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誕:“有些苦你不得不吃”,我卻勸年輕人別太吃苦

1、李誕:有些苦你不得不吃

在奇葩說上,關於996的加班制度又被搬上了辯論場,看似平日不正經嘻嘻哈哈的導師李誕的一番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大家要認清現實,人生中有些苦你不得不吃,這個時候不工作什麼時候工作,年輕人就要多吃苦。”

李誕:“有些苦你不得不吃”,我卻勸年輕人別太吃苦

在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的時候,我卻認為:年輕人要多吃苦是職場上最大的謊言。

朋友小方兩週前辭職了,我疑惑地問:“這都快年底了,幹嘛不堅持一下拿到年終獎?"

小方隨即開始了吐槽模式:

“每天忙成狗,一坐辦公室就是一天,連上廁所的功夫都沒有。

加班加到吐,連個相親的時間都抽不出來。

工作壓力巨大,每天掉頭髮晚上焦慮到睡不著,盯數據到半夜。

就這樣,領導還覺得我們不夠努力,在大會上批評我們不肯吃苦,下班走得太快。

我這暴脾氣一上來,就沒控制住,甩了一句:“這苦,我還就不吃了,再見!這樣的日子老孃受夠了!”

在小方的吐槽中,我彷彿看到了那些站在道德制高點,坐著說話不嫌腰疼的領導無奈的說:“現在的年輕人,沒出息,不努力不上進,不像我們以前能吃苦。”

餅畫的太大,吃不下容易消化不良,同樣苦吃多了,也容易“鬧肚子。”

2、職場上的“吃苦論”,毀了當代年輕人

都說人在職場生不由已,有時候不得不靠用心靈雞湯來深夜續命,給明天打雞血。

可是有些職場毒雞湯是萬萬喝不得,特別是“吃苦論”。

(1)現在不吃苦,什麼時候吃

很多人都把吃苦當作一個人生必經的過程。

如果吃苦有用,幾千年來,那些面朝黃土的農民早就成了最富裕的階層。

知乎上有個提問:吃苦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有個高贊評論這樣說道:

“苦難的意義,是從苦難中廝殺出來的倖存者,在炫耀戰績。

從來不是苦難把人變強,而是那些倖存者們本身就足夠強,他們幸運,有天賦,有心性,能夠從有限的苦難中廝殺出來。

即使沒有苦難,他們也會成功。

對那些在苦難的漩渦中掙扎的人來說,苦難就是苦難,它毫無意義。

每給他們多加一層的苦難,就多一層的人被苦難壓倒,再也掙扎不出來。”

(2)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在大多數人的認識邏輯裡:成功的人都吃過吃苦,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須吃苦。

謬論!

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我們只能看到經過某種吃苦努力已經成功的少部分人,而沒有意識到他們成功的過程,因此忽略了還有很多人吃再多的苦都終究是活在底層。

柴靜在《看見》裡說:"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永遠不要做為了吃苦而吃苦的人。

王小波曾回憶自己的插隊生活,為了憶苦思甜,特意用難吃的東西做了一鍋飯,結果害得大家排隊上廁所。

他說:

人生最容易得到的就是痛苦,給自己添了一堆莫名其妙的苦吃的人,就真的更懂生活了嗎?那些為了體驗而體驗的痛苦,真的有必要嗎?

王小波的答案是,這種想法不僅有害,而且是有病。

李誕:“有些苦你不得不吃”,我卻勸年輕人別太吃苦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吃苦也能成長

我見過太多“能吃苦”的人:

他們為了考研一天只睡四個小時,剩下的時間除了吃飯全部消耗在圖書館,結果卻並沒有考上。

他們為了減肥一天做幾個小時高強度訓練,並且不吃飯,最後導致患上“橫紋肌溶解症”,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他們為了省800塊的房租,住在距離公司2小時車程的郊外,每天辛苦的上下班擠公交,耗費精力以至於工作的時候昏昏沉沉,被迫加班,陷入惡性循環,最後生活一團糟。

何必呢?

明明前方有一條高速公路,你卻偏要在旁邊的小路上蹣跚。這種苦,不是生活給你的,是你自找的。

考研複習效果不理想,你問過前輩的經驗嗎?你想過去諮詢輔導老師嗎?你有用對學習方法嗎?

想要減肥,你知道自己的關鍵問題在哪嗎?你找對了正確的食譜嗎?你有找專業的教練嗎?

想要在工作上有所成績,你的時間管理做好了嗎?你有正確的工作方法嗎?你是在做有結果的事情嗎?你的努力找對方向了嗎?

沒得選,我們只能吃苦 ,有的選,請把你的時間用在正確的地方,創造更大的價值。

牛頓說:“我看得比別人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不是偷懶,而是做更對的選擇。

我們這代年輕人是幸運的,在信息發達的社會,我們可以通過搜索、學習,找到前人總結的經驗和方法,更快更好的去實踐,不做無用功。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不走前人走過錯誤的路,不吃前人吃過不值得的苦,我們這一代人才能長江後浪推前浪。

其實我們的人生,除了不讓自己吃苦之外,也可以避免讓別人吃苦。

我們的生活不該想我們要不要吃苦,而是要多思考我們為什麼要吃苦,我可不可以不吃這些苦?這樣思考的人才叫做智者。

樊登在《讀書是一輩子的事》中,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他說自己有段時間覺得過得不幸福,想知道怎麼幸福,他沒有苦苦思考而是直接選擇了看書,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找到了答案,一語醍醐灌頂,讓他對生活有了新的認識。

後來他有了孩子,在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他就買育兒書看,學會了教育孩子的管理方法。他不是天生適合當父親只是找對了方法。

再後來,他想要賺更多的錢,他沒有自己埋頭苦幹吃那些創業者的苦,而是看了很多賺錢的書,學到了很多賺錢方法,最後結合實際創辦了樊登讀書會。

你看,他做任何事都很輕鬆,成功好像也很容易。那是因為他的人生不是一味的在自我摸索埋頭吃苦,而是選擇複用前人的經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的看這個世界。

李誕:“有些苦你不得不吃”,我卻勸年輕人別太吃苦

4、寫在最後

吃苦什麼時候是個頭呢?那些無用的吃苦,富士康流水線上的工人吃的最多,但是他們越吃苦生活的越心酸。

反而是那些不願意吃苦的人,他們會去尋找不讓自己吃苦的方法,少走彎路多享受幸福,你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

所以,年輕人不要標榜自己能吃苦,這不是什麼優點。誰也不願意吃一輩子的苦,如果可以,我希望你永遠別嘗生活的那些“苦”.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眾號【這屆年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