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毕加索曾说:“好的艺术家复制作品,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


叙事的艺术发展至今,相比于“如何创作出一个全新的故事模板”,我们更应看重“如何融合出一个适宜的叙述模式”。


从爱伦·坡到柯南·道尔,从本格派推理到社会派剖析,从福尔摩斯到波洛侦探,从黑色电影到希区柯克……推理故事的叙述模式难有新意,真凶往往一眼看穿。


倘若想在侦探类电影中再创辉煌,就必须将以往的模式配合相应的电影话语加以融合。


显然,这部《利刃出鞘》做到了!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一座古宅,一具尸体,一群嫌疑人……


在导演兼编剧莱恩·约翰逊的精妙叙述,以及超豪华演员阵容的炫目演绎后,这部《利刃出鞘》或许会让观众觉得:


似曾相识的架构,却一次次刷新着我们的认知。


到底是什么使千篇一律的古宅杀人案母题塑造了一部令观众备受追捧的电影?


下面,我就从《利刃出鞘》对以往悬疑电影元素的融合与创新上,聊聊本片口碑不胫而走的原因。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阿加莎的古典叙事与反阿加莎的真相前置


在聊《利刃出鞘》的元素融合前,先聊聊它的人物出场设置


悬疑侦探电影,与命案相关的嫌疑人一般有两种出场方式:


一种是随着侦破过程,相关人物前后依次出场,然后侦探顺藤摸瓜,找出幕后真凶。


例如全明星出演的《假面饭店》,木村拓哉饰演的警官携手长泽雅美饰演的酒店服务员,对每一个顾客依次排查,最终在千钧一发之际找到真凶。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另一种,观众先被告知真凶就在这些人中间,然后侦探再按照自己寻找的线索,一步步揭开真相。


这种出场方式,更多出现在某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几个嫌疑人当时也都在场且都有作案动机。而在“侦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中,经常采用此类古典主义叙述模式。


例如大家熟知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就用了这一设定,侦探与观众需要在这几个人物中找出凶手。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回到《利刃出鞘》,一家子人因宣读遗嘱而聚在一起,真凶就在这些人里。


人物出场符合古典设置,而在故事发展过程中,导演几乎也沿用了阿婆的古典叙事,就连询问案情的拍摄手法都是正反打镜头来回穿插在侦探与被询问人之间。


但在真凶揭露的一瞬间,导演又做了一次“反阿加莎”的举动。


电影快放到一半时,通过女护工关于真相的回忆,观众了解到:老富翁确实是出于保护女护工的目的,切断了自己的咽喉。


整个案件就是一场自杀案,没有正邪较量与利益冲突后的过激杀人,一切都是保姆失误后,与受害人合谋演的一出掩盖真相的大戏。


就像《嫌疑人X的献身》那样,推理到酣畅时,结局就被给出。观众需要注意的不是谁是凶手,而是寻求真相者与事实掩盖者之间的博弈。


在这一处理上,它的确是“反阿加莎”的。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希区柯克的定时炸弹与反希区柯克的甜甜圈


事先知道悬疑点的处理模式,很容易让人想到希区柯克,但同时,《利刃出鞘》又是“反希区柯克”叙事逻辑的。


作为悬疑惊悚片的集大成者,希区柯克曾提出“定时炸弹理论”


三个人打牌,牌桌下有一个将在5分钟后爆炸的定时炸弹,如何发挥悬念的最大作用?


希区柯克认为,不用直接展示炸弹爆炸的瞬间,而是要让观众在事先知晓会有爆炸的同时模糊爆炸的具体时刻,并在此时去刻画玩牌人的反应,以牵动观众们的心。


在电影《夺魂索》中,观众一开始便知道凶手是谁,然而我们还是会揪心。此处不是因为“谁是凶手”的真相牵动着我们的心,而是“真相被揭露”的整个过程引人入胜。


悬疑效果的产生,不是源自真相大白的时刻,而是来自探求真相的时段。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利刃出鞘》本身延续了希区柯克的悬念制造,将真相摆在开场,然后让观众去期待侦探如何从一家子戏精中发现其自杀行为的真相。


但这一场“事先知晓的自杀案”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最后的真相又并不是我们之前所看到的真相。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箱子内确确实实装着一具被绳子勒死的尸体,然而在《利刃出鞘》的结尾,箱子中受害人的死因并非我们被告知的那样。


这就要结合片中一个重要意象——甜甜圈——进行解读。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007”丹尼尔·克雷格饰演的侦探形容这起案件时,用甜甜圈加以修饰:“别看它是一个甜甜圈,但在空心中,还有一个小甜甜圈。”


扑朔迷离的案情确实可以用甜甜圈来形容,但这起案件并不是一个甜甜圈套着另一个甜甜圈,它只是一个甜甜圈那么简单。不过,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甜甜圈里的那个空心,而是构成空心甜甜圈的外部因素。


随着剧情发展,富翁一家人都有作案的动机,而他们对富翁的遗产也觊觎多时。


到最后,我们发现这一案情的真正主推者是小儿子。但小儿子的圈套被女佣阴差阳错地避免了,而老爷子割破自己的喉咙也是不争的事实。

结尾就像我们开头所看到的那样,甜甜圈依旧是空心的.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利刃出鞘》的惊艳点,不在于反转,而在反转中依旧保持那个空心的结局状态。


