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鳴:匠心非凡 用“中國製造”打破國外壟斷

東北網11月28日訊(記者 孫英鑫)劉伯鳴,中國一重首席技能大師。從事鍛造工作29年來,他用匠心匠藝鍛造大國重器,帶領創新團隊攻克了諸多超大、超難鍛件及核電高端產品鍛造工藝難關,填補了多項國內行業空白,打破了國外壟斷,為中國在超大鍛件製造領域贏得了國際話語權。

刘伯鸣:匠心非凡 用“中国制造”打破国外垄断

劉伯鳴(右一)在工作中。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1990年技校畢業後,劉伯鳴來到中國一重水壓機鍛造廠。在鍛造一線,劉伯鳴弘揚雷鋒不怕苦、不怕累,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螺絲釘精神”,經過艱苦的學習與生產實踐,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專家型技術工人。

刘伯鸣:匠心非凡 用“中国制造”打破国外垄断

劉伯鳴(右一)接受採訪。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核電大型鍛件是世界公認的綜合性能要求最高技術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錐形筒體鍛件是核電蒸發器中重要的部件,由於製造難度大,一直依賴進口。如何實現核電鍛件全部國產化更是擺在所有鍛造人面前的重要課題。接到錐形筒體鍛造任務後,在完全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劉伯鳴義無返顧,全身心投入技術攻關。無論是白班還是二班,他無時不在思考工藝參數、琢磨變形過程,回家後用麵糰模擬錐形筒體的變形過程。

刘伯鸣:匠心非凡 用“中国制造”打破国外垄断

“中國製造”打破國外壟斷。東北網記者 孫英鑫 攝

工作期間,劉伯鳴經常拉住技術人員反覆討論某些參數和可能的變形過程,有時候為了儘快解決一個關鍵點,他深夜兩三點鐘打電話和技術人員討論模擬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劉伯鳴和技術人員前期大量工作,終於找到了錐形筒體鍛造過程的關鍵控制點。採用劉伯鳴提出的關鍵點控制方法,錐形筒體在中國一重鍛造成功,不僅填補了國內鍛造技術的空白,也徹底打破了此類核電關鍵鍛件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

隨著核電技術的不斷進步,核電鍛件也趨於複雜,怎樣能滿足市場、滿足用戶的要求永遠是劉伯鳴不懈的追求。在核電鍛件中,鍛造難度能夠和錐形筒體相比肩的就是水室封頭翻邊。水室封頭鍛件成品要經歷封頭板鍛造、衝型、衝型後封頭兩次管咀翻邊,要經過4次最為關鍵的變形過程,每一次的結果直接影響下一次的成型效果。

對於鍛件的多工序鍛造劉伯鳴有著自己的理論,每一火次都能達到100%,鍛件質量永遠是100%合格。為保證水室封頭的每一個關鍵工序都能達到標準,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封頭板坯鍛造過程中,他不畏高溫反覆的計算板坯的厚度和直徑,在現場與鍛件為伴,認真觀察,用心研究琢磨,即使遇到困難,劉伯鳴都能獨具慧眼,仔細分析,確保了鍛件餘量的合理分配。

在板坯的衝型工序中,劉伯鳴發明的專用測量工具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也保證了衝型質量。針對水室封頭翻邊不穩定問題,劉伯鳴在鍛件翻邊之前,反覆研究附具和封頭的相對位置以及封頭的傾斜角度,對附具和封頭一次次測量,控制每一個細節。憑藉著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和對每一個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經他指揮鍛造出的產品全部一次合格。一路走來,劉伯鳴早已成為中國一重鍛造崗位上的堅強後盾,一次次臨危受任,無不顯示出這位巧匠的“大智慧”

劉伯鳴除了本職工作之外,還兼任著勞模創新工作室組長。工作室創立之初,就形成了“突出勞模示範引領作用,營造全員參與技術創新氛圍。幾多耕耘,幾多收穫。劉伯鳴二十多年的鍛造生涯亮點頻現,獨創30多種鍛造方法,開發30餘項鍛造技術,填補多項國內鍛造空白。劉伯鳴也因此受到了中國一重和各級組織的多次表彰和獎勵。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黑龍江省首屆龍江大工匠、首席技師,省十二屆勞動模範,黑龍江最美工作者。面對如此多的榮譽,劉伯鳴依然不改初心,更加熱愛中國一重,水壓機已融入他的靈魂和生命,他決心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共和國的鍛造事業。

劉伯鳴就像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待自己的工作,不管是在基層一線還是在管理崗位,他都一如既往地踏實、專注,帶領他的工友們用智慧和毅力向國際高端鍛件產品製造頂峰攀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