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世间故事千万种,总有一个触动你

校园欺凌,现在已经成了重要的社会问题。太多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其中之所以会出现血的教训,终究是人性的探究,这是懦弱的极点爆发。

身边出现过两次未成年用刀伤人致死,原因很简单,行凶者均是长期被受害者欺凌的弱者,当忍无可忍时,他们往往选择了以暴制暴,同归于尽,破釜沉舟的决心,最终把伤痛留给了最爱自己的人!

这样的事实也被搬到了荧屏。从《让悲伤逆流成河》的易遥到《少年的你》里的陈念,她们都有惊人相似的经历。两部剧都是讲述高中生活中的校园欺凌现象,是什么向我们警钟长鸣?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谁来帮帮我!救救我!

从易遥到陈念,他们身上发生的事,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易遥,因为校草齐铭,被唐小米怨恨。无尽的骚扰和侮辱随之而来:被人堵、被人塞粉笔灰、被人泼冷水、被人用球砸、被人爆隐私、被人拍照、被人嘲笑,异样的眼光和多样的言论每天都充斥着易遥的生活。

没有朋友可以诉说,即使有朋友也没有人相信她,没有人肯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没有人同情她,整个世界都在抛弃她,即便是母亲,母亲嘴里的“赔钱货”,就是她。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陈念,一个只想安心学习,凭借着高考一步青云来改变目前相当贫苦的生活。但同学胡小蝶的跳楼自杀,让她的生活不再平静。哪些校园欺凌的霸主———以魏莱为主的三个女生,恐吓、威胁、殴打、剪发、拍裸照、拍视频、大肆宣传陈妈妈欠债的事实、孤立她、排斥她、嘲笑她。

她不是没有朋友,一个胡小蝶被欺凌下选择了轻生,一个男同学选择了忍耐,没有一个人可以站出来保护她,没有一个人说一声我帮你,没有人敢指责欺凌者的霸道。没法跟老师说,老师也就是一顿训斥或者一番告诫;没法跟妈妈说,妈妈现在四处躲债挣钱,根本没有精力管她。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两个人相同的是他们都遇到了那个给他们勇气和安慰的朋友:

易遥选择轻生时遇到了调皮正直的顾森西,他告诉她要勇敢的同恶势力斗争,不是退缩,他公然保护她,相信她;陈念路遇被打的小混混刘北山,打抱不平却收获了友情,相互取暖,同病相怜,让刘北山成了陈念的唯一可靠的肩膀,每天形影不离的保护,让她有了走下去的底气。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不同的是:

易遥最终因为顾森湘被人推下楼身亡,成了百口莫辩的凶手,这时就连青梅竹马的齐铭,绝对信任的顾森西都有些疑虑,她瞬间发现自己的友情再也没有了,整个世界都沦陷了,没有一个人相信她,她选择了跳海自杀以证清白,也是对整个校园欺凌事件背后人性的宣判。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陈念,选择了报警,但事实是警察只是治标不治本,三个恶霸虽然被学校开除,结果却是变本加厉,回家路上的堵截,就在剪头发,扯破衣服拍视频拍裸照的那次,彻底推倒了陈念心中一直以为最结实的心里防线,在魏莱虚伪的哭诉后的冷漠,甚至是对人格尊严的践踏时,她内心深处的压抑爆发了,把魏莱从台阶上推了下去,并没有及时救治,而是选择和刘北山一起把她埋了。这时的陈念,我们也许会为她的冷漠而感到害怕,但这却是她认为唯一可以摆脱焦虑的方法。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谁来帮帮我!

事实证明,不论是以死明鉴的易遥,还是偏执冷漠的陈念,她们是求救不得后的自救。

每一场血淋淋的校园欺凌事件背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冷漠甚至是扭曲,事件的元凶到底是谁???

学校教育的错?!

学校教育,是教育活动的载体,从夏朝建立学校机制,已有上千年发展历史。

为什么在现在就频繁出事呢?

从古代的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再到民主办学,如今的培育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错

是教育体制不完善?还是课程编写有缺陷?亦或老师对于不专业?

回到两部影片中,两位主人公都有老师询问过,但为什么结果还是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是学业重,考试压力大,另一方面是教师手中的权。即使学生举报了,说了事实,老师能行使的权利也就是目前刚刚颁发的有度的惩戒权,也就是训诫,结果是叫来家长谈话,共同教育。

往往在欺凌者看来,是在挑战她们所谓的权威,他们只会变本加厉的欺负同学。这就是为何被欺凌者不敢也不会告诉老师的原因。

回头看看,我们学校教育到底哪里还需要重新认识自己!