它的做法不是在甜甜圈内添加小甜甜圈,而是丰富甜甜圈外层面包的料子,加点巧克力豆、杏仁、奶油夹心等此类装饰物。


就像那个“万剑归一”的座椅,类似于一个空心的甜甜圈。


利刃本象征追求真相的迫切,以及揭露真相时的直接、锐利,但最终所谓的利刃不过是弹簧假匕首,这也象征结构上的那个空心状态——每个人都有作案动机,但每个人又不是真正的凶手。


所以,《利刃出鞘》没有一个真正的凶手,结局的空心甚至宣告整个谋杀案件的不成立。以希区柯克式的人物状态,编织了一段“反希区柯克”的无真凶故事,这才是《利刃出鞘》的妙处。


既然提到人物的反应,就要说说本片的另一个融合:在本格推理中,融进社会派的剖析。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本格派的线索与社会派的权力寓言


影片不是一个见招拆招的神探传奇,而是美国当下社会的寓言故事。


任何一部作品之所以能被观众津津乐道,除了内容架构上精妙的编排,更重要的是通过影像细节,对社会现实进行或隐或显地照应.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首先来说说富翁一家子戏精,看似各个都是贵族精英,高高在上,实则每个人都并非表面上那样光鲜旖旎。


长女盛气凌人飞扬跋扈,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白手起家,实际上还是占了老父亲原始资本积累的光;


大女婿风度翩翩,实则道貌岸然搞外遇;


二儿子没有写书的才华,只能帮父亲打理出版社;


网红儿媳和她那特立独行的女儿,一个靠挖公公的钱过日子,一个则在自身利益遭受侵犯后抛弃盟友;


小儿子则是个典型的被宠坏的公子哥……


就像长女所言:“我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走到今天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独当一面,实际上他们不过是靠着先辈的财富积累,才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所谓的独立自主,不过是掩盖自身无能丑态的遮羞布。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在争夺遗产的问题上,每个人丑态百出,闹了一圈,最后还是女护工笑到最后,家里直系亲属各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上层人根本瞧不上女护工的外族身份,他们嘴上说着在获得遗产后会帮助护工,但实际上却陷入内讧无法自拔,甚至连女护工的国籍都没弄清楚。


她时而被说成是来自乌拉圭,时而被认为是厄瓜多尔人,最后直接被小儿子说成“可能是巴西人吧,谁知道呢。”


身份在不同国家间流转,本地居民对移民的身份漠不关心。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或许很多观众会产生疑问,那就是老富翁为什么要把遗产传给女护工?


关于这一问题的原因,我们应该抛开逻辑,从故事内容隐喻上进行分析。


一方面,老富翁把财产让女护工继承,实则是对关于“白手起家”观点的一个回应。


一大家子全都是含着金汤勺长大的,只有女护工与母亲成天因为非法移民的身份而提心吊胆。


在这一层面上,老富翁将遗产传给女护工,是对她“劳动创造财富”这一信念的肯定。女护工才是那个真正意义上白手起家的人。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另一方面,在现实隐喻上,无论是否白手起家,你依旧是资本运作一环上的一个小零件。


以往女护工是局外人,是被资助的对象,但当她获得财富,手中紧握那个象征权力话语的杯子,站在屋子的上层阳台俯视众人时,她也卷入了权力的漩涡,成了资本运作游戏中的一员。


结合美国现实状况,在这样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国家中,黑人都可以掌握话语权,那么以此类推,黄种人、拉美裔等民众,是否也可以在今后掌握美国的话语权呢?


在这一点上,《利刃出鞘》通过外裔的胜利,做了一次现实的推测。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无论任何人上台,权力依旧会吞噬我们的心。这里得好好聊聊女护工那个戏剧化的技能——呕吐


女护工只要一撒谎就会呕吐,而这一行为本身暗示:它不仅是象征护工民族身份的劣根性以及低人一等的地位,同时也展现出护工内在心灵的纯粹、不受污染。


可恰恰正是这样一个能够保持本心的小姑娘,却在案件的层层深入中完成了对这一民族性劣势的掩盖,甚至因此丢失了心灵上纯洁的部分。


电影中有三组呕吐的场景:


第一次是侦探初试水,护工知道一家人的丑事,想掩盖又掩盖不住,最后吐了。


第二次是在跟小儿子躲避侦探追捕时,她说了句谎话,但却等侦探背过身子后,她才吐了出来。


第三次是在得知知情者死后,女护工主动欺骗小儿子,套出他谋害知情者的实情,最后没忍住,羞辱性地吐了公子哥一脸。


呕吐行为从被动的弱点,变为一种主动的优势。


女护工没有成功,成功的是权力,它让每一个见识到自身好处的人都忘掉原初的身份,从而成为另一个压制其他弱势群体的强者。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在继承阿加莎·克里斯蒂古典侦探叙事与希区柯克经典悬疑电影架构的同时,《利刃出鞘》用甜甜圈的“空心状态”对之前两类模式进行了创新,用本格推理说了一个社会派的寓言故事。


就像那个球,一开始被扔出窗外,之后又被狗叼了回来,然后长女又将球放在办公桌上。


球象征权力的更迭,是死去富翁的权力之眼在人间的继续监视。大女婿害怕威胁从而将球丢了出去,忠诚的狗又把球叼给大女儿,最终球被放回原处,大女儿也发现了丈夫有外遇的秘密。


人会变,但对权力的渴望不会变,每个人依旧逃不过权力的注视。融合不是重点,重点是在融合后不被权力吞噬,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最应该注意的事情。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寄生虫》《小丑》后又一年度爆款,这次终于轮到侦探悬疑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