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隋立下大功,却是个卑鄙无耻之人,杀与不杀杨坚陷入两难

今天的主人公名叫刘昉。杨坚建立隋朝他有拥立之功,这对于封建帝王来说是比军功更为重要的大功。

据《隋朝·刘昉传》记载,刘昉的父亲早年随宇文泰入关,做到了大司农的位置。所以刘昉也是根正苗红的官二代,所以北周武帝在位时以功臣之后的身份,让他入侍皇太子宇文赟。但刘昉此人“性轻狡,有奸数。”意思就是,这个人的性格轻薄狡诈,一肚子坏主意。宇文赟也是出了名的活宝皇帝,非常喜欢刘昉的品行,君臣二人也算臭味相投。宇文赟当了皇帝之后刘昉得到重用,授大都督,迁小御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可谓呼风唤雨、叱咤风云。

为建隋立下大功,却是个卑鄙无耻之人,杀与不杀杨坚陷入两难

刘昉


刘昉自小就与杨坚熟识,这时的杨坚又是国丈的显赫地位。刘昉自然乐于巴结。而杨坚深知刘昉的小人秉性,也不敢得罪。此外与刘昉一起狼狈为奸的郑译,是杨坚太学同学;还有柳裘也是杨坚的好友。所以,皇帝身边的佞臣都是杨坚的好友。这就为杨坚辅政、篡位铺好了路。

580年五月,周宣帝宇文赟病逝,刘昉、郑译、柳裘等人伪造圣旨,招杨坚入朝辅政。581年二月,杨坚接受周静帝禅让,建立隋朝。

刘昉立下大功,受封为上大将军,黄国公。一时之间,显贵无比。但杨坚深知,以刘昉的人品与秉性,不可能成为誓死效忠于新王朝的肱骨之臣。作为前朝佞臣,他该发挥的作用已经发挥了,使命已经结束了。如果有自知之明,这时就该安享荣华富贵。而刘昉却截然相反,整日有恃无恐。让杨坚十分恼火,同时陷入了两难之中。因为杀一个刘昉事小,但伤了功臣们的心,事情就大了。同时也给人一种滥杀功臣的印象,使自己背上了兔死狗烹的恶名。

为建隋立下大功,却是个卑鄙无耻之人,杀与不杀杨坚陷入两难

杨坚剧照


其实,早在杨坚辅政之初,刘昉就已经不满意了,他原想杨坚当首辅坐头把交椅,自己当小宰冢坐第二把交椅。但杨坚只让他当了丞相府司马。他目的没有达到,心中自然愤愤不平。随后他又犯了一连串的错误:

第一、三方叛乱时杨坚找到刘昉,想让他作为监军去前线督战。但刘昉害怕了,以不懂打仗为名拒绝了,而且也不处理公务,整日纵酒欢愉。好像战争的胜负与自己无关一样。让杨坚十分不爽。

第二、有一年,长安出现饥荒,粮食奇缺,杨坚下令禁止酿酒,节约粮食。而刘昉却让他的小妾租赁门面,当街卖酒!遭人弹劾后,杨坚发招,不予制裁。

第三、与卢贲、张宾、元谐、李询五人阴谋陷害杨坚的心腹大臣高颎、苏威。想取而代之,由他们五人辅政。事发后,杨坚只处理了卢贲与张宾。放过了刘昉等三人。

为建隋立下大功,却是个卑鄙无耻之人,杀与不杀杨坚陷入两难

杨坚剧照


大家肯定会问,为什么杨坚一再宽恕刘昉呢?其实杨坚用了一个古老的办法,春秋大义叫“郑伯克段于鄢”,用小兵张嘎的名言叫“别看现在蹦的欢,小心将来拉清单!”只有让天下人都认为刘昉坏到了骨子里,再去杀他,就不是滥杀功臣。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这是一个由桃色事件引发的谋反案:平定三方之乱中立下大功的梁士彦与刘昉很要好,刘昉发现他有一个小妾非常貌美,一眼就看上了,由于梁士彦当时已经六十多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与这个小妾不太和谐,所以被刘昉轻易的就勾搭上了。从这个小妾嘴里,刘昉知道了老梁深藏内心的秘密,他有一个皇帝梦!于是,刘昉暗自高兴,与梁士彦,宇文忻三人暗自合计,制定周密计划。但这一切已经被梁士彦的外甥汇报给了杨坚,杨坚却无动于衷。梁士彦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申请外调晋州刺史时,杨坚欣然同意。等到杨坚搜集到足够的证据时,将他们三人一举拿下,当庭对质。三人一看人证物证具在,无言以对,只能认罪。

为建隋立下大功,却是个卑鄙无耻之人,杀与不杀杨坚陷入两难

杨坚剧照


杨坚下了一个很长的诏书说明了三人的罪状,大意是:三人哪一个都是罪该万死、死有余辜之徒,特别是刘昉,一再宽容,望其悔改,但本人冥顽不灵,怙恶不悛。都是欲壑难填之辈。是他们自己找死。

公元586年,刘昉伏诛。

历史是一面镜子,刘昉之死是否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呢?我想起码有三点:

第一、任何时候都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领导不喜欢这样的人。

第二、不要用犯错误来试探领导对你好不好,这很危险。

第三、当自己老是犯错误而领导也不批评时,我们得赶快为自己找后路,因为领导很可能记在了清单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