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地管理法》配套制度中需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

12月3日,為迎接第六個國家憲法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自然資源法治建設,自然資源部召開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座談會,重點圍繞新《土地管理法》貫徹實施和公益訴訟工作進行研討。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廣華主持會議並講話。

會議指出,新《土地管理法》的實施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一件大事,抓緊制定新《土地管理法》各項配套制度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新法配套制度中有幾個重點問題需要予以關注:一是建設用地審批程序的重新設計,既要貫徹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原則,又要落實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做好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等程序的細化以及銜接。二是明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具體辦法,要做好政府的監管服務,保障農民集體的土地權益。三是抓緊與地方、相關部門配合做好新《土地管理法》實施的準備。近期,自然資源部正抓緊落實相關立法任務安排,集中精力研究修改《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永久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土地管理法》配套行政法規;部署對土地管理相關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起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指導意見》,制定土地徵收“成片開發”的相關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的指導意見。下一步,自然資源部要把貫徹實施新《土地管理法》作為改革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抓手,按照循序漸進、統籌全局的原則,在扶貧攻堅、鄉村振興、汙染防治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統籌用好新《土地管理法》各項制度,在深化改革中統籌推進新法實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關於公益訴訟工作,會議指出,要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在專題調研基礎上出臺有關文件,全面涵蓋行政公益訴訟、民事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檢察機關在線索移交、司法鑑定、信息交換、聯合培訓、幹部交流、聯席會議、訴訟支持等方面建立合作機制,加強對地方的指導。特別是要加強民事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

自然資源部有關司局和直屬單位負責同志,來自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司法部立法四局、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國家行政學院的專家學者,天津、江蘇、山東、湖北、福建、新疆6個省(區、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同志以及自然資源部法律顧問律所項目負責人參加座談。

記者:王少勇

審核:程秀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