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瑞蚨祥的那些事兒

煙臺瑞蚨祥的那些事兒

 瑞蚨祥舊照。

“北大街,東西長,中間有家瑞蚨祥,左邊裁雲錦,右邊織衣裳,雲漢天章正當央。”這句傳唱甚廣的童謠說的就是創建於1894年的煙臺瑞蚨祥。雖然這家百年老字號在煙臺早已湮滅於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但它當年的風采依然留在許多老煙臺人的記憶中。

  瑞蚨祥商號發家史

  提起瑞蚨祥,老煙臺們都會想起其址設於芝罘區北大街東頭路北,門牌號為286號。當年的瑞蚨祥其店門朝南開,面向北大街,瑞氣盈門,青蚨還錢,吉祥如意。其店門兩旁豎著楹聯,左邊刻著“裁雲錦”,右邊刻著“織衣裳”,門上掛著“雲漢天章”的橫匾,字跡皆出名人之手。

早在2014年,獲得文華大獎的新編近代歷史京劇《瑞蚨祥》,作為煙臺膠東劇院首演季的壓軸演出而登場,講述了百年老號“瑞蚨祥”在清末時期國危商敝的環境中求新求變、求同求和、苦心經營、謀求發展的故事,反映了一代魯商孟洛川顧國謀利的大商風範和仁厚經營的儒商情懷。而該劇“經道義營民生”、“顧國謀利”的大商之道和仁厚經營的儒商情懷,對現下做人原則、經商之道都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據悉,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生前曾說,其創立沃爾瑪的靈感正是來自瑞蚨祥。想要了解煙臺瑞蚨祥的歷史,還是要先摸清瑞蚨祥商號的發家史。瑞蚨祥商號的創始人叫孟鴻升,他是孟子的後裔,濟南府章丘縣舊軍鎮人。最開始孟鴻升經營土布,後來隨著經營規模逐漸擴大,經營品種也日益增多。隨著經營範圍的擴大,孟家發展到第二代時,孟洛川以其家族在舊軍鎮發家的實力,開始向京、津、滬等大城市拓展,並委託在北京前門外布巷子經營寨子布多年的本族兄弟孟覲侯在大柵欄開了瑞蚨祥綢布店。

北京瑞蚨祥是孟氏家族在全國開設的24家商號中最大的一家。1900年,義和團攻侵北京,一把大火使大柵欄滿目瘡痍,瑞蚨祥也未能倖免,店內所有賬目和物品化為灰燼。當時的瑞蚨祥掌門人沒有被困境嚇倒,他毅然向社會鄭重承諾:凡瑞蚨祥所欠客戶的款項一律奉還;凡客戶所欠瑞蚨祥的錢物一筆勾銷。為了挽救瑞蚨祥的命運,孟覲侯找回失散的老店員,在大柵欄的廢墟上擺起了地攤,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在大柵欄建造了一座豪華別緻的大樓。國民黨統治時期,連年戰火、兵荒馬亂,瑞蚨祥生意每況愈下,幾乎到了破產的境地。1949年北平得到了解放,瑞蚨祥在各級政府的關懷下獲得了新生。新中國成立時,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的面料就是由瑞蚨祥提供的,這是瑞蚨祥人的驕傲,也是全國絲綢業的驕傲。由此可見,瑞蚨祥早年的名聲很響。

  誠信至上童叟無欺

  “北大街,東西長,中間有家瑞蚨祥,左邊裁雲錦,右邊織衣裳,雲漢天章正當央。”這是早年流行於煙臺的一首童謠,而當地的鄉下人也常常會根據這首童謠找到瑞蚨祥。而當時的煙臺瑞蚨祥,則是於1894年開業的濟南瑞蚨祥分店。在煙臺瑞蚨祥開業的時候,清同治狀元、工部尚書陸潤庫在甲午年為它題寫了“天孫雲錦”的匾額。清國子監祭酒、南書房行走王懿榮為它題寫了“霞彩繽紛輝錦繡,天工組織煥絲綸”的對聯。店堂除了高掛名人寫的匾額,還掛著“言無二價,童叟無欺”的招牌。煙臺瑞蚨祥的東家孟傳珊是章丘舊軍鎮人。最初家業甚微,以後經營小本商業,逐漸積累了一些資本,又置買了一些土地,便一步步發跡起來。當時的瑞蚨祥主要經營綢緞、呢絨、棉布、皮貨、壽貨,兼營茶葉。

