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掛的印度人:廣泛“接管”互聯網巨頭


開掛的印度人:廣泛“接管”互聯網巨頭

美國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就連印度媒體也曾驕傲地宣稱:“印度向全球出產CEO”。

說起印度,許多人的第一印象還停留在爆炸式增長的人口、髒亂差的社會環境和落後的經濟水平。事實上,印度頂尖人才已經走出國門,開始逐漸“接管”互聯網巨頭。

12月3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佈,公司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將分別辭去首席執行官和總裁的職務,由谷歌印度裔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接任CEO職位。

兩位創始人在聲明中表示:“Alphabet現在根基牢固,谷歌及Other Bets也都以獨立公司的身份運營良好,現在簡化管理架構再合適不過。我們希望谷歌、Alphabet能夠長遠著眼好好發展。”

卸任後的佩奇、布林仍將是Alphabet的員工和股東,保留他們在董事會的席位,只是不再管理公司日常事務。

Alphabet的人事調整是經過了長期討論才決定的,這也讓皮查伊成為繼微軟CEO納德拉之後,又一位接管互聯網巨頭的印度裔職業經理人。

至此,硅谷三巨頭“蘋果、谷歌、微軟”中的兩家CEO均為印度人。

“天選之子”皮查伊的逆襲故事

開掛的印度人:廣泛“接管”互聯網巨頭

Alphabet現任CEO 皮查伊

“展望未來,皮查伊將同時擔任谷歌和Alphabet的首席執行官。他將是負責領導谷歌並管理Alphabet在我們Other Bets業務組合投資的高管。”在公開信中,佩奇和布林表達了對皮查伊的充分肯定,“從Alphabet成立以來,我們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選,也沒有更好的人來領導谷歌和Alphabet走向未來。”

現年47歲的皮查伊年齡比佩奇和布林還要大,但是他的接棒似乎一切都順理成章。不過,這背後卻有一個窮孩子“逆襲”的故事。

皮查伊小的時候,因為家裡沒有足夠的臥室,他需要和弟弟睡在客廳;由於沒有汽車,皮查伊出門不是擠公交就是一家四口擠在一輛小電動車上。即便如此,皮查伊的天賦卻絲毫沒有被埋沒。

1984年,12歲的皮查伊就表現出了過人之處。那時候,皮查伊家裡有了一臺轉盤式電話,正是這臺古老的科技產品激發了他的記憶潛能。有媒體形容他“就像一本人肉電話本,只要撥過一次就不會忘記。”之後在公眾場合,他也展現過這個技能,能夠做到面不改色,口吐數據。

憑藉著良好的天賦,高中畢業後的皮查伊就考入了被稱作“印度神校”的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IIT Kharagpur);1993年,他又去到斯坦福大學攻讀工程碩士學位,接著又考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並拿到MBA學位。

進入職場伊始,皮查伊在一家半導體公司從事產品管理崗位,之後進入麥肯錫從事管理諮詢相關工作。

2004年,皮查伊進入谷歌,從此他的名字就與一些耳熟能詳的項目聯繫在一起了。

在谷歌,皮查伊從事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谷歌工具欄”,這個幫助谷歌提升消費者依賴性的工具也為其日後的晉升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緊接著,他開始了Chrome 瀏覽器的產品研發工作,帶領Chrome超過了 Firefox,並一舉打敗當時市場上還佔主要份額的IE,穩居市場第一。

此外,他還重新設計了蘋果平臺的谷歌應用程序:Gmail、谷歌+、谷歌搜索、谷歌地圖等。這些成績也幫助皮查伊坐上了Chrome 和應用部門副總裁的位置。

2013年3月,原Android 之父安迪·魯賓被調離,皮查伊成為新的負責人。佩奇在發佈這一任命時曾表示:“魯賓對於Android的領導成就了‘非凡進步的十年’,但皮查伊的就職背景讓他成為推動操作系統改革的唯一合適人選。”

