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了42年木匠活兒 58歲老匠人仍在追求「匠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攝影 洪波

干了42年木匠活儿 58岁老匠人仍在追求“匠心”

一把童椅的重生,喚起了鄭州市民貟先生對木匠的記憶,也讓他充分感受到了身邊的"匠心"。

這把童椅,是貟先生送給兒子的禮物,由黑胡桃木和白鬍桃木拼接做成,美觀精緻,是孩子喜歡的寶貝。遺憾的是,童椅用久了,靠背後一塊長約26釐米、寬約8釐米的木板開裂,掉了。

膠水粘,釘子釘……能試的辦法都試了,也找人幫忙修過,效果總是不理想。直到幾天前,貟先生經人介紹找到了郝師傅。"修過又壞了,這次您幫忙簡單修修就行。"他說。不料,郝師傅仔細端詳一番後,一臉認真地說:"我要修,就要修好。"

干了42年木匠活儿 58岁老匠人仍在追求“匠心”

咋修?郝師傅先用工具把開裂處之前沾的膠全部清理,再用刀片打毛,確保粘接性更好,再裝插上小榫,把掉的木板裝好,又用工具夾好固定。最後,把椅子表面的接口處修理好,還重新補了油漆……忙了兩個多小時後,使得原本破損的童椅完好如初,重獲新生。

看著貟先生高興地道謝,郝師傅也笑得很開心,"幹木匠,最開心的就是把活幹好,讓人滿意。"

干了42年木匠活儿 58岁老匠人仍在追求“匠心”

郝師傅名叫郝桂扣,今年58歲,木匠活兒已經幹了42年,憑著這門手藝走南闖北多年,如今在河南美祥·木作博物館工作。歲月染白了雙鬢,累積了兩手老繭,也讓他積澱了愈加嫻熟老練的木工技藝,以及對木匠活兒越來越深的痴迷和熱愛,也希望和真心喜歡木工的人一起來美祥切磋、交流,把這門手藝共同傳承下去。

干了42年木匠活儿 58岁老匠人仍在追求“匠心”

郝師傅說,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他高中讀一年後輟學,拜王文強為師學木匠活兒,當了兩年學徒。那時候,當學徒先學禮貌,要尊敬各行的師傅及同門師兄,愛師弟,再開始苦練基本功。

一料二線三打眼,是衡量一個木匠基本功的準則。郝桂扣從學劈料、刨料、鑿眼開始,熟練後,學各種工具的使用,學磨刀具、刨刃和磨鋸。把各種基本攻做好後,再學劃線、鋸各種榫頭及自己組裝,要做到粗不留毛,細不留線,組裝好後學驗收,要查看每一件產品,改進到既美觀又牢固的程度。

干了42年木匠活儿 58岁老匠人仍在追求“匠心”

"剛開始我磨得滿手都是泡,師傅說,磨出繭子就好了。"郝師傅唸叨說,"師傅要求很嚴格,說想學好木匠活兒,就必須往裡鑽,靠學,靠悟,還要能吃苦有毅力。"有一次,他邊幹木匠活兒邊唱歌,被師傅看到後捱了罵,還被師傅用手中的木料打了一頓,教育他好好幹活,不能一心二用,"木聽匠聲言,幹活的時候不能隨便說話。"

如今回想起來,他覺得當年的苦沒白吃,換來的是自己靠手藝吃飯、行走江湖的"本錢"。

干了42年木匠活儿 58岁老匠人仍在追求“匠心”

而隨著自己的手藝越來越嫻熟,忙的活兒越來越多,郝桂扣越不敢忘記師傅的叮囑——"師傅說,幹木匠,要讓自己做的每一樣東西都達到標準,還要對待好每一個客戶,不能偷工減料,不能違背工藝,比如說,之前我們幹木匠活兒要進千家門,管飯招待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我們都要盡心盡力把活兒做好。"

憑著自己的手藝和師傅傳授的職業道德,郝桂扣漸漸小有名氣,贏得了好口碑,19歲那年,學出師的他接了自己的第一個大單——包括衣櫃、床、梳妝檯等的"八件套"。

潛心幹木匠多年,郝師傅感受到特有的快樂和成就感,家裡的傢俱由他親自設計、打造,就連自己用的刨子、鑿子、鋸等工具,也都是自己做的,其中一個刨子已跟了他30多年,用起來得心應手,就像親密無間的老戰友。

對"工匠精神",郝師傅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對我來說,就是不管怎樣,都要把每一樣東西做好,無論做給誰,都要先捫心自問:這樣的東西我自己是不是滿意?"

干了42年木匠活儿 58岁老匠人仍在追求“匠心”

從業多年,他至今仍保持著愛學習、愛鑽研的習慣,無論出門散步還是外出遊玩,看到感興趣的木工作品,都仍不住停下來端詳,回來後埋頭琢磨研究。最近,一位朋友看到一個實木打造的藝術品,很是喜歡,就拍了照片給他求定製,郝師傅琢磨一番,果真造好了。

木匠活兒還準備幹多久?郝師傅說,因為是真心喜歡,打算一直幹下去。他說,雖然機械化生產讓木匠的手工勞作越來越少,但是,卻代替不了匠人傳承的精神和獨特創造,"我們用心打造的每一樣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做一件作品其實就是做自己,必須盡心盡力,精益求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