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逛上海小菜場,光買菜就虧了

去逛上海小菜場,光買菜就虧了

本文作者/李欣欣 姜天涯

今天,傳統菜場在不斷被生鮮超市、電商、小菜店擠壓。

但小菜場裡沸騰的煙火氣,是很難被取代的。

雜貨鋪也是上海菜場的標配。從鍋碗瓢盆到拖鞋衣架,都會出現在菜場,組成便民版“小宜家”。

上鋼菜市場的雜貨鋪起碼有十多家,佔據了幾百平方米,小商品堆得鋪天蓋地,一層層高高疊起。

去逛上海小菜场,光买菜就亏了

■菜場“小宜家”有著許多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小商品

其中有很多已經不知該去哪裡買的小百貨,比如水斗裡的過濾網兜、補鞋膠、鞋跟、熱水瓶塞、全鋼鑽發膏……

一兩元錢的小商品隨處可見。比如,彈力繩帶2元1米,雌雄貼1元1條,蛤蜊油2元1個,塑料肥皂盒2元1只。

去逛上海小菜场,光买菜就亏了

■鐘錶店有時兼營配鑰匙,也是上海菜場的標配。

有位戴眼鏡的爺叔來買鋼絲球,1元一隻,買5送1。

“老闆蠻上路的。”眼鏡爺叔讚歎道,“多買幾隻,好派不同用場,有的擦灶頭,有的擦浴缸,有的擦玻璃。”

老闆介紹,像甘油、肥皂盒、鋼絲球、熱水瓶內膽、掛曆、雌雄貼、塑料摺疊凳這些路邊難得見到的小商品,都是熱銷貨。

市場裡還有兩家鐘錶店,兼營配鑰匙、賣老花鏡。挨著鐘錶店的攤位經營著各色床上織物,店主阿姨總是埋頭在縫紉機上給褲子踩邊。

去逛上海小菜场,光买菜就亏了

■雖然和吃不相關,但上海菜場裡常有一爿裁縫鋪。

去逛上海小菜场,光买菜就亏了

■上海菜場裡的蔬菜種類豐富,活色生香。

和其他城市相比,上海菜場的蔬菜攤多少有點文藝氣息。攤販們對食材的擺放講究,處理也精緻。

板栗就要細分成帶殼的、去殼帶皮的、只有果肉的三種。還有冬筍、地梨(荸薺),都被剝殼處理得“一塵不染”。

去逛上海小菜场,光买菜就亏了

■地梨、冬筍、栗子等,都可以在上海菜場買到已經剝殼剝皮的。

樂家福市場的攤主陳士先是山東人,來上海刷新了他對綠葉菜的認知。

“綠葉菜竟然有二三十個不同品種,草頭、豆苗、矮腳菜、太湖菜、西洋菜、觀音菜……有些以前根本沒聽過。”

去逛上海小菜场,光买菜就亏了

■南方的菜場刷新了北方人對綠葉菜的認知

菜場裡豆製品的種類也多。

上海人對豆製品的喜愛程度僅次於小青菜,就連不是豆製品的油麵筋、烤麩,也常年出現在豆製品攤位,誤導了很多有痛風的人士。

杜秋燕是北方人,她在樂家福市場經營著七八十種豆製品

去逛上海小菜场,光买菜就亏了

■在上海菜場,豆製品可以有七八十個品種。

“以前真想不到,一塊香乾還能分好多種,五香乾、白乾,各種薄的厚的、軟的耐嚼的。”她說。

一位正在買百葉結的爺叔和杜秋燕聊起了上海人餐桌上的豆腐:

“百葉結燒肉、薺菜豆腐羹、昂刺魚豆腐湯、皮蛋豆腐、香菜拌小素雞,都是家常做法。”

“還有脆皮豆腐最便當,豆腐裹上粉,油鍋裡煎煎,外脆裡嫩。”

去逛上海小菜场,光买菜就亏了

■傳統菜場裡的煙火氣是時髦的生鮮超市無法取代的

今天,傳統菜場在不斷被生鮮超市、電商、小菜店擠壓,但沸騰的煙火氣是很難被取代的。

要不然,生活抽絲剝繭般的煩憂與瑣碎,靠什麼來沖淡呢?

去逛上海小菜场,光买菜就亏了

- END -

寫稿子:李欣欣 姜天涯/

拍照片:楊 眉 姜天涯 李欣欣 /

編稿子:韓小妮/ 畫圖畫:二 黑/

拿摩溫:陳不好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