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你的嚮往 幸福你的幸福

嚮往你的嚮往 幸福你的幸福

——寧鄉市白馬橋街道辦事處夯實民生工程紀實

有一種美麗,叫幸福;有一種幸福,叫嚮往。

世事如棋,人生如夢,誰能找到通往幸福的入口?銳意進取,日新月異,現實生活離美好的天堂究竟有多遠?寧鄉市白馬橋街道辦事處帶著這兩個疑問積極探索,尋找以民為本的著陸點,為民辦實事,注重民生工程的開發、創新和落實,整治區域環境,美化街道色彩,讓市民枕著幸福入眠。

有的人只思不做,有的人只做不思,還有的人既不做又不思,而白馬橋街道黨工委和辦事處則是奔跑中的思想者,他們是想好了再幹,幹完了再去思考。“嚮往你的嚮往,幸福你的幸福”是《不忘初心》中的一句歌詞,歌曲不單是聽起來悅耳,更重要的是它所囊括的內涵。

精準扶貧和人居環境整治這兩項工作是當前全國的兩臺重頭戲,不斷上演著各種版本的精彩節目。白馬橋街道辦事處與時俱進,打響兩大攻堅戰,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效果顯著,有目共睹。

嚮往你的嚮往 幸福你的幸福

▲改造後的白馬社區鳥瞰圖。

精準扶貧 一起向幸福出發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不爭的事實,但也存在貧富懸殊的現象,習近平總書記的湘西之行,吹響了精準扶貧的號角。大江南北、城市鄉村,興起了一波又一波脫貧的熱潮,演繹出許多扶貧的經典故事。

白馬橋街道辦事處以民生問題為導向,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制定方案,注重落實。扶貧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奏效的。扶貧工作不是空喊口號,更不是走馬觀花,而是要落到實處,讓那些尚處於貧困階層的群眾真正享受到扶貧工作帶來的好處,徹底跳出貧困的圈子。

該辦事處對轄區居民一一鋪查,調查情況,做好短期和長期扶貧的工作計劃,從政策層面上,對低保、五保、殘疾等貧困戶不遺餘力進行補助救濟,應保盡保,解除貧困戶的後顧之憂,讓所有扶貧對象感受到國家扶貧政策的溫暖。

該辦事處還遵照寧鄉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對市內貧困的黃材山區進行實業扶貧、就業扶貧和創業扶貧的扶助工作。資助10萬元對當地特困戶進行住房改造,解決住房困難,讓特困戶過上舒適的生活。大手筆投資15萬元建設了一個200立方米的凍庫,用於扶助黃材地區的貧困戶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培養貧困戶自身的造血功能,助力當地經濟生產工作,還計劃籌集後續資金10萬元,穩固扶貧成果,走創業扶貧之路。

自幼失去雙親的石國忠,就是就業扶貧的典型事例。2004年,他給別人安裝電錶時不慎被電擊,從2米多的高處摔下來,造成脊椎骨斷裂,花去醫療費近10萬元。家庭的主心骨倒下了,這個家庭也就陷入了困境。

幾年前,當精準扶貧成為時代的主流時,白馬橋街道辦事處形成了“手拉手、一對一”扶貧機制,送他去長沙學習中醫按摩理療。學成之後,又幫他在寧鄉市內找到一家需要技師的按摩店,石國忠就邊打工邊學習,一個月可以拿到2000元左右的辛苦費。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習實踐,石國忠認為自己開店的條件已經成熟。街道辦事處安排了鄒學哲進行專門對接,鄒學哲跑到工商部門為他辦好了營業執照,又在沙河市場人氣旺的地段找到一個待轉讓的店面。由於按摩技術到位、效果好、回頭率高,石國忠店裡的生意相當紅火,客戶有時還要預約。開業14個月,石國忠把每天的收入與支出認真記在本子上,除去房租、水電費、生活費,每月可掙3700多元,收入可靠穩定,並有逐漸上升之勢。

石國忠很開心,他能自食其力,證明自己的人生價值,解決了家庭經濟來源,並找回了男子漢的尊嚴。他說,他從小就是孤兒,是政府把他養大,已經是恩莫大矣,現在又給予他無微不致的關懷,他應該感恩政府回報社會。

