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服務怎麼搞?2022年我省將力爭基本建成居家社區

養老服務怎麼搞?2022年我省將力爭基本建成居家社區

郫都區郫筒街道奎星樓社區養老驛站

成都的天氣有點冷,快80歲的謝婆婆沒有出門散步。在護理員的攙扶下,她來到活動室練習爬樓梯,上上下下不過10步階梯,對她腿腳的訓練卻很有好處。類似的康復訓練,謝婆婆每天要做半小時。活動室裡,還有3位90多歲的婆婆圍坐在小方桌前,拿著“釣魚竿”去用磁鐵分揀顏色圖案不同的卡片……這是成都市錦江區孝慈苑普通的一天。

2018年,四川省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1762.5萬人,占人口總量的21.13%。四川的養老服務業發展如何?昨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養老服務工作代表專題視察,來到錦江區孝慈苑、郫都區郫筒街道奎星樓社區養老驛站和四川省養老實訓示範基地。

智慧養老,老人情況

每天實時發送給子女

奎星樓社區養老驛站嵌入在社區裡,整個社區8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800人。為此,街道辦收回1700多平方米的鋪面將這裡改造成了一個為社區服務的養老驛站。這裡有郫縣的老照片、社區的老物件,住在周邊的老人常常在這裡學習花藝、玩玩棋牌,重溫老縣城的味道。

最具特色的是“匠人服務”。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驛站集結了社區的20位老匠人,平均年齡在50歲,他們擅長修鞋子、補衣服、修水管,就在驛站營業。得力於專項扶持資金,社區老舊院落的居民,只要花上1塊錢就能享受到老匠人的上門服務。

驛站的另一棟小樓,提供由專業團隊運營的照護和養老服務。北京清檬成都團隊的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驛站正式住進了老人,一入住便會對老人“掃描畫像”,根據老人的飲食習慣、身體狀況、用藥事項等2300多項指標制定個性化方案,每個月更新一次。護理人員接收到數據後,會根據“畫像”給老人做康復。同時,數據也會每天實時發送給家人,“老人每天吃了什麼飯什麼藥,吃了多少訓練多久,都會形成照護日誌發給子女,讓他們安心。”該負責人介紹說。

明年投入運營

以“家”的氛圍打造房間

將於明年投入運營的四川省養老實訓示範基地位於崇州市羊馬鎮,1390張床位將提供標準化服務,這裡不僅配備有先進的適老化設施設備,以“家”的氛圍打造溫馨的房間,還將是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學術交流平臺,也是技能培訓的基地,為養老服務人才培訓提供後備力量。

“養老機構應該有更溫馨的家庭氛圍,給子女完善的探視制度。”省人大代表鄧永東呼籲,養老機構的心理諮詢服務不僅要給老人做,也應當延伸到子女,以制度約束並鼓勵子女探視老人。政府幫助企業解決養老服務的成本時,應提前規劃、預留土地。

“要突出養老的公益性,政府該承擔的責任要承擔,該加大的投入就投入。”省人大常委會委員楊曉明認為,政府要承擔起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責任,通過養老金融來籌措資金,讓更多貧困的老人也能“老有所依”。

視察後的座談會上,人大代表和民政幹部們就醫療和養老脫節、農村養老、養老輔具等話題展開討論。“下一步的目標是真正走向醫養融合,”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醫養融合的痛點在於醫保控費,下一步四川將探索解決,實現數據銜接,住在養老機構的老年人一旦生病, “人不動,服務在動,資金保障的數據在動。”

居家老年人也能

享受養老機構的服務

記者瞭解到,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正在向全社會公示並徵求意見建議,針對四川養老服務供需不平衡、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作出提升措施。

《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提出,鼓勵將符合條件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造升級為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委託專業組織運營,民政部門每年對運營效益進行評級,並給予相應獎勵。到2022年,全省力爭所有街道和有條件的鄉鎮至少建有1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達到90%以上,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達到100%,基本建成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居家老年人也能享受到養老機構的服務。《工作方案》(徵求意見稿)支持養老機構設立“家庭照護床位”,將專業化服務延伸到家庭,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巡訪、康復護理、生活照料、安寧療護等專業養老服務。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