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查理.芒格遇見王陽明: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看投資中的知行合一?


當查理.芒格遇見王陽明: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看投資中的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出自明代的大聖人王陽明。在投資領域,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我們知道,交易的大忌就是明知道不確定因素很多,卻還是矇頭一賭。

且不說這一賭帶來的虧損和盈利怎麼樣,一旦你堅守的信條和思路被自己拆穿,你就從一個理性交易者變成了一個賭徒。對此投資大師查理芒格給我們的建議是:建立現實的心理模型。只有藉助心理學的前沿理論,我們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當查理.芒格遇見王陽明: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看投資中的知行合一?

芒格在剛剛工作時,遇到了各種他無法理解的現象。這時,他開始思考:要想成功解決自己遇到的各種問題,就必須升級自己的理論結構,就是在一步步升級自己的理論結構的過程中,芒格慢慢培養其了自己的心理學體系——芒格獨創的非臨床、非先天后天對立的非發展心理學。

芒格發現,心理學幾乎支撐了所有的理論,因為它影響和塑造了人類的決策。因此,要想更有效地思考並實現你的目標,你必須要掌握心理學,並透徹理解支撐現實的心理模型。用芒格的話來說,就是“如果你弄懂了心理學,就不會成為任人擺佈的傻瓜”。

當查理.芒格遇見王陽明: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看投資中的知行合一?

查理.芒格

不過,芒格對學院派的心理學的看法還是一樣,他甚至慶幸自己沒有接觸到當時大多數教科書上記載的那些學院派心理學。在他看來,那種學院派心理學教科書的作者,每天只是忙著收集心理實驗——他們就像是收集蝴蝶標本的小男孩一樣,只想著收集更多的蝴蝶,和其他收集者相互比拼、炫耀,從來沒想過對已有的蝴蝶標本進行綜合的研究。因為在他們看來,人的行為是理性的。

每次芒格看到那些心理學教科書的時候,都不由得想起著名經濟學家·雅各布維納的那句話:“許多學者就像是尋菇犬——人們訓練它們來尋找地下的塊菌,除了這項專長,它們別的什麼也不會。”

確實,很長時間以來,心理學家的工作就是收集心理實驗、寫心理學教材,如此週而復始。許多人乃至心理學家自己都不明白:有些心理學方法能夠解決人們自己遇到的經濟問題。而在芒格看來,如果一個學者能夠通過少量的工作輕輕鬆鬆地去掉自己的一個無知,卻不去做,那麼這個學者的行為就等於背叛,背叛了他的人生。

好在,後來很多心理學家明白過來了,開始認識到人們的行為通常是非理性的,只有心理學能對其作出預測,所以經濟學必須借鑑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當查理.芒格遇見王陽明: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看投資中的知行合一?

最早將心理學與經濟學放到一起研究的成功者,當屬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他倡導的決策理論,是以社會系統理論為基礎,吸收古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等的內容而發展起來的一門邊緣學科。

後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與經濟學教授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就因為“把心理研究的成果與經濟學融合到了一起,特別是在有關不確定狀態下人們如何作出判斷和決策方面的研究”,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當查理.芒格遇見王陽明:如何從心理學角度看投資中的知行合一?

15年後,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因為“研究人的有限理性行為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並作出了很多重要貢獻”,獲得了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這一切很好地說明了一個重點:如果你不想在投資中被過多的不確定性干擾,做到知行合一, 就去讀一讀心理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