目前,应试教育仍然还是学校教育的硬伤,虽然多次提出不以成绩排名次,到教室绩效工资依然是靠着成绩评高低。

这样的事实面前,德智体美劳五育的顺序却发生了改变,智育发展成了学校老师和家庭家长特别重视的教育,却把“做题先做人”的德育抛在脑后。

本末倒置的教育,本就没有遵循规律而行,结果一定也是必然而生。

学校里本是纯真和善良的栖息地,如今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社会。

学校就是小社会,有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要么成绩出众,要么家境殷实,要么你比暴力的人更暴力,这就是学校生存的资本。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曾经问过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为什么他们老欺负那个男同学,他说:“他成绩不好,还没有实力对抗,也没有好处给别人,自然会被人作为课后的娱乐。”


他说自己也被欺负过,发现告诉老师和家长根本不起作用,只能是自己的拳头比他们还厉害,才能保证没有被欺凌的后遗症。他用他的武力终结了他被欺凌的生活,同时还提升了学校地位,很多同学怕他而不敢对他有任何微词,甚至都是听从于他。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充斥着自私自利和各种攀比,纯真或许早已是婴幼儿时期最美好的回忆。

所谓全面发展,我们也要遵循规律,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

看看这些事件背后,孩子们多了一份势利,少了一份宽容;多了一份高高在上,少了一份谦和友善;多了一份自私自利,少了一份乐于助人。

究竟谁是把学校教育变成社会染缸的推手?

除了社会认同或者教育环节的颠倒,或者还有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难逃其责

家庭教育,目前已被提升到法律层面,呼吁广大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认识高度!

原生家庭的影响,绝不是点滴之露。

最近看了太多的关于原生家庭的作品,对于孩子的影响一定至深致远,远远超越了学校教育。

父母的言传身教大于一切教育手段。

两部影片中,易遥和陈念,两个被欺凌者的家庭都是父亲的缺席,母亲的不易,当钱成了影响生活的凶手时,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虑就会如影随形,依附于母亲身上,这种焦虑的背后是加剧了家长的情绪不稳定,甚至是暴躁,根本没有精力去顾及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这样的生活环境,这样的家庭隐形暴力,孩子都会有一种焦虑———人格的卑微和追求或维持尊严的高贵的极度不平衡,自卑显形于色,可能都是刻在骨子里的。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她们自然而然的成了被欺凌的主要对象。

再看看欺凌者和旁观者的家庭教育:

《让悲伤逆流成河》里的齐铭,家境优渥,父母受教育水平高,但告诉他远离那个“赔钱货”易遥,同情心的缺失从家长那里已经开始延伸,尽管齐铭并没有完全听从妈妈的话,但是最终在明辨是非的环节,他多了一份迟疑和不信任,他能给予的帮助是对易遥的质问和告诉她忍耐。懦弱成了齐铭的标榜。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少年的你》里当警察接到陈念报案彻查后,做出对三人的处理时,其中一位施暴者的家长在求老师原谅无果后,就是对孩子的拳打脚踢,虽然显示画面不多,到完全可以看出这样的家庭教育里,父母的以暴制暴,只会让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敢说,却会把这种压抑和寻求自我的意识,转泄到学校同学身上,她会选择欺凌别人来强大自我,把自己的卑微包裹起来。家长没有教给孩子遇到问题如何想办法解决,而是用最直接最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

魏莱的父母看起来很好,家境殷实,受教育水平高,但讨论到胡小蝶的死和陈念的被打时,她提出孩子们还小,但终究是家长的责任,具体是不是这些家长本身就是那种势利粗暴的人,事情就要另当别论了,当面护短,成了纵容魏莱肆无忌惮的施暴,她总是挂在嘴边的不是责任而是冷漠和钱,她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高高在上的公主病,目空一切,用她的语言和行为践踏着其他人的尊严!这一切在父母的言行中咱已经表露无疑。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家境,父母受教育水平,都不应该成为影响孩子人生的主要因素,真正的源于人性。人性的冷漠其实就是社会公德的缺失,导致人与人的相处少了真善美,多了世俗的色彩和现实的残酷!

攀比心理成了不折不扣的助推剂。我们每天在比,比孩子的成绩,比家境的富有,比工作的职位……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追逐幸福的生活的同时,却丢掉了高贵朴实的灵魂。

陈念说:“从来没有一节课教会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家庭教育里,父母只想着挣钱提供好的生活环境,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却从来没有告诉孩子如何成长,只是告诉他们如何不择手段的“成功”。

学校教育里,老师兢兢业业的背后,除了热爱这份工作的热忱,对教育教学水平专业的执着追求,却忽略了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抚平一颗颗受伤的心。告诉他们如何学会爱自己保护自己,却只是教会了应试的策略。

社会教育里,没有人有时间慢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到底追求什么?自己又缺失了什么?钱,只应该是人类生活的调剂,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这样反而成了万恶之源!值得反思的是物价的飞涨,往往加快了人们追求名利的步伐,缺失了人文关怀的能力!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感悟总结

  • 德育至关重要
  • 关怀必不可少
  • 社会焦虑成了最流行的病
  • 鸡汤虽有毒,但往往就是那些心灵鸡汤,成了站在阴沟里仰望星空的底气!
  • 弱势的极点不是沉默,就是毁灭!
  • 杀人的不是人,而是心!!!
从《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探究人性的冷漠

两部影片,让人泪流不止,却不得不反思人性到底是什么?

一个热爱读书,喜欢写文章的八零后,传播正能量,从你我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