石國忠的事例,譜寫了一篇身殘志堅、艱難創業、脫貧致富的文章。

黨工委書記歐正坤說,貧困戶不是包袱,同樣是一筆財富,扶貧的意義不是給人家一筆錢,而是給人家一把跳出貧困圈子的力,讓他們真正擺脫窮困,把“貧”字和“赤”字從他們的字典裡刪去。

嚮往你的嚮往 幸福你的幸福

▲建設中的鳳凰新城。

嚮往你的嚮往 幸福你的幸福

▲美麗的五指湖。

環境整治 共同向幸福靠攏

人類活動作用於周圍環境就會影響環境質量的變化,加上自然災害的影響,產生大量垃圾,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和健康帶來危害。

“市民嚮往的,我們就去爭取,市民要求的幸福指數,我們就去追求和超越。”這是歐正坤的原話。

白馬橋原來是寧鄉縣城區的後花園,扼守寧鄉市的南大門,作為城鄉結合部,其窗口作用非常顯要,雖然管理區域沒有變動,山還是那座山,湖還是那個湖,但站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高度,工作千頭萬緒。白馬橋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屋建瓴,以發展的理念、執政的理念和團隊的理念為出發點、落腳點,以群眾的滿意度為標準,推出一系列民生工程,啟動了一環南路廣場美化、水果市場下水道改造,正龍古街提質,玉煤大道亮化等24項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環境工程,實現了旱廁清零、裸露地塊覆綠清零、黑臭水體三個清零,咬緊環境治理不放鬆,持續發力,實實在在為老百姓辦實事,有效增強人居環境的幸福指數和居民的幸福感。

兵馬未動,宣傳先行。為了營造良好的治汙剿臭、美化環境的工作氛圍,白馬橋街道辦事處通過建微信群、發倡議書、上宣傳欄等方式,教育和引導居民增強文明意識、衛生意識、環保意識,自覺投入到這場群眾性活動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識不斷上升,形成了街道統籌、社區聯動、全員行動的工作格局。

筆者走訪了白馬社區和仁福社區,到處可見的是老翁老婦在池塘邊清除雜草,中年婦女在門前打掃庭院,看不到菸頭,找不到落葉,更不要說成堆的垃圾或有臭氣臭味了。無論是交通要道,還是背街小巷,無論是彎彎山道,還是融融水間,都給人一種人在畫中走的感覺。白馬社區的副主任杜宗良,53歲,搞基層工作20餘年,把社區當成家。特別是今年的人居環境開展專項整治以來,歷時幾個月,起早貪黑。早上六點多帶頭出工,砌花圍、清整、綠化,發動轄區居民搞好房前屋後衛生,建設美麗家園。青橋組周家灣塘年久失修,雜樹叢生,塘邊路面坑坑窪窪,水體渾濁。杜宗良帶人將塘進行清淤護砌,塘邊栽樹植草皮,路面拓寬平整,打撈漂浮垃圾,引進源頭活水。經過美容整理後,面貌煥然一新。樓臺鱗角、青松翠竹倒映水中,倒影隨水波晃動,水體是如此清澈,色彩是如此適中,很有衝擊力,歎為觀止。早在2015年,白馬橋就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並非浪得虛名,4年後,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各人自掃門前雪,儘量少製造生活垃圾,將垃圾分類收集,日產日清,這已經成為當地婦孺皆知的行為習慣,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這就是該街道倡導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清清爽爽、和和美美”總體目標的具體體現。

全體動員,全員參與,總體目標能不實現嗎?

以黨建為引領,以居民的需求為目標,以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動力,白馬橋街道辦事處卯足馬力向前衝,這匹白馬開始領跑了,奔跑在精準扶貧的征途,奔跑在人居幸福的園地。

誰都向往幸福,關鍵是怎麼去追求,白馬橋人不等不靠,多措並舉,艱辛付出,勤勞致富,扶貧攻堅,改變人居環境,將彈丸之地打造成幸福白馬,人間的天堂。(文/歐陽競雄 馬華 圖/劉德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