综合,将物理学由平面扩展到了曲面而已。爱因斯坦更像一个几何学家,而不是牛顿那样的实验物理学家。

建立在相对论基础上的现代理论物理,进入到天文学后产生了以引力场方程为基础的宇宙学,二十世纪最大的科学巫师霍金横空出世,出现了宇宙产生于奇异孤点的所谓大爆炸理论。按照该理论,巫师霍金甚至预言人类将在2032年毁灭!如果如此荒谬的理论能获得诺贝尔奖,那只能说明物理学真的变成巫术神学了。

爱因斯坦只是按照几何学定理推测物理事实,与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理论的距离越来越远。自爱因斯坦开始,物理学走上了靠几何学推测物理现象的形而上学的道路;只有量子力学还坚持着物理学的实验传统,恰恰在这个领域,爱因斯坦固执地甚至蛮横地断言:不相信上帝在和人类掷骰子。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仅量子力学,控制论,信息论,统计物理学,等等,都是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二十世纪的科学发展表明,爱因斯坦确实是错了!


经济相对论580


据我所知,获诺奖的奖项,都须经过实践的检验,以确定其正确性,这也说明从一个项目提名到获奖,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从科学论证及推理方面说,相对论是正确的,但是相对论这种天体理论,是无法用实践检验的,故不能获诺贝尔奖。


手机用户—暖水瓶






伟大的东西不一定获奖,诺贝尔奖也未必是最伟大的“奖”,未必最能反映实际科学水平,获奖者也未必是最高水平和最众望所归。

拿诺贝尔和平奖来说,达赖喇嘛都能获奖,这位历来是麻烦制造者,最不和平,却获和平奖。

诺贝尔文学奖,因中西方价值观不同,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评选委员会评选出来的绝大多数是西方价值观的文学作品,东方价值观的文学作品获奖较少,像鲁迅、老舍等文学巨匠生前不授予,死后假惺惺想授予却晚了,


另外那时的中国积弱积贫,外国人哪有瞧的起的。所以说文学奖根本反映不出文学的真实水平。

再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方向清一色是西方经济学,经济说到底就是生产关系,就是社会制度,西方人本身就歧视与他们制度有差异的其他制度,又怎么会把奖授予你呢?实际上适应本国发展的就是好制度好经济,但现在全世界都是西方经济学大行其道,经济学精英把持世界经济,适应本国的经济模式反而受到冲击。所以经济学奖也反映不出哪种经济学好。

即使科学类的,评选委员会也会考虑社会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们容易接受符合日常体验的理论,不愿接受难以理解的理论。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个纯科学理论,不像应用科技效应明显,容易判断,争议较少。而相对论不但过于深奥,且颠覆常规思维,极不符合人们的日常体验,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质疑。这就像当年哥白尼的日心说不如托勒密的地心说符合日常体验而遭到反对,布鲁诺因为坚持日心说甚至被教会烧死。伽利略为了支持日心说,反对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符合”人们日常体验的经验理论,而遭到了教会的迫害。

反观牛顿,为什么很少有人质疑反对他的理论?原因是他研究的对象是低速的日常事物,他的理论大都“符合”日常生活体验或已被前人所证明,比如说牛顿的绝对时空观非常符合人的日常体验:时间和空间只作为物体运动的背景而先验的存在,与物体及其运动无关。他的万有引力定律易于理解和验证。

相比之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的对像是高速的非日常事物,理论打破惯性思维、晦涩难懂、不易印证,据说广义相对论问世后,一段时间内很少有人理解,应该说爱因斯坦的思维太超前了。好多人理解不了,不免恼羞成怒,由于理解上有误,有人甚至把相对论看成洪水猛兽,所以反对声不断。在爱因斯坦生前的时期,诺贝尔物理学奖评选委员会――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有些评委恐怕也不接受相对论,再加上那个时期对相对论的验证还不充分,广义相对论的一些重要预言,比如说引力波、黑洞、导航定位修正等等还没有被发现或出现。




综合各方面因素,诺贝尔奖并没有授予给相对论,但爱因斯坦当时的名气太大了,大部分评委们心里也清楚爱因斯坦和他相对论的地位,不给他个诺奖说不过去,为了平衡社会因素,最终把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给他,但获奖成果说成是1905年爱因斯坦发现的光电效应。的确爱因斯坦的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足以得诺奖。

201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引力波的三位美国物理学家。这足以说明诺贝尔奖评委早已认可相对论,相对论足以获得最高诺贝尔奖。


物原爱牛毛1


当时没几个人看的懂,等看懂的时候,爱因斯坦已经死了[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