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關中老家“坐席”

回關中老家“坐席”

前不久週末回家,有個鄰居的娃結婚,家裡人說走,一起去“坐席”,於是我就去了。坐席在關中地區的意思就是吃酒席,在農村,紅白喜事一般都要坐席。

在這次坐席之前,我已經很長時間沒去過了,既感到熱鬧又覺得有趣,同時也覺得彆扭。但是一場坐席下來,讓我對關中地區的坐席又有了新的認識。

在這裡主要說說結婚的坐席。

入煙

在關中地區農村結婚,一般父母早早的都為兒子蓋了新房等著結婚,有時候結婚比較晚,這個新房就一直等著不刷白,不做深入裝修,一定要等到兒子結婚時再好好收拾,哪怕五年、八年的,一定要等。

這一天盼望著,盼望著,終於來了,此時就開始收拾房子,最後把新房喬遷儀式放在結婚的前一天晚上,這個儀式就是烘房,我們這裡叫做“入煙”。

回關中老家“坐席”

■入煙

這其實是雙喜臨門,入煙這天,親朋好友和鄰居會應邀而來,燃放鞭炮,祝福道賀,在這裡最少不了的就是秦腔自樂班熱鬧的,敲鑼打鼓聲、鞭炮聲、嘈雜聲都從村子的這戶人家傳出,在夜晚寂靜的村莊裡尤其顯眼。家裡會備上好酒好菜,酒席散後,然後大家打牌聊天,直至深夜,甚至通宵。這個時候,家裡人越多越是熱鬧,這樣新宅人氣才會旺盛,生機勃勃。當然此舉更是去掉新宅的寒溼之氣 ,讓新房更適合居住。

入煙這習俗從什麼開始的,我不清楚,但是自從記憶起,就一直有,長輩的講述中也是很早就有了。

當然,這一天請的大廚也會到來,為第二天中午的酒席提前做準備。

回關中老家“坐席”

■備菜

在中國的廣大農村,農民一生中有三件事最重要,而蓋新房、兒子結婚就是其中之二,再一細想,其實現在城市購房這個永遠聊不完的話題不也是如此嗎?

廚師同學

我跑到鄰居的後院轉了轉,讓我驚訝的是,竟然是一位小學同學在做大廚,之前聽說他當兵去了,已經有好多年沒有聯繫,他說“當了幾年兵,打了幾年工,回來了,一想,做個廚師也挺好,不用遠離家人,不用在外打工看人冷眼”,並且傳承了父親的手藝。

他沒有選擇開飯店或到城市餐廳當主廚,而是選擇裡農村承包宴席,如今看來倒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畢竟在農村這也算是一個比較賺錢的行業。他說做廚師重點是在買菜上,一般會推薦長期合作的店面,以實現雙贏。

這是靠手藝和名聲吃飯的,大家都是鄰里鄰居,你做的菜好,人好,大家都會相互推廣傳播,生意就會源源不斷。一方面要按主人家的想法辦,另一方面要讓鄰居吃的好,做好這個平衡,就能吃得開。

回關中老家“坐席”

■後廚/大鍋

在小時候,現在想想應該是屬於20世紀了,那時候的餐具全是白色陶瓷的,鍋灶要提前在後院用“胡基和泥”做好然後再上大鍋,現在變得方便多了,統一整體的鍋,直接抬進來就可以用。

那時候幫忙上菜端盤的都是鄰居,當然隨著市場不斷變革,統一著裝的服務隊也有不少年份了。

以前是在坐席的時候,會有人專門提著小鋁壺倒醪糟酒。現在,所有一切都變成了簡單的一次性碗筷和飲料等。這樣吃飯完後好收拾,方便快捷衛生。

開席

一般上午去搭禮,會有專門招呼的人去接待你,吃臊子面和幾個涼菜,這個時候你只管喋飽吃美,尤其是在冬天很冷,暖和自己是最重要的,這時候你吃完了,看主人家都忙著,你就可以去火堆去烤火(冬天比較冷,一般都會在路邊燒上樹根取暖),正式坐席要到中午1點以後了。

終於到了即將開席的時候了,有時候說的是1點,但實際也許一點半了,這期間可能家裡有點意外,比如預算少了几席,人來多了,這個時候廚師就和主家一起想辦法,把有些菜勻一下,有些得趕緊去街上買,所以坐席還會推遲。

回關中老家“坐席”

■坐席現場

婚禮一開始就開始咥了,現在吃的幾乎和飯店沒什麼區別,八涼八熱,雞鴨魚肉和肘子。但是上了年齡的婦女們還是改不了一個習慣,就是有部分菜上了之後,不是夾了先吃,而是先佔著,所以當你夾了一筷子的時候,第二筷子就沒了。

坐席的期間其實也是信息交流大會,大家聊著討論著誰家娃咋樣,誰家媳婦咋樣,村裡的家長裡短,誰家娃犯事被逮了,誰家娃進政府了,也會討論這家大廚的水平和主人的大方還是吝嗇。從這裡總會了解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些事就像小說裡才有的事,但它實實在在發生在這個小村落裡。

在很久以前,我印象中,婚禮的開場和中間的鳴炮,是有一位專門放鐵炮的,手舉得高高的,衣服一般穿著比較邋遢,有點像街頭流浪漢。這種人都比較猛,一般人是不敢舉起那個鐵炮,畢竟這屬於高危行業。

後來我們村一個叫“二五”的接了他的活,他的本名幾乎沒聽人提起過,“二五”有點貶低,主要說這個人實誠得有點過,誰叫都去幫忙,幹活不給他錢,他也不要,好糊弄,有點傻,有點憨。

現在,都是專門的禮炮車,在坐席期間,還有樂隊和簡單的節目演出。

一邊吃,一邊看節目,好不熱鬧。

回關中老家“坐席”

■夾沙肉

緊接著,就有人端饃上來了,一個一個問你要不要,這個時候的菜只有配著饃吃才是最有味的。

到了最後就是一道肉丸子或者湯圓,意味著完了、結束的意思。大家散去的時候,村裡的婦女和老人大多都會把剩下的菜和骨頭打包回家餵狗。

坐完席後,不一會兒,服務隊和租賃綵棚的人會快速地收拾完畢,趕往下一家。冬天結婚的人比較集中,活都比較忙。

他們一走,村裡的路就騰出來了,街道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只留下門上一幅豔紅的對聯告訴人們這家剛辦過喜事。

  關中人

請關注貞觀新浪微博:@貞觀clu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