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 成本低廉 隱私洩露……小心身邊的高仿APP

高仿、山寨這些詞我們都不陌生。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高仿”也走入了我們的數字生活。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這些“高仿APP”看似可以幫助我們處理交通違章、查詢社保、生活繳費等,功能繁多,但背後卻隱藏了不少貓膩。

真假难辨 成本低廉 隐私泄露……小心身边的高仿APP

●高仿APP用戶“真假李逵”難辨

在手機應用市場內,記者搜索發現了大量以提供相關服務為誘餌吸引用戶下載的APP。記者輸入公積金,查詢到諸多提供公積金查詢的手機APP。公積金管家、快查公積金、公積金查詢……單從名稱和功能上判斷,這麼多相似APP該下載哪個,還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這個名為公積金管家的應用僅在一個應用市場,下載量就達到70餘萬次,但當記者點擊進去卻發現,其核心功能無法查詢。裡面充斥的全部是各種信用卡的辦卡廣告以及小額貸款的廣告。而另外一個號稱能夠快查公積金的APP,同樣無法進行查詢。但在菜單中,卻有社保代繳等功能。記者只需要輸入身份證信息後,便立即提示可以通過這一平臺進行社保繳納的付款操作。

另外,在隱私條款中,一些APP暗含很多非正常的要求。比如這個12123違章查詢的APP,就在其隱私政策中明確聲明,將車輛信息分享給第三方平臺,對車輛進行估值。這個公積金管家則要求利用您開放手機讀取和發送短信,讀取聯繫人、拍攝照片視頻、還有錄音等多項涉及用戶隱私的功能。這些條款與其所提供的服務內容並沒有相關性。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強國中心執行主任 吳沈括:從這個廣大群眾的角度上來說,它對於這個隱私信息,個人信息的侵害和洩露可能有非常大的一個危險,另外包括這個廣告和非法信息的滋擾,以及資金財產的損失都有非常大的一個潛在的危險性,那麼從這個市場秩序,從營商環境的角度上來說,對於守法的企業主體的這個行業利益可能造成比較大的一個侵害,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呢,從長遠來看,也是對於良性的數字經濟生態的一個非常大的一個損害。

數據顯示,去年網絡購物優惠活動高峰期間,一個月時間內虛假仿冒主流購物APP的數量接近4000個,覆蓋設備超過30萬個,高仿APP已形成危害用戶網絡安全的產業鏈。那麼這些魚龍混雜的高仿類APP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各大應用市場呢?

真假难辨 成本低廉 隐私泄露……小心身边的高仿APP

●製作成本低 高仿APP產業鏈完整

記者打開淘寶,輸入APP製作,就有大量可以提供這一服務的技術公司。記者表示要製作一款交通違章查詢的APP,並明確表示要高仿官方的設計。客服人員表示,這類產品的開發週期大概在1到2個月左右,根據功能的複雜程度,價格也不盡相同,一般在2萬~5萬。

某APP開發公司 客服:那我們公司呢,是一站式服務的,我們要做的高仿的,就是各方面的參考這樣子去UI也會幫您去設計,然後還有就是到整個的相互的使用的體驗,這些也是我們下面會做的。

那麼查詢服務所需要的數據來自哪裡呢?例如交通違章查詢是一個高仿APP比較集中的領域。在溝通中,對方技術人員為記者提供了一個出售數據接口的渠道。記者在其官網發現,這些渠道根據查詢的次數收費,提供數據查詢的對接服務。兩萬次的違章查詢收費在1000元,成本一次5分錢。而這類公司多數只從事數據對接服務,並不會對查詢的主體進行詢問。

某數據公司 客服:你先讓(公司)技術對接一下,如果測試沒有問題的話,後期可以直接在線上購買套餐。直接充值就好了。個人的話也可以(購買)。

記者發現交通違章、天氣、快遞、身份證識別等,都可以在數據公司找到相應的服務內容。但是對數據的用途,卻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同時,在淘寶中,記者也發現了大量可以為APP刷評論,進行排名優化的服務。評論價格0.5元到5元一條,還可以為這些虛假評論進行置頂。這樣,高仿APP開發者只需要數萬元,就可以完成一個真實度極高的高仿APP的全流程開發。

高仿APP成本低廉,對用戶的隱私和財產安全帶來不小傷害。如何規範治理?用戶又該如何規避風險,謹防上當?來聽一下專家的建議。

●多管齊下 遏制APP高仿之風

業內人士表示,多數應用商店在APP上架時,機器審核只進行病毒和兼容性測試,人工審核一般只審核名稱、內容是否存在違規,對是否存在模仿,多數應用市場都疏於甄別。APP數量眾多,疏於監管、監管難度大,成為其氾濫的誘因。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強國中心執行主任 吳沈括:從具體的規範來說的話,包括一方面是我們國家的網絡安全法,另一方面呢,包括我們目前民法典的規定,同時呢,在一些極端的案件當中有違背了刑法有關個人信息的保護,有關網絡信息系統的安全,以及有關數據安全的相關的形式規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侵犯的法律規範應當是多樣的,在個案當中呢,有一些不同的突出的表現。

專家建議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進行聯合執法,加大對高仿APP查處打擊的力度,同時也呼籲廣大用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對此類APP具有主動識別和規避風險的能力。儘量不要在不明鏈接裡輸入個人信息,造成信息洩露。在下載時也要注意選擇正規的官方軟件下載,不要下載破解版等來歷不明的軟件,也可以在下載的時候去查看提供APP的服務商是哪家公司,儘量下載企業服務商,並查找核實其工商或者網信辦的備案信息。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強國中心執行主任 吳沈括:從平臺治理的角度來看的話,首當其衝的是平臺的經營方對於進入到平臺當中的這個高仿的APP它有一個主體的資質審核問題。從監管、執法以及司法的角度上來說,從目前來看,我們看到就是對於APP的一些治理過程當中存在一些(問題),一個是這個協同治理相對這個程度比較低,對於一些違規違法的APP下架這個處理的過程時間比較長,對於高仿APP責任主體的這個查證是比較困難的,相關的法律規範總體上還是有待進一步的明確和完善。(央視記者張春玲 張昕)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