  煙臺瑞蚨祥的開業資本是多少,已無據可查。但1987年出版的《煙臺市商業志》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據該店老職工陸紹南聽別人說,1933年廢兩改元后,值現洋九萬元。煙臺瑞蚨祥的房產共有房屋120間,多是樓房,佔地2.5畝。其中門市房36間,倉庫68間,辦公(會計)室6間,經理(接待)室6間,伙房4間。整座商店的前堂為南北長方形營業廳,中間帶有玻璃罩頂開井,內廳樓上樓下直觀。正面北首為迎客樓梯,中間鑲著玻璃迎客鏡,內部裝飾全為古典造型設計。正廳兩邊柱上分別刻出“言無二價,童叟無欺”和“貨真價實,概不抹零”的招牌。前營業廳後有兩個大院,中間以老式磚牆分開。前院為經理室、餐廳、廚房、廁所、洗面理髮室等,後院則由東西廊和北屋組成。在經營上,瑞蚨祥百年前就提出了“至誠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經營宗旨,並且始終堅持。

《煙臺要覽》有文記載:“至肆購物不需現鈔,只留地址姓名即可將物攜去,翌日自有人來按簿索值,謂之照帳。”那時的瑞蚨祥有著這樣的經營之道:笑迎顧客、熱情服務、百問不煩、百拿不厭,欲購者幫助挑選,不購者以誠相待,還要彬彬有禮送到店外,“進門便有笑臉迎,出門更有笑模樣,價錢公道不用說,貨色更是當榜樣”。那時在瑞蚨祥,一進門就能看到專為顧客設立的茶座,客人可以在這裡一邊歇腳、聊天,一邊免費飲茶。而且茶的質量絕不含糊,哪怕做的是一筆小買賣,也絕不敷衍。瑞蚨祥不但會給顧客泡茶,而且還會敬菸,如果顧客買的東西多了,時間坐久了,夏天還要送上西瓜和汽水。

  改革中尋求新發展

在舊時,瑞蚨祥的商品就是“奢侈品”的象徵,凡是男女婚嫁重大喜事,都會以購得瑞蚨祥的面料量體裁衣而為榮耀和自豪。即便如此也從不店大欺客。然而,前世的輝煌並不代表永久,瑞蚨祥也經歷著跌宕起伏。

隨著瑞蚨祥東家孟洛川的去世,瑞蚨祥境況大不如前。煙臺的“瑞蚨祥”也消逝在時代變革的洪流中,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瑞蚨祥的境況就一落千丈。而對於瑞蚨祥的沒落原因,卻鮮有人能詳細說明。慶幸的是,在《煙臺市商業志》中有記載,資本家的內部矛盾,加深了資方代理人之間的矛盾,於是瑞蚨祥的經營業務便日漸衰退。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政府的苛捐雜稅繁多,再加上物價迅速上漲,瑞蚨祥在日本投降後殘存的一點貨底,僅兩年多的時間又損失大半。雖然煙臺二次解放後,瑞蚨祥曾獲短暫重生。1956年各地相繼展開公私合營後,瑞蚨祥各分號紛紛併入各地商業企業,其產權也被分散到各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市場經濟大潮襲來之時,瑞蚨祥被遺忘在市場的角落裡。除天津、北京、濟南等個別城市外,分散全國的百餘家瑞蚨祥字號逐步被市場淘汰,其蹤跡只能見於各地檔案館史料中。瑞蚨祥的經營理念幾經變化,目前,天津、北京、濟南等城市都有“瑞蚨祥”作為字號登記的企業,然而“瑞蚨祥”字號的使用卻較為混亂。原“瑞蚨祥”的經營理念及模式已有了很大的變化,此“瑞蚨祥”已非彼“瑞蚨祥”。

