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1000多萬為昱輝“善後”,他卻被李仙壽籌謀出局

2019年7月12日,因欠款60萬,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被上海市浦東新區法院列入失信被執行人(俗稱“老賴”)名單,法定代表人李仙壽被限制消費。


花了1000多萬為昱輝“善後”,他卻被李仙壽籌謀出局

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為ReneSola全資子公司


但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天眼查信息顯示,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司法風險一欄,開庭公告、法律訴訟超過99條,其糾紛對象包括華夏銀行、江蘇宜興農村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中節能、秦皇島博碩光電、長沙岱勒新材料等光伏行業相關企業。其中,失信被執行人一欄共計15條,因“全部未履行”被上海浦東新區法院、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花了1000多萬為昱輝“善後”,他卻被李仙壽籌謀出局


從公開信息看,這家曾位列硅片三大龍頭之一的老牌光伏企業正走向一個危險的“沼澤”中,但現實往往更有趣。

重壓之下:ReneSola尋求接盤方


實際上,昱輝陽光的相關糾紛已經不至於國內。光伏們瞭解到,因已支付預付款但未收到產品,歐洲某客戶準備將ReneSola起訴至歐盟法院,拉入供應商黑名單。嚴重的現金流問題已經影響到其正常運營,進入7月份,ReneSola對資金接盤方的需求尤為迫切。

經某行業大佬牽線,無錫昱環新能源(以下簡稱“昱環新能源”)開始與李仙壽進行接洽。7月2日,李仙壽與昱環新能源簽訂了一份獨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李仙壽將“ReneSola”這一品牌授權給昱環新能源使用,允許其在印度、歐盟、新加坡等全球範圍內使用ReneSola的商標圖樣及信息,該協議期限5年,自2019年7月2日生效。

花了1000多萬為昱輝“善後”,他卻被李仙壽籌謀出局


“李仙壽是行業大佬,加上ReneSola的品牌知名度,這個合作是可以談的”,昱環新能源負責人劉玉(化名)告訴光伏們。

作為老牌的光伏龍頭企業,ReneSola的業務中心一向以歐美等海外市場為主,並先後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以及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儘管近年來,其已經完全無法與晶科、阿特斯、晶澳等一線光伏企業相比,但品牌價值在全球市場的知名度仍有餘溫。

“我們也認為,如果ReneSola破產或者被客戶拉入供應商黑名單,也的確是可惜了”,劉玉表示。這個主要以品牌授權的合作協議就這樣簽下來了,但代價是遺留下來的這些問題也都交給了昱環新能源。

失信:接盤方“被”出局

在協議簽署之後,昱環新能源共計出資930餘萬進行“善後”,包括為此前未能按時交貨的訂單“兜底”、相關產品的認證費用,甚至展會費用以及某諮詢公司的品牌認證費用等。不僅僅是供貨,據瞭解,ReneSola的員工團隊也一併交由昱環新能源接管,每個月超100萬的運營成本,昱環新能源從7月供到了10月。這個期間花費了劉玉1300餘萬,員工團隊全是此前昱輝陽光的原班人馬,這也為後來的“被”出局埋下了伏筆。

“ReneSola工廠原有的產線非常老舊,不做技改的話,生產的產品很難滿足現在市場的需求,其之前承接的訂單是利用昱環的新產線生產的”,劉玉告訴光伏們,“並且工廠很多資產已經被法院查封”。

花了1000多萬為昱輝“善後”,他卻被李仙壽籌謀出局

ReneSola工廠內被查封的資產


花了1000多萬為昱輝“善後”,他卻被李仙壽籌謀出局

花了1000多萬為昱輝“善後”,他卻被李仙壽籌謀出局

ReneSola工廠失火痕跡仍在


但令劉玉意想不到的是,當他將這一堆爛尾問題基本解決時,事情反而向著另外一個方向發展了。10月份,一家名為安徽昱輝陽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註冊成立,從法人代表到股東結構上,實際上看不到李仙壽的蹤跡。但這家公司,卻硬生生的將原本昱環新能源接管下的150MW的印度訂單“截胡”,而劉玉還被矇在鼓裡,直到印度客戶找過來,他才知道,自己付出千餘萬的代價之後,正在被李仙壽籌謀踢出局。

花了1000多萬為昱輝“善後”,他卻被李仙壽籌謀出局


而在此前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中,昱環新能源擁有“獨家”代理權,按照合同要求,即便要再次對ReneSola品牌進行許可,也必須通知昱環新能源,但劉玉對此一無所知。

