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查理.芒格遇见王阳明: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投资中的知行合一?


当查理.芒格遇见王阳明: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投资中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出自明代的大圣人王阳明。在投资领域,这个理论同样适用。我们知道,交易的大忌就是明知道不确定因素很多,却还是蒙头一赌。

且不说这一赌带来的亏损和盈利怎么样,一旦你坚守的信条和思路被自己拆穿,你就从一个理性交易者变成了一个赌徒。对此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给我们的建议是:建立现实的心理模型。只有借助心理学的前沿理论,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当查理.芒格遇见王阳明: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投资中的知行合一?

芒格在刚刚工作时,遇到了各种他无法理解的现象。这时,他开始思考:要想成功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升级自己的理论结构,就是在一步步升级自己的理论结构的过程中,芒格慢慢培养其了自己的心理学体系——芒格独创的非临床、非先天后天对立的非发展心理学。

芒格发现,心理学几乎支撑了所有的理论,因为它影响和塑造了人类的决策。因此,要想更有效地思考并实现你的目标,你必须要掌握心理学,并透彻理解支撑现实的心理模型。用芒格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弄懂了心理学,就不会成为任人摆布的傻瓜”。

当查理.芒格遇见王阳明: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投资中的知行合一?

查理.芒格

不过,芒格对学院派的心理学的看法还是一样,他甚至庆幸自己没有接触到当时大多数教科书上记载的那些学院派心理学。在他看来,那种学院派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每天只是忙着收集心理实验——他们就像是收集蝴蝶标本的小男孩一样,只想着收集更多的蝴蝶,和其他收集者相互比拼、炫耀,从来没想过对已有的蝴蝶标本进行综合的研究。因为在他们看来,人的行为是理性的。

每次芒格看到那些心理学教科书的时候,都不由得想起著名经济学家·雅各布维纳的那句话:“许多学者就像是寻菇犬——人们训练它们来寻找地下的块菌,除了这项专长,它们别的什么也不会。”

确实,很长时间以来,心理学家的工作就是收集心理实验、写心理学教材,如此周而复始。许多人乃至心理学家自己都不明白:有些心理学方法能够解决人们自己遇到的经济问题。而在芒格看来,如果一个学者能够通过少量的工作轻轻松松地去掉自己的一个无知,却不去做,那么这个学者的行为就等于背叛,背叛了他的人生。

好在,后来很多心理学家明白过来了,开始认识到人们的行为通常是非理性的,只有心理学能对其作出预测,所以经济学必须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当查理.芒格遇见王阳明: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投资中的知行合一?

最早将心理学与经济学放到一起研究的成功者,当属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后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与经济学教授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就因为“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查理.芒格遇见王阳明: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投资中的知行合一?

15年后,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因为“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一切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重点:如果你不想在投资中被过多的不确定性干扰,做到知行合一, 就去读一读心理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