以前要想買到正宗的老字號產品必須要到北京,而電子商務卻使老字號商品的銷售渠道從本地有限的實體店面延伸到全國各地。通過網絡商城搜索“瑞蚨祥”,就可以看到廠址位於北京的瑞蚨祥網店。但對於瑞蚨祥來說,實施電子商務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選擇哪種商品生產路線。對於瑞蚨祥的未來,他們也想嘗試在網上銷售高端定製商品。

  選料裁剪顧客至上

如今的瑞蚨祥難比往日,但在瑞蚨祥店面,老師傅們依舊堅守著信念,對每一單生意都是認真對待。那麼在老字號瑞蚨祥做成一件衣服需要哪幾個步驟?在濟南瑞蚨祥老店或許可以窺得一二。

據瞭解,要想在瑞蚨祥做好一件旗袍,主要分為選擇樣式(根據穿著場合和穿著目的來定)、選擇布料(根據品質、花色、價位來定)、度量尺寸、下單、成衣這幾個過程。就拿做一件旗袍來說,瑞蚨祥店裡的師傅會為顧客介紹3個價位的布料,分別是真絲、人造絲和絲,而著重推薦的是一種叫做“定位花”最適合做旗袍的織錦緞——紡絲。它是白色的底色,加上把相同的一種花分別畫在布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也就是在做出來的成品上,胸上是小花,胸下是大花。這些花都是由人工一筆一筆畫上去的,即便是這樣,洗滌也不用擔心,只需輕輕地搓洗,基本是不會掉色、變形的。布料選好了,接下來就是要度量尺寸。師傅會告知,度量尺寸最基本的需要4大要素和6小要素。首先,4大要素是身長、胸高、腰圍、中腰。6小要素是胸圍下3.5公分處、腰圍上下3.5公分處、臀圍上下3.5公分處的圍度和袖口圍。當然除此之外還有領高、領圍、肩寬、後背寬、袖長、袖口圍等等。經過師傅的仔細測量、記錄和下單後,師傅就開始在工作間開始裁衣。

據瞭解,瑞蚨祥的“秘密工作間”是一間3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裡面一圈都是做衣服的西風臺,上面鋪滿了未做成型的各式旗袍、唐裝等。店裡師傅介紹,在瑞蚨祥做衣服,縫和熨是要反覆交替進行的,大約需要熨燙30多遍。師傅如果全力去完成一件成品的話,最短需要4個小時,但是所謂慢工出細活,一般都是需要10天左右的。而且,最好是在做成半成品的時候過來試穿一次,這樣做出來的尺寸會更加精確地貼合顧客身形。製作好的衣服會立即掛起來,以保證衣服不走形。其中,最具傳統韻味的盤扣,據說在瑞蚨祥製作盤扣的師傅都已經有20多年的製作經驗,而且做好一隻盤扣則需要花費20分鐘左右。的確,早年的瑞蚨祥以“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儒家倫理為經營理念,其售貨員在給顧客拿貨時,會先拿中、次兩種供顧客挑選。在對商品特點做一番介紹之後,讓顧客自己挑選。如果顧客嫌次,就再拿好的。在與顧客的交談中,售貨員多是察言觀色,揣度顧客心理。第一次取貨不中,第二次就會符合或者接近顧客的要求。也有的顧客買東西,對於花色、品種沒有一定目標,這時,他們就會搬出多種花色品種,詳做介紹,讓顧客挑選。顧客要是拿不定主意,還要根據顧客的情況為其當好參謀。還有一些顧客本無意買貨,只是進店看看。對於這樣的顧客,他們也會做到百看不厭,百拿不煩,和顏悅色地招待。當顧客挑選好商品以後,他們會先幫助檢查一下是否有損殘。量好尺寸後,還要跟顧客叮一句“尺寸無誤”,以免客人浪費了料子,多花了錢。對於收找數目,也都要一一說明,並將找回的錢理得整整齊齊,放在桌子上,讓顧客自取,以表禮貌。

原文發表於《煙臺日報》

煙臺瑞蚨祥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