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丨可防可控 遠離“運動猝死”

11月27日中午,浙江衛視綜藝類節目《追我吧》發佈聲明,臺灣演員高以翔在參加節目錄制的時候,在奔跑中倒地昏迷不醒,最後在醫院經過兩個小時的搶救無效,心源性猝死。高以翔錄製的節目內容包括140米高空速降、爬70米高的樓等,從11月26日8時30分開始錄製,一直持續到11月27日凌晨1時45分,高以翔工作時長17個小時……35歲,身材健壯,這樣的年紀和身體素質本不該和猝死聯繫在一起,消息一出令人震驚。“運動猝死”的新聞再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什麼是心源性猝死,造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是什麼?怎樣才能抓住搶救的“黃金四分鐘”?人們如何在運動過程中遠離這種危險?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就此採訪了甘肅省人民醫院心內科張福副主任醫師。

健身房丨可防可控 远离“运动猝死”

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運動猝死”指的是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一般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兩類。而高以翔發生的心源性猝死,又分為兩種,一種是患者本身有心血管疾病,另一種是超負荷運動導致心臟缺血。張福指出,凌晨正是人體體溫最低的時候,人體的各項機能包括神經反應、關節活動性、心肺功能,都處於一天的低谷。這個時候長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很可能過度透支身體,特別是心臟的使用超過了身體的極限,即使身體本身沒有病痛,也可能發生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導致腦部及其他重要臟器的血供中斷, 如果沒有及時救治會導致死亡。張福指出,心源性猝死者絕大多數患有器質性心臟病,主要包括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心肌炎、非粥樣硬化性冠狀動脈異常和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等。其中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大多數心源性猝死則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所致。一些暫時的功能性因素,如心電不穩定、血小板過度黏附聚集、冠狀動脈痙攣、心肌缺血等使原有穩定的心臟功能及心電發生不穩定情況。而且,隨著工作、生活、家庭的壓力與日俱增,並且長期有嚴重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結構不合理、暴飲暴食、長期熬夜、抽菸、喝酒等原因,年輕人猝死人群與日俱增。此外,超負荷的運動容易導致心肌缺血,易引發猝死。

黃金搶救時間僅四分鐘

據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居全球之首,數據顯示,心跳驟停超過4分鐘,腦組織會發生永久性損害。心跳驟停超過10分鐘就會腦死亡,被搶救存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張福指出,對心跳、呼吸驟停者,如果能在4分鐘內進行有效現場的CPR(心肺復甦),則可能有50%的搶救成功率。應加強普及心臟猝死的急救知識,讓大家掌握猝死的急救技能,從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遇到猝死患者,應第一時間撥打急救電話。在專業救護人員到達之前,學會正確使用CPR與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心肺復甦是在專業救護人員到達之前,延續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現場如有AED,胸外心臟按壓之後,立即配合使用AED,提高患者搶救的成功率。

預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張福強調,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預防心源性猝死。

不熬夜。生活沒有規律、常熬夜,極易引發冠狀動脈痙攣,導致猝死。

戒菸限酒。大量飲酒和吸菸,也會誘發猝死。

心態好,避免情緒波動。持續過大的心理壓力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重要誘因,應儘量讓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學會自我調節和放鬆。

此外,有家族或者心臟方面隱患的人,可去醫院進行檢查。同時建議定期進行血液指標檢測、心電圖、心臟超聲、活動平板試驗、冠脈CTA等,尤其是活動平板、冠脈CTA, 簡單易行,無創傷,可以作為冠心病的篩查手段。 通過這些簡單的心臟檢查,然後再根據醫生的專業建議,選擇體育活動。

提醒:做到五點遠離“運動猝死”

1.運動前排查風險定期體檢,特別是心血管系統檢查,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

2.保證充分的運動前熱身,能讓儘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謝能力;冬天熱身的時間要適當延長。

3.未經專業訓練的人運動量不宜過大,冠心病患者儘量避免競技體育運動。

4.感冒、發燒時不劇烈運動。感冒發燒會使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劇烈運動會進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入侵。如果入侵心肌,會形成病毒性心肌炎。在自身疲憊或熬夜的情況下也不應劇烈運動。

5.跑步後不要立刻停下,最好能走上10分鐘左右,同時做深呼吸,給身體一個緩衝時間。

CPR(心肺復甦)操作步驟

第一步:識別和啟動急救

健身房丨可防可控 远离“运动猝死”

第二步:胸外按壓30次

健身房丨可防可控 远离“运动猝死”

第三步:人工呼吸2次

健身房丨可防可控 远离“运动猝死”

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任彩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