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陝西"農村娃"到大學教授,他榮獲軍隊科技進步獎,卻異常低調

深色休閒西裝、淺色襯衣、藏藍色牛仔褲、黑皮鞋,個頭不高,皮膚黝黑,為人低調樸素。他說"這麼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 舒適就好。"但提起他熱愛的教學科研,便立刻目光如炬,滔滔不絕,顯示出無比的自信和老道。本期推送,帶你走近

西安工業大學計算機與工程學院教授——王長元,感受他的硬核科研實力與柔情師者內心。

從陝西

王長元,1963年11月出生於陝西省扶風縣。1988年4月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碩士學位;2011年畢業於西安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博士學位。西安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學校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軟件工程"的專業負責人,陝西省軟件工程精品課負責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專家工作組委員、我國計算機科學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多個專業委員會委員和理事。研究方向為信息感知與控制技術、模式識別與圖形處理、人工智能。作為負責人先後承擔十餘項國家、軍方、省級等重大科技項目。完成科學研究、發明專利、教材學術論文共計上百篇。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陝西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陝西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精進不休 天道酬勤

1963年,王長元出生於陝西西府地區扶風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家庭條件艱苦,孩子多,負擔重,王長元身為長子,一邊要幫助家裡做各種農活,一邊要照顧弟弟妹妹,好好靜心讀書幾乎成為一種奢侈的行為。但他依然摒除雜念,抽出一切空閒時間學習,1980年高考後如願以償報考他酷愛的基礎數學專業,1984年畢業以後,回到高中母校擔任數學老師。重回故鄉,不亦樂乎,父母開心,親朋祝賀。但王長元對學術有非同一般的渴求,扶風高中並不能滿足他對科學知識的需求,他決定繼續深造。

剛工作的第二年即1985年,他成功考取了西北工業大學應用數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師從王省富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CAGD),為以後從事計算機教育科研打下了堅實基礎。

1988年王長元畢業,作為專業優秀人才踏入了西安工業學院(現西安工業大學),從此便在這塊沃土深深紮根,成家立業,情繫一生。碩士求學期間,王長元就敏銳判斷出當時的社會發展趨勢: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幾十年內,計算機行業將會有井噴式的發展,一定會充滿豐富多彩的機遇和挑戰。所以他毅然決定加入西安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將西安工大作為自己事業真正的起點,開闢新的人生征程。

敲開了計算機領域的大門,擁有了紮實數學功底的王長元可謂如魚得水,樂在其中。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他都善於縱橫多方資源,捕捉先機,尋找人才培養的路徑,把握多種科學領域的前沿。目前王長元有關計算機專業研究所涉及的科學領域有電子、機械、光學、材料、醫學等。為了加強自己多學科領域綜合發展的背景,他2005年攻讀了西安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的博士研究生,並獲取工學博士學位,師從張璟教授。

從陝西

厚植沃土 深耕不輟

2009年的夏天,王長元曾經的一位學生(如今在空軍某部國防單位),因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向他緊急求助,他耐心記錄問題,多方思考印證幫助學生排憂解難,並尋求最佳解決方案,此後十年來王長元和他的團隊一直在這個領域深耕不輟。

王長元以眼動和前庭功能檢測算法研究為基礎,發展到操控員視線跟蹤、疲勞檢測、多維度數據融合的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究,成功申請了國防創新特區課題,這個項目也實現了西安工業大學和軍方空軍領域合作零的突破,項目接下來,接受考驗的永遠在後面,課題順利完成還要有突破上臺階,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

王長元回憶到,最難的時候項目涉及,光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訊,機械,等近十個多學科交叉領域,對他和整個團隊都是巨大的考驗,多學科領域銜接交叉的協調,包括團隊的管理,節點的完成等等一系列問題都彷彿隱形地雷,會不定時爆破。記得最艱苦的時候做實驗模擬飛機飛行,要連續監測至少30多個小時不眠不休,全神貫注實驗數據,及時做好記錄。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作為核心人物,他必須扛起大旗帶領團隊不斷前進。計算機學院博士,胡秀華老師說:"王老師給我的感覺就是做所有的事情都會臨危不亂,當大家都手忙腳亂的時候,他總能一錘定音,明確的為大家指出一個方向。我們都特別敬佩王老師!"

從陝西

博學善教 教學相長

王長元博覽多才,涉獵廣泛,除了理工科領域,哲學、歷史、文學、心理學等人文社科領域也有所涉及,往往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多年來他從多學科結合的角度,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學體系。他主張計算機類專業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培養要抓基礎理論與工程方法的結合,在工程問題的研究上要發現與數學與物理等知識的關聯,分析問題要結合盲人摸象的哲學思想,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精神專一,目標明確。研究問題的時候在語言描述、形式化表示、圖形表達方面三位一體。

在三十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王長元始終堅定強烈的責任心,對待學生關心入微,因材施教。每一次和他交流,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王老師對於教育事業,對於學生的熱愛是深入骨髓,化於無形的。學生生病他尋找醫院和醫生,跟蹤關懷,親切問候;學生家裡有事情,他分憂解難,慷慨付出。他說:"教師不但要成為學生的表率,而且應成為學生的助力者和指路人,比如考哪所學校上哪個專業,我曾受益於我的老師,我的學生也會受益於我,從而把握好個人人生的轉折點"。王長元雖然言辭不多,但多年來形成於性格中的勤勉堅毅的韌性,和低調務實的風格也都深深融入到了他的一言一行當中。

從陝西

從教30餘年來,王長元教授憑藉豐厚的知識儲備和一顆師者仁心,無論是在科研道路還是教學崗位上,都取得了豐碩的成就。王長元說自己各方面成績和榮譽都離不開西安工業大學的支持,尤其感謝學校和各界領導給予的政策、平臺、物資、辦公教學環境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他形容自己和學校的關係就是魚和水、瓜和藤的關係,他的妻子也在西安工業大學工作。他說:"我們這一代教師,見證了學校從弱到強艱辛發展的整個過程。學校的一草一木和興旺都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從內心來說,我有很強的使命感,覺得學校的事就是我的事!我有義務和責任以及擔當,尤其在自己的領域,必須為學校的發展做出貢獻!"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陝西傳媒網、西安工業大學官網

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頭條號:西安工業大學招生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