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WORLD大会勾勒北京亦庄追“芯”路

IC WORLD大会勾勒北京亦庄追“芯”路

  展览现场

IC WORLD大会勾勒北京亦庄追“芯”路

  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现场

IC WORLD大会勾勒北京亦庄追“芯”路

  11月28日,当2019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以下简称IC WORLD)第六次在北京亦庄拉开帷幕,很多人问,为什么是北京亦庄?完整的产业链、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的半壁江山都是答案,但这些成绩背后的努力更值得令人追寻。

  众所周知,打造强“芯”之路,一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追求和梦想。而从2002年中芯国际在北京亦庄动工的那一天起,北京亦庄的追“芯”之路就再也没停止过,而且逐步组成了集成电路的产业“星空”,并构建起了“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大集成电路生态系统涵养产业。

  大咖云集“开药方”

  集成电路是当今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已经高度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每个领域。目前,集成电路在信息、通讯、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及其他消费类领域占比不断扩大并保持增长。在2019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暨IC WORLD大会开幕式上播放的宣传片显示,2018年我国进口芯片金额达到3120.58亿元。

  如何发展好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呢?“把握产业发展情况和技术发展趋势。在单纳米级先进工艺、特色工艺、化合物半导体等方面寻求突破。抓住市场机遇,比如5G、超高清、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新的技术方向能够催生集成电路巨大市场,抓住机遇是最重要的驱动力,尤其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打造创新链、产业生态链和供应链。实现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加大研发投入,补短板增长板上规模水平方面下功夫,还要在解决卡脖子方面下功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裁丁文武说。

  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则认为,做集成电路产业要有执着心态和强大的心理,需要信仰和家国情怀,需要执着长远的信心和韧劲。

  “装备是集成电路的基础。”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赵晋荣说,芯片无所不在,影响全人类的生活,半导体设备是芯片发展的基石和引擎,集成电路行业工艺技术推进都是靠装备实现。进入5纳米后仍有很多挑战。

  在他看来,一共有三个层次的客户需求:从基本层角度功能实现,质量稳定。第二层次,精益求精,解决客户痛点。三是战略客户协同。据了解,北方华创主要做刻蚀、清洗、薄膜、炉管四大类设备,囊括集成电路、先进封装、半导体照明、微机电系统、功率半导体等八大应用。

  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说,生态龙头企业的回归正在拉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一是5G、AI等真正走入市场,二是像华为这样的中国生态龙头企业回归后,把中国半导体产业拉动起来。

  “一个设计公司、产品公司,如果想把产业链做起来,实际是有办法的,增加人力物力测试评估,改变设计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原来市场没有这个需要,那就需要很长时间。现在像华为这样一年采购800亿美元的大公司,把一部分采购放在国内的话,这就会拉动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虽然说集成电路任重道远,但是现在看快马加鞭也能及格。”赵海军说。

  赵海军认为,先进技术节点将驱动代工业未来增长,14纳米及以下先进技术节点将为纯代工企业创造30%以上营收贡献,成为主要驱动力。中国半导体产业要在发展中用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半导体企业在下一个五年里是发展型,不是精益型;要追随生态型企业,建立生态联盟;要以国际龙头为榜样,以质量为核心,打造国际一流企业。

  多路并进补“链”强“芯”

  在燕东微电子展区,8英寸晶圆整齐摆放在展柜里,据了解,这些晶圆产品以后将在燕东位于北京亦庄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

  燕东微电子项目位于经开区路东区,共有18个单体建筑,项目建成后将作为8英寸芯片研发、制造、封装为一体的综合芯片生产厂区。该项目将是北京首条大规模量产8英寸的集成电路产线,主要生产8英寸线宽达0.13um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封装后的产品,预计量产后月产能可达到5万片。

  该项目通过与国际顶尖驱动电路、功率器件厂商合作,将建成国内技术最先进的特色工艺产线,为北京地区设计企业、科研院所提供试制平台,为装备和材料企业提供验证平台。燕东微电子项目是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

  中凯达公司是首次参展,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公司是专业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服务公司之一,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及实力,技术精湛的服务团队。公司主要从事面向集成电路和TFT厂的高纯度气体化学品系统管路的设计与安装、维护与保养、厂务TGCM运行等。

  两个月前,东方晶源举行电子束芯片检测设备下线交付仪式,培育近五年的国内首台电子束芯片检测设备即将走向产线测试,拉开了国产芯片检测装备应用的新篇章。

  同期,北京国望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增资项目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国望光学引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作为战略投资者,两家机构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在推动国产光刻机核心部件生产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将加快突破国产中高端光刻机制造“卡脖子”技术难题。国望光学在此次展会上展示了110纳米节点KrF投影光刻机曝光光学系统产品。

  除了集成电路产业新技术和设备,经开区企业博大建设还全方位地展示了在标准厂房建设方面的成就。博大建设副总经理高金祥介绍说,自2012年起,已与中芯国际、燕东微电子、屹唐、芯恩(青岛)共合作了5个项目,建设了生产厂房7座,掌握了电子芯片厂房的建设流程及主要施工工艺。

  一直以来,经开区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时就非常注重链条的完整性,制造环节是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其中大企业的影响力最为关键,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企业会自动聚拢在“龙头”企业周围,共享产业成长带来的机会。现如今,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产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其中以中芯国际、北方华创为龙头,形成了包括制造、封装测试、装备、零部件及材料、设计等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瞄准产业创新核心区

  “‘打造芯生态 共促新跨越’是今年大会的主题,也是经开区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目标,未来,经开区将继续承载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战略使命,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以实际行动助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新跨越。”在开幕式上,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向大家发出了邀约。

  实际上,举办大会不仅凝聚了产业发展共识,也通过大会吸引相关企业更加了解北京亦庄。此次博览会共吸引了超过17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展,再次体现了经开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凝聚力。

  为了支持企业发展,经开区还利用投融资平台——北京亦庄国投参与设立集成电路领域基金15只,基金总规模超1700亿元,北京亦庄国投认缴规模超190亿元,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点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级)、北京集成电路制造和装备子基金(北京市级)、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子基金(北京市级),与全球第三的面板厂京东方合作设立芯动能投资基金,与芯片设计新兴企业集创北方合作设立屹唐长厚投资基金等。

  加强对创新主体的服务保障,完善国家基金、社会基金协同互补的资金保障体系,推动形成更加有利于产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围绕“造得出,用得上”,整合国内优质创新资源,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级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和装备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如果说资金支持让企业走得更稳,那么人才驱动则让产业发展得更快,也是助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截至目前,经开区人才总量已超过26万人,两院院士38人、亦麒麟人才667人、海外学人35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人。

  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企业北方华创,就有10名“千人计划”入选者,其中就包括入选“亦麒麟”人才工程的PVD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傅新宇。傅新宇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将使国家迈出一大步,这也是我回来的目的”。他同时也是中央“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获得者。

  而“秒通关”“次办结”“零跑腿”“加速度”“零见面”“只进一门”等,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也让区内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优良的创新生态环境像空气和水一样,为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代表的“高精尖”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人有我优”逐渐成为经开区的优势,一大批硬科技从这里走向全球,成为托举产业腾飞的翅膀。

  下一步,经开区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将以系统应用为拉动、以设计为龙头、以制造为重点、以设备为突破、以基金为引擎,对存储器芯片、移动终端芯片、功率器件/微控制器MCU、传感器芯片四大类主要产品进行重点突破,把经开区建设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区与承载地。

  融媒体中心记者 方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