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行真的可以解決車輛擁堵嗎?

隨著汽車市場的保有量增加,道路的擁擠越來越嚴峻,為了緩解這擁擠的道路,不得不採取一定的限行措施。很多司機對這限行措施真的是“又恨又愛”的,“恨”自己限行的那天不能開車,“愛”是因為限行的緣故,道路上會稍微通暢點。可是很多人都提出了這個疑問,限行真的能改變道路擁擠嗎?

11月1日起,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嚴的外地車限行政策”將在北京正式實施。《通告》中規定:每輛外地牌照車輛一年中只可辦理12次“進京證”,每次核發的“進京證”最長使用期限為7天。不僅開車上路天數受限,外地牌照車輛的停放也將受到制約。在“進京證”有效期屆滿前,車輛應駛出限行範圍,否則將根據停放天數相應扣減當年可辦理進京通行證的天數。

限行真的可以解決車輛擁堵嗎?

在2018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突破2億。為了解決隨之而來的城市擁堵和環境汙染問題,從2018年起,限行政策在各城市陸續出臺。我們挑其中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來看看他們是如何實行限行政策的。

限行真的可以解決車輛擁堵嗎?

上海(限時段):

限行時間:每日7時至10時、15時至20時 , 每天八小時(週六、週日、國定假日除外)

限行車輛:禁止懸掛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使用臨時行駛車號牌的小客車、未載客的出租小客車及實習期駕駛員駕駛的小客車通行(週六、週日、國定假日除外)

深圳(限時段):

限行時間:工作日7:00-9:00,17:30-19:30

限行車輛:非深圳市核發機動車號牌載客汽車,即外地車

廣州 (開四停四)

非廣州市籍中小客車駛入廣州市中心區,連續行駛時間最長不得超過4天,再次駛入須間隔4天以上。

天津 (時段+尾號限行)

外地車要同時遵守兩種限行規則:早晚高峰+尾號限行

除了廣州的“開四停四”比較特殊外,其他城市一般都是採用時段或者尾號限行。限行最直接影響到的人,是在本地生活的外地車主。不光是外地車主,有時候對本地人也是一個巨大的打擊,要知道在一線這些寸土寸金的城市,比如北京,想要搖到一塊北京車牌著實不容易,所以很多北京人都選擇了掛外地車牌。而現在隨著限行政策升級,“京牌”的租賃價格應聲水漲船高,一年租金最高竟達2萬元。

這樣的限行對很多車主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對外地車輛很不友好,其次限行終究只是權宜之計,城市的發展和交通文明建設才能對交通擁堵的狀態進行改變。

限行真的可以解決車輛擁堵嗎?

所以對於這日益堵塞的交通,限行只怕也難了,因此除了限行,還要從其他方面配合。

首先是司機的素質,很多時候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是有些時候就是容易產生連鎖反應,一個搶行就會導致加塞,一個突然變道就容易導致事故l。在日常駕駛過程中,司機是佔據主導地位的,若是司機能夠心態淡定,不急躁,那麼就會減少部分摩擦以擁堵了。

其次是日常的宣傳教育,給公民普及交通常識,這樣可以有效提高交通質量。

最後是需要其他替代工具,來代替私家車的增多,比如提倡公交出行、普及馬路常識。以及地鐵的便捷以及共享單車的快便利等。


限行真的可以解決車輛擁堵嗎?

如今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道路的擁擠也在步步緊追,未來究竟會怎麼樣,誰都不知道,但是,對於現在而言,道路交通需要大家一起維護,遵守交通,綠色出行。


(以上相關圖文信息有來自線上,如有版權問題,請評論聯繫小編進行刪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