一年後,在谷歌新一輪管理層變動中,皮查伊的管理範圍進一步擴大,除了負責核心的Android 和 Chrome業務,還接管了研究、搜索、地圖、Google+、商務和廣告產品等,從而成為谷歌的關鍵“二號人物”。

但皮查伊在谷歌的晉升之路並未終止,之後他出任Google董事長及CEO,還在2017年7月加入Alphabet董事會,成為Alphabet的準“接班人”。

有著天才大腦和卓越能力的人,內心往往會有些自傲,但皮查伊卻完全是個“另類”。在谷歌的15年時間裡,他一直對外表現出的是兢兢業業、謙虛又專業的作風。

曾和皮查伊共事8年的谷歌副總裁凱撒·森古普塔(Caesar Sengupta)這樣評價他:“我敢保證,你在谷歌找不到一個不喜歡他或者認為他是怪物的人。”其管理和溝通才能、專業技術能力可見一斑。

皮查伊如今可以說是走到了職業經理人的最高點,但其面臨的擔子也將更重。谷歌一方面正遭受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反壟斷調查,另一方面深陷與內部員工的糾紛,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不斷。這位印度裔經理人的管理能力也將面臨新一輪大考。

“開掛”的印度人

開掛的印度人:廣泛“接管”互聯網巨頭

第一個頂尖互聯網公司CEO——微軟CEO 納德拉

皮查伊的接班也讓外界關注起了一個精英群體——印度裔職業經理人。

據2017年的一篇文章,中興通訊原印度公司CEO汪濤曾給出過一份令人意想不到的數據:在美國的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

除了谷歌與微軟,摩托羅拉、百事可樂、諾基亞、軟銀、Adobe、SanDisk、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等在中國人心目中如雷貫耳的國際巨頭,其CEO級別的高管位置都被或者曾印度人收入囊中。就連印度媒體也曾驕傲地認為,“印度向全球出產CEO”。

除了CEO這一金字塔尖的人群,在一些互聯網巨頭的管理層和工程師中,印度人的佔比也非常高。一份2005年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硅谷1/3的工程師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裡,7%的CEO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在谷歌董事會的13位高層中,就有4位都是印度裔。

這就不得不讓人好奇,經濟並不發達的印度為什麼能產出這麼多巨頭企業的高管?

不同於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情況,在有著13億人口的印度,實行的是精英教育,只有成績最好的學生才能考進大學。

對於印度理工學院這樣的一流學府,每年有超過30萬名成績優秀的學生報考,但最終錄取率卻不到2%。在2015世界最難考大學排行榜中,該校名列榜首。

而從上世紀70年代起,該校有大量的畢業生湧入美國名校深造。這些畢業生可謂是精英中的精英。他們畢業後就加入了美國高科技企業,繼而在互聯網領域一路馳騁,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印度“兵團”。

再加上印度人非常喜歡“抱團”,往往是一家公司引入一個印度人,就會有更多印度人加入。這也為他們日後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人脈。

世界頂級獵頭公司——光輝國際北京公司總經理劉家良曾表示,印度人有互相幫助的傳統,和中國高管的竭力避嫌不同,印度高管“舉賢不避親”。

在斯坦福大學和杜克大學任教、專門研究美籍印度裔企業家的瓦德瓦認為,印度裔這些年在美國IT業及其它領域不斷突破“玻璃天花板”,關鍵在於強大的人脈網絡和支持體系。

當然,除了專業技術過硬、人脈資源廣泛,印度裔職業經理人的管理才能也很突出。據汪濤透露,其在中興印度公司擔任CEO期間招聘過大量印度本地員工,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無論這些人的專業是什麼,他們都擁有一個MBA學歷,無一例外。因為MBA課程是印度所有學科學生的必修課。這就讓印度大學生同時擁有了專業技能和管理才能,在與人溝通方面具有優勢。

也有人認為,印度裔管理者的溝通能力還基於他們優秀的語言能力。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執行秘書長苗綠指出,儘管印式英語很難聽懂,但畢竟英語也是印度的官方語言之一,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人不但習慣於使用英語交流,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用英語來思考。這樣的語言優勢促使印度裔在管理層中更快的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