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是一门“蹭热度”的艺术

在一百多年前的北京天桥,两位“撂地”的相声艺人假装互不相识的人在聊天,然后其中一位演员声称自己和当时的多位京剧名角熟识,这样的言论,引起路人的好奇,行人逐渐停住了脚步,把两人聚拢在中心。两位相声艺人见聚拢的人群越来越多,找了个机会正式入活,一连串的包袱被打开……

相声是一门“蹭热度”的艺术

清朝画师笔下的艺人卖艺场景

有着“两位演员假装互不相识”这个元素的相声段子,其实不少,从“您出去的早,我回来的晚,咱不得拜的街坊”的《翻四辈儿》,到从“借钱坐车回家”开始的《菜单子》,以及《找堂会》、《文章会》、《大保镖》,都有这方面的影子。

借京剧名角的“蔓儿”聚拢观众的演出技巧,用现在的一个流行词来说,就是“蹭热度”。

相声是一门“蹭热度”的艺术

德云社演员表演的旧时相声艺人

时间捯回到十多年前。由于众多新鲜的娱乐方式兴起,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戏曲演员人才流失,无论是以京剧为代表的传统戏曲,还是以相声为代表的传统曲艺,都陷入低迷。德云社班主郭德纲在表演腿子活《黄鹤楼》时,也只能拿已故多年马连良先生和厉慧良先生砸挂。

相声是一门“蹭热度”的艺术

在彼时,“红白机”在国内方兴未艾,郭德纲受到红白机中流行的一款叫“超级玛丽”的游戏的启发,扮演一个自称“艺名超级马厉(超过马连良、厉慧良)”的京剧外行。

我们甚至不妨认为,《黄鹤楼》《洪羊洞》等腿子活,以及《文昭关》等以京剧曲目为题材的相声段子,在创作时,就有着“蹭京剧热度”的成分。

访谈类节目需要抓住观众最关心的时下“痛点”,作为语言表演类的相声,自然亦如是。

张康、贾旭明的《新闻晚知道》,正是因为在相声中涉及了当时被热议的几个话题,而被关注和传播;郭德纲改编自传统相声《打白朗》的《我是军事家》(又称《西征梦》),也是紧跟时代热点。

相声是一门“蹭热度”的艺术

相声前辈罗荣寿、高凤山在表演《黄鹤楼》时,也针对当时的热点事件新加了包袱。

高:我(表演的角色刘备)是汉朝的皇上。

罗:活到今儿个了?

高:啊……我是马王堆里刨出来的怎么着?

相声是一门“蹭热度”的艺术

《黄鹤楼》这类相声还有一派“入活”方式,则是逗哏演员在表演前会正儿八经地学唱两句,然后由捧哏演员的一句“咱俩合作一出”开始,算正式入活,但入活之后的主要内容,与前者并无二致。这样的形式,现在依然可见罗荣寿、高凤山合作的录像。

关于正经学唱之后再入活的演出形式,德云社班主郭德纲曾经解释过缘由,早年的相声艺人多为“撂地”演出,正经的学唱目的也是为了引起路人的好奇,聚拢观众。

表演腿子活的时候,也并非一定要提及戏曲名角。比如前面提到的罗荣寿、高凤山在表演《黄鹤楼》的时候,就不曾提及京剧演员。德云社的孟鹤堂和周九良,亦常演出《黄鹤楼》,通常也是用别的包袱代替砸挂京剧演员的包袱。

至于以同名河北梆子曲目为题材的《汾河湾》等腿子活,由于现在河北梆子等曲种益加小众化,如今的相声演员在表演时更少会提及相关曲种的名角。

德云社总教习高峰,这一次也被迫“蹭”了一波热度。

有网友声称,某自称张云雷粉丝的网友似乎抱着玉石俱焚的心态,找出高峰在表演时砸挂另一位京剧演员王佩瑜的录像,并要求曝光。

相声是一门“蹭热度”的艺术

高:王佩瑜,老生,我给他搓过澡。(栾云平发愣,台下笑声稀落)你想我给他搓澡那会儿呢,他还没那么瘦……

栾:王佩瑜是女的(台下众人大笑)。

高:我搓的后边儿。

栾:哪边也不让搓。

高:后边看不出男女来。

栾:(嘀咕,似乎说的是:别,咱别这样)

高:王佩瑜不让搓哈?那不是王佩瑜……

有网友介绍,高峰随后补充,称自己说的是王佩元。

在这段表演之前,高峰拿刚从台上下去的谢金和翟国强砸挂,可见这段视频有些年头了。

但似乎大部分网友不为所动,甚至主动为高峰辩护:

“高老板这个度把控得还可以,这不是新包袱了,瑜老板唱老生的,包袱没响大概是因为当时小剧场认得她的人真不多。一方面这不是商演,随便讲两句没什么大事,其次高老板这儿就一句带过,俗归俗,但相声本来就是市井艺术,雅俗共赏才能引起共鸣,这个程度真的不至于专门拿出来说。但小辫儿不一样,又是晚会演出又是青衣名角儿,本来就不太妥了,后面又变本加厉拿已经仙逝的老先生咂挂,九馕接的那句更是不堪入耳,才最终导致这么恶劣的影响。”

相声是一门“蹭热度”的艺术

小剧场的尺度往往会稍大一些,这一点是熟悉德云社的相声爱好者的共识。诚然,一旦流传到网络,小剧场或者大型商演,自然不能作为辩驳的理由,但我们不需要纠结于这个问题。

小马多次提到,无论是《黄鹤楼》等传统腿子活,还是《卖挂票》等与京剧有关的相声段子,逗哏扮演的是一位只含糊记得几个戏曲名角的名字,就准备自吹自擂的二愣子形象,在这类节目中,捧哏一定不能被搭档的思路带偏,而是要及时纠正逗哏的谬误。在这一点上,栾云平显然做好了本职工作。

反观张云雷,在被提醒“张火丁是女同志”之后,依然执意使出“我把她推水里了”的包袱,而这个包袱也并没有得到杨九郎的纠正;在拿已故京剧名家李世济砸挂,“常一起玩”之后,杨九郎也选择了跟随张云雷的思路,翻出“李世济都死多少年了!是不是你们一块玩,让你给玩死了”的包袱。

相声是一门“蹭热度”的艺术

张云雷再度陷入舆论风波,于普通吃瓜群众来说,张云雷与他背后的德云社,再度因台词尺度的问题被关注;于相声来说,更希望讨论的是事件背后的演员底蕴的问题;于京剧从业者来说,前辈艺人和同行被“疏辈同行”张云雷以这样的方式砸挂,不仅脸上无光,更无从谈起“感谢他帮忙宣传”;于张云雷来说,总是因“老老年”的演出记录被大肆评判,也许难免委屈,但这无疑是他进一步总结自身在功底上的不足的契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