花了1000多萬為昱輝“善後”,他卻被李仙壽籌謀出局


現在,劉玉失去的不僅是ReneSola的獨家代理權,其在這期間付出的一千餘萬的代價,李仙壽以“未支付品牌代理費”為由不肯承認。在光伏們獲得的一份錄音中,李仙壽對劉玉“拔刀相助”表示感謝。

在錄音時,李仙壽以1GW組件訂單運作為由,要求昱環新能源支付1000萬的貼牌費,“訂單完成之後,每瓦支付0.2元給李仙壽”,劉玉告訴光伏們,後來發現這1GW訂單根本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事後對方也沒給出任何合理的說辭。

——“之前說是先給訂單,賺了錢再給的,現在是先給了”。

——“李總也說了,這個後面就從品牌費裡面扣,相當於提前付預付款了”。

上述對話來自於談話錄音。“拔刀相助”的人卻被捅了一刀,劉玉想不通,“退一萬步來說,即便不給我獨家代理權了,那起碼也要把這四個月我付出的一千多萬還給我吧?”。

在光伏們的採訪中,李仙壽稱,“這1000萬是他(指劉玉)給客戶的,維護客戶關係的”,並強調“這是他自己要給的,我們並沒有要求他給1000萬。”李仙壽解釋道,第一,他沒有支付品牌代理費,這個我們肯定要起訴他的;第二,我們接到客戶投訴,說訂單要求的保險、售後都未給配齊,所以才要收回代理權。

對此,劉玉覺得根本是無稽之談,“我只是一個投資人的角色,所有的運營團隊都是昱輝的原班人馬,我一個都沒換,訂單也都是昱輝接的訂單,我把錢給了昱輝國內的總經理,都是經由他們花出去的”。

20年光伏征程,昱輝光環已謝


2001年,已是玉環縣電影公司經理的李仙壽,下海成立玉環縣陽光能源有限公司,進入太陽能電池板製造,開始自主創業。2005年3月,李仙壽來到浙北的嘉善縣姚莊鎮,成立了浙江昱輝陽光能源有限公司。2009年宣佈正式進入電池片、組件生產領域,擁有了由原生多晶硅到光伏應用系統的完整光伏產業鏈。毫無疑問,這是光伏行業的“元老級”企業,但20年之後,昱輝陽光已經在下坡路上剎不住車。

日前,繼李仙壽辭任之後,上市公司浙江昱輝陽光新能源再次發佈新的人事任命,據公告顯示,任命劉宇民為公司首席執行官,自2019年12月4日起生效。自2019年7月起擔任首席執行官的徐雪莉(ShelleyXu)離開ReneSola,尋求其他機會。同時,公告稱為了使公司的結構與新的領導團隊保持一致,公司總部將遷至美國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德市。

事實上,目前昱輝陽光的光伏製造業務已經基本與上市公司沒有多少關聯。2017年6月14日昱輝陽光發出公告稱,昱輝陽光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仙壽,宣佈收購該公司的製造業(包括多晶硅、太陽能晶片和太陽能組件製造)和LED分銷業務,並承擔該公司相關的債務。

2017年10月,昱輝陽光宣佈已完成將旗下集成太陽能製造業務撤資至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交易,並將業務重點放在下游業務開發商。

但很顯然,雖然私有化暫時使得上市公司得以苟延殘喘,並且通過不斷的出售全球的光伏電站,在今年二三季度獲得了看起來不錯的業績數據,但是未來上市公司昱輝陽光能否擺脫窘境,仍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將昱輝陽光原本的製造業務板塊攬入懷中的李仙壽似乎走的並不順利,這次的品牌授權風波便是一顆炸雷。劉玉表示,在他攜昱環介入之前,李仙壽已經前後尋找了半年多的接盤方。

“即使我的錢要不回來,但這個事也需要讓行業知道,呼籲所有光伏業界人士,不要再相信挖坑王李仙壽,他與正義的世界正背道而馳,結局一定是身陷囹圄”,劉玉告訴光伏們,此前他在江蘇昱輝的工廠辦公,李仙壽安排人通過斷網斷電的手段逼他離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光伏行業李氏三兄弟之一——李仙德領導下的晶科能源,原本只是為了給昱輝陽光做配套服務供應硅片而成立,現在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供應商。不出意外,2019年將成為晶科能源第四年蟬聯全球組件出貨量冠軍。

光伏行業浮浮沉沉數十年,曾造就了數位全國首富。但在這個技術、市場迭代非常快的行業裡,有人堅守,也有人失去了初心。

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均通過採訪或者網絡公開整理所得,無錫昱環以及劉玉承諾可對其所表述以及提供的資料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