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扫楼式”筹款、员工按单提成,往后你还愿意给水滴筹捐款吗


医院“扫楼式”筹款、员工按单提成,往后你还愿意给水滴筹捐款吗

最近,有2件事,值得说道。

一是,成立1周年的相互宝,已有超1亿人加入,意味着每14个中国人里就有1人加入相互宝;

二是,水滴筹被曝“扫楼式”寻找求助者,每单最高提成150元,地推人员月入过万,而且审核机制不健全,如今陷入了舆论漩涡。

一个是互助计划,一个是大病筹款,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弥补大病带来的经济压力和损失,初衷都是好的,但如今,孰优孰劣,一目了然。今天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相互宝破亿,一年救助一万人

去年的11月27日,支付宝推出的大病互助计划“相互保”更名为“相互宝”。如今,相互宝一周年之际,加入人数超过一亿,俨然成为了互助计划里的巨无霸。

医院“扫楼式”筹款、员工按单提成,往后你还愿意给水滴筹捐款吗

根据蚂蚁金服所公布的数据不难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相互宝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用户超一亿:相当于每14个人中,就有1人加入了相互宝。在这1亿成员中,80后占比29.6%,90后占比28.4%,为保险意识尚缺的年轻市场打开了一个突破口;

帮助了11928名重病患者:在这些受帮助成员中,80、90后占比 49.4%,其中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开颅手术、急性心肌梗塞等为高发重疾;

用户下沉:相互宝1/3的用户,来自县城和农村,可以说,相互宝用其极低的加入门槛帮助了更多有需要的人建立起了必要的保障。

另外,根据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对4.2万名相互宝成员的调查,发布了《相互宝社会价值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受访的相互宝成员中:

10%的人除了相互宝外,没有其他任何保障;

30%的受访者年收入低于5万元;

37%的受访者年收入在5-10万元之间;

如果生病,54%的受访者只能勉强承担10万元以内的医药费;

能承担30万元以上医药费的受访者比例,不到14%;

而癌症等重疾的平均治疗费用,往往在30万元以上。

不得不说,这就是相互宝的价值所在:极低门槛给了一群有需要的人,必要的保障。

虽然在这一年里,相互宝的健康告知、理赔、分摊费用、风控、庞大用户下的发病概率等等都不断遭到质疑,但远虑君认为,无论是本着“当做公益,帮助他人”的初心加入,还是抱着“担心得病、多一份保障”的念头加入,这都是很好的开端。

毕竟,这是1亿多人保障意识的觉醒!

即使相互宝并不是保险,但随着它的发展和壮大,我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更加理性的看待保险,同时善于利用保险来保障自己的一生。

建议阅读:





二、水滴筹:一手公益,一手利益

与相互宝一样声名鹊起的,还有大病众筹类型的——水滴筹。在相互宝庆贺一周年之际,水滴筹却踩了雷。

近日,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登上微博热搜,视频中曝光了“水滴筹”筹款的众多漏洞。筹款顾问地毯式扫楼,挨个病床问病人困不困难,需不需要筹款帮助。

这段视频暴露了水滴筹一类的众筹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随意填写募捐金额,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

模板化撰写求助故事,消耗社会爱心;

对捐款的使用缺乏监管。很多求助者在获得众筹资金并提现成功后,就不再证明资金去向。

可以说,模式很清楚,通过疯狂的线下地推来抢占市场,抢占资源;同时,水滴筹以自动跳转或链接的方式将用户引流至水滴互助或水滴保,引导用户购买商业保险,实现流量变现。

建议阅读:

而水滴筹官方平台的回应将责任全部归在“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上,不过,大众并不是傻子,因为这不是水滴筹第一次“出事”了。

比如,今年5月7日,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因突发脑出血住院医治,其家人为其在“水滴筹”上发起筹款,金额为100万元。

然而网友发现,吴家经济状况较好,在北京有两套房产、一辆车,却在众筹时还勾选了“贫困户”标签。平台的回应却是:没有资格去审核发起人的车产和房产。

爱心和信任就是这样被消耗殆尽的,除了让捐助者寒心外,损害的更是那些得了大病、真正需要帮助的底层老百姓。


三、互助、众筹与保险的关系


作为新兴事物,互助和众筹一直以来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虽然设计初衷很美好,却不断陷入争议。

这源于一个绕不开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做好监管

保险公司:方方面面都要受到银保监会监管,比如:注册资本、责任准备金、分支机构的设立、偿付能力、市场行为、新险种开发等,基本不会出现兑付问题;

众筹、互助平台:不受银保监会的监督,资金管理、风险控制等都要靠自律。

此次风波之后,有网友建议对水滴筹彻底否定,其实没必要,有问题整改优化就行,毕竟大病众筹对于真正走投无路的人也是一种希望。

而远虑君更希望大家不要将保障全部压在互助计划或者大病众筹上,相互宝值得加入,但保障远远不够,如果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做好保险配置,才能更加全面的规避人生风险。

这里,远虑君和大家聊一聊互助、众筹与保险的区别,以及我们该如何选择。在《大病筹款、互助计划和保险》一文中我们讲到过,这三者的风险理念是不同的:

医院“扫楼式”筹款、员工按单提成,往后你还愿意给水滴筹捐款吗

综合来看,保险是保障最全面的,且能不能赔,在合同条款里写得很清楚;互助计划对于收入暂时不高或者不想购买保险的人,可以考虑;大病众筹则是已患病人群的无奈之举。

那么,同样是事前规划,大病互助能否替代保险呢?答案是否定的。

医院“扫楼式”筹款、员工按单提成,往后你还愿意给水滴筹捐款吗

如上图,无论从产品形态,还是安全性等方面,互助计划都和保险都存在巨大差异。

保险的本质是一纸合同,受保险法的保护

,而互助计划并不是;

互助计划中有一句特别提示:会员对其他患病会员的分摊是一种单向赠予行为,尽管存在会员公约等约束机制,但并不能预期获得确定的风险保障

另外,保险监管层对于互助计划早有明确的界定:互助计划不是保险,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诺风险保障责任或诱导消费者产生保障赔付预期,必须与保险产品划清界线。所以,片面地认为互助计划可以替代保险,这是不理性的。

想要真正转移风险,还是要靠四大险种: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的科学搭配,来构建完善的家庭保障。


远虑君说

总的来说,相互宝“破亿”与水滴筹“爆雷”,都反应了一些现实问题。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顿批评或过度看好都是不理智的。希望监管能跟上,更希望各大平台能保持“助人”的初衷,在公益与利益之间保持平衡,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一些不好的遭遇,就收起了自己的善良。

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有用,就转发给你身边的亲戚朋友吧!


关注远虑保,点击下方“了解更多”,即可免费1对1保险咨询,帮你分析家庭风险,少花冤枉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