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为何没"神盾"舰?它们都装什么雷达,细看发现差距太大

现在国产驱逐舰最让人自豪的是什么?当然是个个身披盾牌,颜值那是相当的高,毕竟神盾舰是目前防空驱逐舰的顶级代表,即便如日、韩两个打手也装备的并不多,那么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如何呢?放眼整个欧洲,如英、法、德等传统强国,又或者瑞典、荷兰等欧洲贵族好像都没有大量装备一款典型的"宙斯盾"型驱逐舰,那么欧洲为何不没有"神盾"舰?是没钱,还是没技术,还是没需求?看完下面的内容你就知道差距到底在哪。

欧洲为何没

1、欧洲海军普遍成为"小海军"

欧洲不少国家都是海洋强国,比如英国的日不落帝国,荷兰的海上马车夫,法国的远征舰队,西班牙的无敌舰队等等,莫不是在世界海军历史上留下过浓烈的一笔。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这些海军强国一方面因为经济衰退,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福利开支高企,在军费上是处于年年减少的局面,所谓海军强国全部走上了"小海军"的路线,护卫舰造大点当驱逐舰用,能省就省。而由于欧洲"美国秩序"的存在,欧陆上各国之间发生战争的几率也近乎于0,恐怕英国维护舰队的唯一目的就是配合美国,这就让这些传统海军强国研发和制造新一代的"宙斯盾"驱逐舰的欲望越来越低。

欧洲为何没

二、也是真的没钱

刚才说到了欧洲各国军费预算持续降低,分到海军的自然就更少。如果开发高端大气的宙斯盾舰,那至少是7000吨以上的级别,例如美军的"阿利伯克"级制造成本大约为25亿美元,这远远不是欧洲各国目前可以负担,即便设计出了海军也采购不了,甚至海军都不会提出这么"过分"的设计要求,自然也就不会有"神盾"舰出现了。

欧洲为何没

为了降低成本,欧洲各国从2000年前后就开始大量进行防务合作,对于高技术装备采用共同开发,共同装备的路子,比如说之前的欧洲联合战斗机,或者是欧洲护卫舰,都是这种模式,有钱一起出,有技术一起拿,这样大大摊平了前期开发费用,而且一起采购时制造成本也低,避免了采购数量较少造成的费用上涨。

欧洲为何没

三、没有"神盾"有"圆盾"

既然联合开发就是为了降低成本,那么自然就不会有"神盾"这种奢侈想法了,所以欧洲大多数驱逐舰都采用的是7000吨以下的吨位+圆形天线罩的有源/无源简化版相控阵方案,你也可以称之为"圆盾",至于这是算驱逐舰还是护卫舰大家就自由发挥啦。

欧洲为何没

例如当时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联合搞的NFR欧洲联合防空舰计划就是这种方案。不过由于分歧太大,意大利和法国单独搞了地平线护卫舰,其使用的就是欧洲无源相控阵雷达,但是由于舰艇吨位有限,所以没有采用四面盾设计,而是将简化的相控阵放入圆形天线罩内布置在舰艇桅杆的最顶端。当然这也是很取巧的方式,因为放置在舰艇顶部最高处,可以有效对抗地球曲率的影响,不用设计很多的T/R单元就能得到不错的探测距离,但是缺点就是探测能力差很多。

欧洲为何没

而美国宙斯盾和国内"中华神盾"这样的多面布置,则需要较大的吨位和更多的T/R单元,才能达到全方位的探测能力,以及在安放高度有限的情况下获得较远的探测距离。

无独有偶英国的45型驱逐舰也采用了"圆盾"设计的,这款辛普森雷达号称可以跟踪500个目标,不过依然是防止在球形天线罩内,目前已经成为了英国军舰的一种象征。想当年也是可以上千艘军舰护航的海军大国,如今也只能依靠驱逐舰来挑大梁了。

欧洲为何没

除了英国,德国和荷兰人也联合开发了一种防空舰,荷兰称为七省级,德国叫做萨克森级,毕竟德国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海军发展一直不太好,这次搭上海上马车夫还是靠谱的。不过最后依然走起了老路,不过这个可能不算"圆盾",而可以称为"多边形盾",不过依然是在桅杆较高处放置雷达,还是属于简化版宙斯盾的一种方式。

欧洲为何没

从价格来看,45型驱逐舰价格10亿英镑,而欧洲地平线是12亿欧元,普遍成本都是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因为超过这个价格,估计就很难通过国内的预算,这也大概也就是欧洲各国普遍都不敢装备"宙斯盾"的原因吧。

欧洲为何没

特别是地平线级,整个舰艇表面连近防武器都非常少,而意大利人固执的使用两门奥拓76毫米炮防空充当主炮,这种意大利式的坚持和法国人的骄傲相结合也真够奇葩的,地平线没有最终难产也是奇迹了。

总而言之,目前欧洲海军的区域防空能力已经处于世界第二梯队,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和我们的差距已然拉开,虽然说研发和设计实力还是有,但是资金拖后腿,估计过不了多久欧洲设计下一代先进舰艇的能力就要磨灭殆尽了。相比之下,百年前外国军舰曾肆意妄为的那片水域,现在已全是清一色的"中华神盾"舰,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