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人功画麒麟阁:出身平平的霍光为何能走向权利的巅峰

霍光(?—前68年4月21日),西汉著名辅政大臣,字子孟,河东郡平阳人(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十几岁的时候,经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保荐,入朝为郎,后又迁任各曹官、侍中,又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天天侍候汉武帝。公元前87年,武帝驾崩,临终前把年仅8岁的刘弗陵(即后来的汉昭帝)托付给霍光。在此之后近20余年的时间里,霍光大权在握,苦心经营,成为如假包换的权臣,并成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出身平平的霍光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顶峰的?在我们看来,他的仕途功名路上大致有三个重要的节点。

谁人功画麒麟阁:出身平平的霍光为何能走向权利的巅峰

汉武帝临终时,霍光拜大将军、大司马,受命托孤辅政,封为博陆侯,辅佐汉昭帝。

霍光人生第一个重要节点被兄长霍去病保荐,入朝为郎。

霍光出生民间,他能进入朝廷,完全是凭借兄长霍去病的关系。霍光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他们的父亲霍仲孺以县中小吏的身份在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府中服役,与同在公主家做事的卫少儿(后来成为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后来离开平阳公主家,回家娶妻,生了霍光。霍去病开始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后来做了骠骑将军率大军攻打匈奴,路过河东,与亲生父亲见了面,离开时给霍仲孺买了很多田地仆人。霍去病得胜回来时又经过河东,把弟弟霍光带到了长安,在宫廷中任职。霍光凭借这层裙带关系,很快被任为郎官,侍从汉武帝。由此,霍光开启了自己的政治道路,步步高升,青云直上。

霍光人生第二个重要节点是被汉武帝任命为辅政大臣。

汉武帝七十多岁后,身体多病,疑心日重,太子刘据遭人陷害,在“巫蛊之祸”中“子弄父兵”,陷于造反的绝境,被迫自杀身亡。汉武帝决定传位给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刘弗陵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宠妃赵婕妤(即钩弋夫人),母壮儿幼,汉武帝担心重蹈汉初母后专政的覆辙,便狠下心来将刘弗陵的母亲赐死,然后物色忠实可靠的得力大臣来辅政。那么为什么霍光能被汉武帝选中,成为辅政大臣之一呢?原因应该是在于霍光对汉室的忠心和为人谨慎。君主专政的时代,高高在上的帝王们从来都不容许其他权力对君权哪怕一丝丝的分割与霸占。汉武帝时,为制衡相权的不断延伸,他大力完备中朝官机构,将自己的近臣贵幸统统纳入中朝为官。这些人不仅负责皇帝的起居日常,还掌管军国机要,霍光便是其中一员。在汉武帝身边,霍光忠心侍主,绝无二心,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信任。试想一下,一个受到最高统治者怀疑的臣僚,又怎能在最高统治者身边“出则奉车,入侍左右”。

谁人功画麒麟阁:出身平平的霍光为何能走向权利的巅峰

在昭帝时期,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得以独揽大权。

后来霍光的作为同样证明,他在大汉帝国几次政治危难之际,把持揽权也罢,打击政敌也罢,虽然不无跋扈的迹象,但是从来都没有谋权篡位的企图,就是废君,也是步武伊尹。而关于霍光,《汉书》中有着更多细节描述——据说有宫中官员偷偷观察,霍光在宫中办事的时候,进出皇宫宫殿,迈出的步子每次都一样大,步数总是一样多,宫官将这一细节禀报给了汉武帝,汉武帝暗记于心。可以想见,连走路都小心谨慎、沉毅凝重,更别说在皇帝身边处理具体政务了。《汉书·霍光传》说他:“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换句话就是,霍光前后出入宫禁20余年,据称没有犯过一次错误。

霍光人生的第三个重要节点应该是平定上官桀、桑弘羊之乱。

霍光刚开始辅政时,地位并不稳固,受到上官桀等人的挑战。上官桀经常代理霍光处理政事,他和霍光是亲家,其子上官安娶了霍光长女为妻,生下了一个女儿,年龄与汉昭帝相仿。上官安想通过霍光把女儿纳入后宫,但是霍光怕上官氏以女贵幸与他争权,就借口外孙女年幼加以拒绝,后来,上官安通过汉昭帝的姐姐盖主(即鄂邑盖长公主,鄂邑公主为汉昭帝唯一活着的姐姐)才把女儿纳入后宫为婕妤,不久又为皇后,上官安是皇后的父亲,任车骑将军,封为桑乐侯。上官父子尊贵显盛后,对盖主很感激。为了信守诺言,两人多次在霍光面前为盖主所近幸的丁外人谋求官爵,均遭到霍光的反对。于是,上官桀父子心存怨愤,试图与霍光争权。他们勾结了怨恨霍光的盖主、燕王刘旦(汉武帝刘彻第三子,广陵厉王刘胥同母兄)与桑弘羊等人,准备通过政变除掉霍光。他们先是派人假作燕王上书,列举霍光的罪过,指责霍光专权自恣,图谋不轨,想以此胁迫霍光退出朝廷。但这封伪造的奏书被年仅14岁却心智成熟的汉昭帝识破,反而疏远了上官桀等人,益发亲近霍光。《汉书·霍光传》记载:“后桀党与有谮者,上辄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誉者坐之’”。上官桀等人从此敢怒不敢言。

谁人功画麒麟阁:出身平平的霍光为何能走向权利的巅峰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九月,他们再次密谋,设计让长公主宴请霍光,大厅四周埋伏武士,准备在鄂邑盖长公主向霍光敬酒时刺杀霍光,发动宫廷政变,然后废掉汉昭帝,改立燕王。但是,上官桀等人与还长公主和燕王被迫自杀。从此,汉昭帝的地位得以巩固,霍光也开始独秉朝政,威加海内。

上述霍光仕途功名路上三次重要的节点使他走向了权力的顶峰,除了异母兄长霍去病的大力提携之外,他个人的忠心耿耿和谨慎小心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谁人功画麒麟阁:出身平平的霍光为何能走向权利的巅峰

上海城隍庙中的霍光神像,霍光是曾经的上海城隍。

霍光最大的特点是忠诚。诛杀上官桀后,霍光的权势已威震朝野,此时若其有反叛之心,是极有机会自立称帝的。但是他一心为汉,两立一废,做了前朝周公和商朝伊尹两人作过的大事:一是辅佐年幼的汉昭帝,一是废掉已经即位而又因行事离谱的昌邑王刘贺另立汉宣帝。

西汉历史上的“昭宣中兴”,霍光功不可没!班固在《汉书》中对他的评价也极高:

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

谁人功画麒麟阁:出身平平的霍光为何能走向权利的巅峰

所谓霍氏之祸萌于骖乘,就是霍光给汉宣帝的感觉是芒刺在背。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后世伊霍并称,是十分有理的。但是,霍光这样的权位,在专制时代也是有后遗症的,那就是所谓的“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司马光对霍光评价是:

霍光之辅汉室,可谓忠矣;然卒不能庇其宗,何也?夫威福者,人君之器也。人臣执之,久而不归,鲜不及矣。

不过,即使是与霍家有杀妻之仇的汉宣帝,从政治正确与合法性的角度,还是对霍光的历史评价做出了积极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