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2200多年的大秦兵团,终见天日!农民一镐头掘出历史宝藏

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两百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而走进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每个人,也都肯定会为历史上这个横扫六国,称霸九州的大一统帝国曾经的强盛所惊叹。

沉睡2200多年的大秦兵团,终见天日!农民一镐头掘出历史宝藏

很多朋友可能还不知道,在地下沉睡了足有两千多年的大秦军团之所以能够重见天日,其实是当地农民在挖井过程中的偶然发现。前不久东方网纵向新闻记者就专程前往古城西安,去探寻了兵马俑背后众多少有人知的故事。

沉睡2200多年的大秦兵团,终见天日!农民一镐头掘出历史宝藏

距兵马俑博物馆只有一两百米远处有个秦俑村,当年一撅头挖出兵马俑碎片的农民杨志发就住在这里。据如今已81岁的杨志发老人回忆,四十五年前他是原临潼县晏寨公社下和大队西杨生产队里的队员,也是一名复员军人。当年因为天气干旱缺水,生产队队长就带着几名队员分成三组在不同的地方挖井取水。

沉睡2200多年的大秦兵团,终见天日!农民一镐头掘出历史宝藏

杨志发和两名队友在村子西南边离村约两百米处开始挥动镐头,前两天都挖出了水,但到第三天的时候他们却开始挖到很硬的红土,掘井开始吃力。快到中午吃饭时杨志发一撅头下去竟挖出个洞起初大家以为就是个瓦罐窑也没太在意,可谁知继续挖下去一个泥人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当时杨志发和队友说这不是瓦罐窑是个爷庙,有神像呢。

沉睡2200多年的大秦兵团,终见天日!农民一镐头掘出历史宝藏

巧的是公社水保员正好来检查工作,对考古有些了解的水保员看后当即赶回公社给县里打电话,很快县文化馆馆长赵康民等3人就赶来了。而老杨“一镢头挖出兵马俑”的那个井,原址保存在了如今的兵马俑博物馆1号坑内。杨志发老人讲,当时稍偏20共分可能就挖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