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尽管希区柯克的电影中,绝少带有推理元素,

但是,对于近期院线上映的这部带有明显希区柯克式风格的悬疑片来说,

因为红颜秀影并不擅长于推理元素,或者换句话说,对于红颜秀影来说:

所谓的真相推理,其实是对于我们称之为“真相”的绝佳讽刺。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没错,红颜秀影说的便是莱恩·约翰逊指导的《利刃出鞘》

海报上的“年度最佳悬疑电影”也格外的显眼,

该片本身是夹杂了英国“夏洛克式”的推理元素以及希区柯克式的悬疑元素。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在这里,我们先插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

历史事实,

那就是美国独立战争之前曾是英属殖民地,当然更为有意思的一点是,

尽管希区柯克本人是在好莱坞名声鹊起,但是他身上却流淌着英国人的血统。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在这里之所以会提及到希区柯克,也是因为电影的一开头,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在两只猎狗朝前跑来的升格画面(电影视听语言术语,即慢镜头)中,那巍然而立的古堡形象,

以及在电影开场中,那不停剪切的关于古堡中的事物的特写镜头,玛尔塔穿梭在屋中的身影、电影配乐等诸多视听元素,

这些不免让人想起希区柯克的《蝴蝶梦》这部电影。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当然,在这里我们不去展开讨论希区柯克这部电影或者是他这个人,

因为在这里,我们所要论述的是《利刃出鞘》本身所含有的关于“后殖民批判主义”的相关隐喻。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可能很多朋友会问“后殖民批判主义”是什么?
其实说得简单直白一点,就是关于“前殖民时期”宗主国与前殖民地关系的一种反思,或者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叫作内省,

是一场关于“权利、话语”的文化批判研究的一种理论。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当然,红颜秀影在这里不会展开去说明,

因为整个理论框架非常的复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了解。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回到正题,如果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可能会知道,

美国建国初期的那场著名的“南北战争”,战争的对象是南方的黑人奴隶主,或者说是庄园主,

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存在于某种“欧洲中心论”视野下的种族歧视。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在那个时期,或者是延续至今,

关于“后冷战时期”的“人”的讨论,从来都是基于“欧洲中心主义”而言,或者换种更为讽刺的说法就是:

即便是在一战结束之后,欧洲殖民帝国尽相失利的情况下,

关于“人”定义,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仍是关于“欧洲白人”的。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因而,那一时期,其他肤色的人种是居于某种“他者”的形象而存在于“白人主体”之外,

或者,从历史角度而言,他们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人”,而只是“被切割了权利的人”。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而这一点,电影中也表现

得十分的明显,

哈兰·斯隆比(电影中的富豪小说家)一家人在面对(黑人)警察的“审问”时,

没有任何一个人表现出对于警方所代表的“司法机制/权利机制”的害怕,甚至表现得无比的无力,

以至于在后面的剧情中无视警方势力的存在。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当兰森(克里斯·埃文斯)第一碰面时,

黑人警察称呼他为“休”,兰森的回答是:

“叫他兰森就好,休是他家的仆人对他的称呼”。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在这里之所以会用到“审问”、“司法/权利机制”等词,

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封闭式”的古堡的环境中,环境本身就已经被区别于我们所熟知的外部世界,

而被喻指为“帝国式”的环境,或者说是被借喻为了某种新的“帝国权力”一样的存在。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在这样的环境中,警方所代表的“权利”失衡,以及作为黑人的“权利”被“切阉割”,

这也造就了这样的一种在心理地位上的不对等关系。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而对于这种不对等关系最佳的“平衡剂”,则是那个带有明显南方口音的私家侦探,

并以此完成了一种对于“帝国式资本”的“权利解构”,

或者是“权利力量的某种对峙与平衡”,以至于当第三种力量涌现的时候,这种对峙的局面被全面瓦解。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玛尔塔便是第三种力量,或者说是区别于第一第二世界的第三世界国家,

因为电影本身对于国家的指涉就是模糊不清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该角色出自第三世界移民国家。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哈森一家人为代表的“帝国式”的指涉,

从电影一开始就充满着对于私家侦探的不满、或者说是不屑,

(用电影中的台词来讲,就是Who the hell is that guy ?)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基于这样的“不对等关系模式”,电影以玛尔塔的第三人称视角展开叙述,

辅以一种“伪上帝视角式”的观影模式,将观众自然而然地带入到某种观影误区,

即知道玛尔塔是所谓的“凶手”,但是庄园资本本身所带有的那种难以抑制贪婪与玛尔塔本身所带有的纯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使得观众的同情心皆尽偏向于这个代表着第三世界移民国家的女性角色。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事实上,我们也可以看到,

作为角色本身,促使玛尔塔进行电影中所有事情的核心推动力,便是能否以核心的身份跻身于这个国家内,

或者说是融入这个国家的体制机器内,以取得合法的权利。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在电影的主线之外,

这一家人讨论最多的是国家的法律机制,那么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所代表这些“话语权”的,

也无疑只有哈森一家人(帝国资本主义)以及私家侦探(南方庄园主)。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

在“巨大的城堡”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被各式的武器所装饰着的“铁王座”,

对标《权力的游戏》),

那么这个铁王座的“所属权”或者说是“坐拥权”在电影中呈现着这样一个顺序:哈森– 私家侦探 – 玛尔塔。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这里也是所代表的权利/话语的主体地位的轮换,

事实上,玛尔塔所象征的第三世界国家、女性角色的符号化意义,

对于“后冷战时期”的第三世界国家的话语权以及“后消费主义时代”的女性的时代话语权而言,

又何尝不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呢?

年度最佳悬疑电影,和它的“后殖民批判主义”

电影的结局,展现的玛尔塔捧着咖啡杯站在带有“权力意味”的“城堡”之上,

她俯视着下方的原本的“帝国资产属性”的大中景到大全景的镜头中,所代表的含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