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姜山走出去的,根在这里

我是姜山走出去的,根在这里

俞丽拿和乡亲们一往情深。(李超 摄)

我是姜山走出去的,根在这里

祖居内的小提琴表演。(李超 摄)

我是姜山走出去的,根在这里

俞丽拿为祖居揭牌。(张培坚 摄)

我是姜山走出去的,根在这里

俞丽拿和孩子们在一起。(张培坚 摄)

记 者 王 博

通讯员 牟佳佳 徐庭娴

“乡亲们好!这里是我的根,我对宁波有深深的感情。”

“我的很多学生都是宁波人。”

“让小提琴说中国话,让更多的人了解小提琴。”

……

前天,“音乐·梦想”宁波小提琴音乐馆暨俞丽拿祖居开馆仪式在鄞州区姜山镇新张俞村举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俞丽拿出席开馆仪式,与乡亲们亲切互动,并为祖居揭牌。

60年前,一曲《梁祝》让西洋乐器第一次开口“说中国话”,也让中国老百姓开始了解小提琴。作为《梁祝》首演者的俞丽拿教授,虽然常年工作生活在外,但始终情系桑梓、心念家乡。

此次返乡,行程满满。79岁的俞丽拿教授两天里连续两场演出,又莅临宁波小提琴音乐馆开馆仪式,为祖居揭牌。

当天的活动现场,姜山镇中心小学孩子们的小提琴连奏让俞丽拿频频微笑点头。俞丽拿告诉记者:“这里是我的根,我对姜山有着深深的感情。希望今后我们这里能走出更多有音乐才能、会拉提琴的孩子。”

俞丽拿一心想为家乡音乐事业作贡献。去年6月,她回宁波时签约成立了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宁波实验基地。俞丽拿透露,在上海音乐学院,她的学生中,宁波籍的音乐教授就有十多位,有的教授才30多岁,很年轻。“我很想为家乡做点事,培养家乡热爱小提琴的孩子,为宁波这座音乐之城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小提琴学习及教学资源。”

1940年,俞丽拿出生于上海。虽然出生地和主要生活地不在宁波,但她经常回乡祭祖,探望父老乡亲。俞丽拿所在的新张俞村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保留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明清古建筑群,还有包括俞丽拿祖居在内的211处传统风貌建筑。

去年以来,姜山镇将俞丽拿祖居改建为宁波小提琴音乐馆,设置了小提琴音乐视听馆、小提琴音乐普及馆等展区,游客可在现场领略《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优美旋律,也可了解与小提琴相关的文化和音乐知识。

蝶音缭绕的音乐艺术景观,高低错落的音符造型,古色古香的月洞门……俞丽拿祖居由前院、展示区和后院组成。改造后,祖居内陈列着展示俞丽拿音乐人生、荣誉成就、教育成果的多幅珍贵照片。不少照片是首次公开亮相,里面有儿时俞丽拿的照片,也有前两天俞丽拿在宁波演出的图片,内容详实丰富。其中,一楼展示区主要展示俞丽拿的音乐人生、荣誉成就、教育成果,尤其是墙上的20副照片,展现了俞丽拿的日常生活和艺术风采;二楼展示区主要为小提琴展示区和教育区,还珍藏了许多老物件,再现了祖居旧时生活。

未来,姜山镇将以俞丽拿祖居为核心,辐射新张俞村古民居,以点带面,探索“音乐+旅游”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让更多人喜欢上小提琴,为村庄振兴注入文艺、文化动能。在当天的开馆仪式上,姜山镇向社会发出征集音乐公益项目的邀请,目前,已有琴音绕梁——小提琴音乐欣赏、“文艺骑兵”乡村行、汝意音乐帮扶计划3个公益项目加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