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银幕“正派小生”庞学勤,原来《红楼梦》“探春”是他儿媳妇


庞学勤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于中国影坛上的一位独具风貌的“正派小生”。 1929年,庞学勤出生于江苏省滨海县。滨海是苏北老解放区,文艺活动比较活跃。受部队文艺宣传队影响,庞学勤从小喜欢演戏,年仅15岁便投身革命,参加了阜东文工团。1945年,他担任了东坎青工剧团团长,带领该团百余名成员,在县城附近百里方圆演出。

1947年,庞学勤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苏北军区文工团任团员。不久,他随军南下,来到安徽,先后在淮北军区、皖北军区和安徽军区文工团工作。在此期间,曾参加《白毛女》、《李闯王》、《王秀兰》等多部舞台剧的演出,并配合淮海战役,编演过小型歌剧、淮剧、快板剧和活报剧。

冒着硝烟炮火在野台子上演出,使庞学勤磨炼了演技,掌握了迅速适应各种角色的本领;随着野战部队转战南北、驰骋杀敌,使庞学勤具有了战士的气质,积累了丰富的部队生活经验。这一切,为他后来登上影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50年,庞学勤被所在部队保送到中央电影艺术研究所艺术系演员班学习。195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影演员剧团。翌年,调到长影演员剧团任专业电影演员。


从电影《边寨烽火》中俊朗质朴的指导员、电影《甲午风云》中洋溢爱国情怀的水手王国成,到电影《战火中的青春》中鲁莽而率真的排长雷振林,再到电影《兵临城下》中胸有城府、沉稳干练的地下党李忠民、《独立大队》中圆滑、匪气十足的反派刁飞虎,庞学勤都有着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

他不平凡的艺术人生以及他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人感受到他的真挚与执著 。而且,他塑造的一系列生动、鲜明、感人的艺术形象,都绘入了中国电影的画廊,铭刻在观众的记忆中。他视辛苦为甘饴,走南闯北,下海上山,有着对艺术的真诚、执着、热爱和孜孜追求 。

庞学勤夫人杨洸1932年出生于北京一香书门第,父亲是大学教授。从小酷爱文艺的杨洸,以优秀成绩考入华北大学音乐科,主攻声乐。毕业后分配到中央音乐学院任专业演员。由于她土生土长北京,说一口纯北京普通话,加上那双扑闪扑闪能“说话”的大眼睛,唱歌舞蹈之余,她还常常担任报幕、诗朗诵的角色。


在抗美援朝的初期,杨洸随学院组织的“音乐列车”在东北的演出,让才气逼人的她在当地备受欢迎。1950年由组织推荐参加设在北京的中央电影表演艺术研究所学习电影表演专业,与她同期学习的还有从全国各地各文艺系统抽来的李亚林、张圆、叶琳琅、印质明、赵联、于洋、刘世龙等后来名诵一时的电影明星,杨洸与从部队来的庞学勤就是在学习班里相识后相爱。 

在学习期间,杨洸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大型话剧《屈原》的演出,与赵丹、白杨、谢添等同台,她演婵娟一角。三年学习即将毕业时,杨洸被东北电影制片厂借去拍故事片《无穷的潜力》,她扮演青年女工朱姑娘。演完这部银幕处女作,杨洸毕业分配进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55年,杨洸又一次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丹娘卓娅》,并征服了孙维世、吴天等主考官,而考入了留苏本科班。

但苏联专家鲁拉廖夫认为女演员最宝贵的是青春,出国学习5年会严重耽误她的才艺。出于特殊考虑,苏联专家建议她去报读刚建立的北京电影学院首届表演班,在国内直接接受前苏联电影专家们的教学。杨洸又一次坐进教室面对电影表演教育专家。


两年毕业后,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她刚到长影厂报到,就接到八一厂的邀请,在反映抗美援朝志愿军空军英勇作战的故事片《长空比翼》中分饰两人:女主角杨华与女护士小郭。由于她在银幕内外的表现都十分突出,八一厂领导很赏识她,希望她能留下。但她二话不说,就奔回长影参加描写农民武装斗争的影片《心连心》的演出,

与庞学勤首次夫妻合作,她演秀清,老庞演地下党员李文彩。两年后,在《烽火列车》上,夫妻俩再度联手,她演志愿军女战士苗景春,老庞饰演王书记。

1986年,杨洸随时任长影厂副厂长的丈夫调到珠海工作。庞学勤任珠海市政协副主席,离休后仍关心珠海的影视文化事业。杨洸在市文化局退休后,过上安逸的晚年生活。可以说,杨洸虽然失去她一生挚爱的银幕,但她收获了家人对她一往情深的爱。在她备受病痛困扰的漫长岁月里,是丈夫庞学勤对她不离不弃,对她无微不致的关怀呵护,夫妻相濡以沫,牵手走过半个世纪的艰辛与欢乐。


让杨洸欣慰的,是两个儿子都各自成材,大儿子庞好继承父母的衣钵,已成为独挡一面的第六代导演,大儿媳东方闻樱是制片人又是影视明星;小儿子庞洋从事商贸,小儿媳刘铁君业余创作了好几个影视剧本。   2004年,杨洸女士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珠海逝世,享年72岁。庞学勤则于2015年在珠海逝世,享年86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