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八旬老人心眼好,吃苦耐勞,晚年生活充實而幸福,看看吧


在自己家的土窯洞的土炕沿上坐的兩個人是老兩口,男人叫王安順,今年81歲了,老伴叫董芍藥。老兩口住在山裡面,而且還住在山樑上面,原本這裡就只有二十多戶人家,居住分散,現在年輕人都進城打工或者創業去了,也有的全家都移民到縣城了,所以這個小山村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年紀大的老人居住。

老兩口一生生育了一兒一女,女兒當然是嫁人了,兒子結婚後根據當地盛產金梨、蘋果、核桃、大蔥等農副產品,但是由於山區行路難,客商很少進來,因此,當地農民賣農副產品難。於是,兒子就開始做農副產品經紀人,專門和外地客商聯繫買當地的農副產品。為了聯繫客商方便,兒子就在縣城買了一個小院。家裡就只剩下王安順老兩口了。圖為董芍藥和他們的一盤土炕。

王安順一生是不太順利的,也是吃苦受累的一生。因為王安順兄弟姐妹九個人,家裡生活困難,高中畢業後就沒有考大學,留校做了教師。幹了四年後,因為是臨時工,所以回家當農民了,當時,學校也沒有個說法,也沒有給補貼,老實的王安順就回家種地了。這一種地就種了57年。


老人回到村裡後,為了補貼家庭的困難生活,什麼重活累活都幹。離這個村一百多里地的地方,有一個鹽池,到了冬天,需要用人力去生產鹽和硝,下鹽池是個重活,要用肩膀挑起二百斤的擔子來擔硝。別人都嫌棄這活兒太重了,到了春節就回家不幹了。但是王安順卻最長幹了八個月,當然包括給鹽池修火車站臺。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 當地興修水利,杜絕黃河水患,保護沿黃河的百姓和土地的安全,需要大量的石頭在黃河邊上壘石頭壩。當時是從大山裡炸石頭,然後鑿成方塊石頭。用人力把石頭拉到黃河邊上。由於從山裡到黃河邊上距離太遠了,有九十里路,人力根本不可能一天拉到,於是採取了分成兩段來運輸石頭。王安順當時是從山裡拉上石頭,拉到賈村。圖為王安順老兩口在捏柿餅。

當時拉石頭是用小平車。他一平車裝兩千六百斤,當時的一輛三駕馬車也就是拉兩千斤。拉石頭雖然大部分是下坡路,但也有許多上坡的地方,有的坡太陡了,大家就八、九個人一起連拉帶推一起一輛一輛的往坡上送小平車。這就叫盤坡。拉上兩千六百斤石頭 ,慢上坡的道路,幾乎就是雙手拉著轅杆,肩膀上拉著拉帶,頭貼著地面一步一步慢慢的走,與其說是走,倒不如說是一點一點的挪動更為準確。汗水像雨點一樣灑落在路上、灑落在身上。


王安順就是這樣汗水灑一路的拉四十里地,凌晨就從家裡出來拉石頭,回到家裡已經是星辰滿天了。為什麼拉這麼多的石頭,老人說,就是為了多掙國家的補貼,當時國家按照八百斤一個標準,一天補貼兩元錢和半斤糧食,他這樣啦的多,一天就能掙六元錢和一斤半的糧食的補貼。

在農村除了種地外,王安順老人還承包打窯洞,當地是個山區,當時的歲月裡,十戶農民就有九戶住的土窯洞,喂牲口、村裡的庫房、村裡的辦公場所幾乎都是土窯洞。王安順打窯洞有技術,比別人打的快,而且窯洞規則,形狀好。他一個人一個月就可以用钁頭、鐵鍬、平車打成一孔窯洞。老人回憶說,他打成的土窯洞不下五十多孔。這也是個賣力氣的活兒。老人家身後的就是當地的土窯洞的外形。

年輕時候乾的活兒太重,落下來腿痛的毛病,現在他和妻子都是腿痛的病,走路都非常困難,需要拄著柺杖慢慢的走。現在不種地了,十畝土地都讓兒子耕種。但是老人還是要給兒子幫忙的。因為兒子的地裡都是蘋果樹、梨樹等,老人就在冬天就在地裡修剪果樹、梨樹。夏天到地裡鋤草、拔草。總之,只要能幹活,就儘量幫幫兒子。


山裡柿子樹多,當地人嫌棄柿子效益低,都不去採摘,當柿子在霜降前後成熟的季節,王安順和妻子就開上電動三輪,用鉤搭把柿子鉤下來。再用三輪車拉到家裡,好柿子旋了柿餅,摔破的柿子做了柿子醋。一年老人都要旋三百斤柿餅的。老人還在自家的院子裡種了菠菜、韭菜、筍、辣椒、白菜、大蔥等蔬菜,這一年可以節省好多的錢。還是無公害蔬菜。

王安順老人說,兒子、兒媳婦都非常的孝順,雖然豬肉很貴,但是兒子還是不停的為他們送來豬頭肉、豬卷子等。但是妻子董芍藥捨不得吃,總想讓孫子、兒子回家一起吃。王安順老人說,妻子把豬肉放在冰箱裡,最長的要放上一年時間。人老了,可能就是這樣,越老越和兒孫們親。圖為妻子董芍藥正在用土灶蒸饃。這種土灶的煙囪通土炕的,冬天不用生爐子取暖的。

王安順老兩口心眼好,養老金和兒子給他們的錢捨不得花,但是鄰居有了困難,就會慷慨出手的。有一戶農民的兒子結婚,向王安順借錢,老人一下子把自己僅有的三千元全部借出去了。今年,有一戶農民生活困難,一百元錢都借不來,老人又借給這戶農民五百元。老人省吃儉用,吃的都是地裡出產的紅薯、金梨和蔬菜,但是幫助比自己困難的相鄰,毫不含糊。圖為妻子拿著蒸好的紅薯、金梨讓丈夫吃。


王安順老人說,現在他們都是八十歲的人了,生活得很幸福,住的土窯洞養人,冬暖夏涼,在地裡幹些活,就是鍛鍊身體。當沒有事情的時候,老兩口就會在門口坐一坐。老人說,門口就是瞭望哨,可以看到山脈,看到梯田,看到在山腰裡居住的人家。老人休息的時候,小貓咪還在身邊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